<strike id="ymyim"></strike>
  • <abbr id="ymyim"></abbr>
  • <ul id="ymyim"></ul>
    <abbr id="ymyim"></abbr>
    <ul id="ymyim"></ul>
    <fieldset id="ymyim"><menu id="ymyim"></menu></fieldset>
  • <fieldset id="ymyim"><input id="ymyim"></input></fieldset>
    <ul id="ymyim"><sup id="ymyim"></sup></ul>
    <strike id="ymyim"></strike>
    2025年03月31日 星期一

    一季度全國改革熱度指數發布濟南居19個副省級及以上城市第三名

    改革圖強“沖”到高質量發展前列

    發布日期:2019-06-29

    信息來源:濟南日報

      濟南再次迎來令人振奮的喜訊!中國經濟體制改革研究會官網日前發布的2019年一季度全國改革熱度指數評估報告顯示,在19個副省級及以上城市中,濟南市以81.14分排名第三(前兩名分別是北京、上海,均為世行確定的代表中國營商環境水平的樣本城市)。
      這樣的成績并不令人意外。在此之前,“全球二線城市”“亞洲城市50強”等榮譽接踵而至,“全省首位”“第一”“領跑全省”等“走在前列”的位次頻頻發布,千年古城在世界舞臺上越來越從容自信。這些數字與榮譽的背后,是濟南市營商環境質量的穩中有升,是現代泉城改革奮進持續走在全國前列的有力佐證。
      改革開放是決定當代中國命運的關鍵一招,也是濟南發展的關鍵一招。改革發力,濟南跑出高質量發展的加速度。從“一次辦成”到“市場主體增速由全省第16位升至第1位”,從“像保護眼睛一樣保護民營經濟,像尊重科學家一樣尊重企業家”到獲評“2018中國企業營商環境十佳城市”“2018中國領軍智慧城市”“城市創新環境競爭力排名全國第九”……這些“濟南效率”“濟南質量”,塑造的不僅是城市面貌、社會風尚,更有人的精神面貌。改革圖新、創新創造、開放融通……這些改革基因,凝結為城市精神、內化為城市路徑、上升為社會共識。
      濟南用創新的理念、創新的辦法、創新的行動跑出高質量發展的加速度——
      惟創新者強,惟創新者勝。尤其今年以來,聚焦重點領域和關鍵環節精準發力,濟南不斷深化營商環境、對外開放、鄉村振興、財稅金融、科技創新、民主法治、社會治理、民生保障、生態環保等方面改革,全面激發省會經濟社會發展的動力活力,市民群眾幸福感提升的同時,世界關注點贊的聲音也越來越多。
      第51屆國際食品添加劑法典委員會會議、2019跨國公司(濟南)高層對話會、兩岸新舊動能轉換高峰論壇……一大批國內外企業家、高端人才在世界地圖上“標注”中國濟南,在工作日志上排下前往中國濟南的行程。
      他們來到濟南分享國際經驗,重新認識濟南,并得到了滿意的“答案”。德國前國防部長、德國社民黨前主席、歐洲社民黨前主席魯道夫·沙爾平認為,濟南與德國合作交流密切,德國中小企業看到了在濟南發展的美好前景。“變化太大了,濟南的城市規劃和建設都已經達到了國際標準。”全國臺企聯常務副會長劉璟芳同樣對濟南發展充滿信心,“濟南完善的配套和廣闊的投資空間,一定能吸引更多臺商來濟投資興業,助力濟南發展”。
      近年來,全市全面深化改革工作以問題為導向,2018年6月至今,全市出臺實施各類改革文件69件,承擔的65項國家級、56項省級改革試點順利推進,各項改革事項和重點推進改革任務基本完成預期目標;各領域改革呈現出系統推進、縱深拓展的良好局面,有力推動了經濟社會發展,群眾對改革的獲得感不斷提升。在2018年度全省經濟社會發展綜合考核中,我市改革工作取得全省第一的優異成績,實現了歷史性突破。
      在這片激情澎湃的改革熱土上,濟南用創新的理念、創新的辦法、創新的行動跑出高質量發展的加速度,用“濟南經驗”“濟南智慧”不斷創造“濟南奇跡”。如果說幾年前的濟南還行走在“濟南了解世界”的道路上,那么建設“大強美富通”現代化國際大都市的藍圖,則讓泉城邁入了“世界認識濟南”的新階段。
      破解關鍵問題、抓住關鍵環節,這座城市敢于打硬仗、啃硬骨頭,強力推進重大牽引性改革——
      改革到了深水區、攻堅期,要繼續打硬仗、啃硬骨頭。全面推進改革,市委主要領導牽頭掛帥、以上率下,市委深改委各成員身體力行、親力親為,市委改革辦突出“實戰實用”、勇當“改革先鋒”。聚焦重點領域關鍵環節,制定實施一系列重大改革舉措,有力牽引了全市工作,推動了全市經濟社會發展。
      聚焦中心工作,突破改革難點。改革工作重點更多放到解決實際問題上,咬住制約城市高質量發展的突出矛盾和問題不放松,我市深化“一次辦成”改革,優化提升營商環境。改革以來特別是2018年9月份之后,新增市場主體呈井噴之勢,平均每個工作日新增數量超過1000戶,增速由全省第16位升至首位,市場主體總量由全省第5位升至第2位;首創的“拿地即開工”模式,實現工業項目政府審批不超過15個工作日、其他工程建設項目不超過30個工作日;為全力打造金牌營商環境“濟南樣板”,在對標國家營商環境評價體系和上海、廣州、深圳、杭州等先進城市經驗基礎上,聚焦企業和群眾辦理“一件事”中的難點、堵點、痛點,著力促進濟南營商環境2.0版加速提升。
      打造對外開放新高地,構建“雙招雙引”新格局。瞄準國際國內一流標準,從擴大利用外資規模、構筑對外開放合作平臺、打造國際交通樞紐城市等方面,推出改革力度前所未有的40條新舉措;堅持以會為媒,拓展合作交流新領域,先后承辦數十項高層峰會和論壇;努力構建市場導向的管理機制、靈活包容的人才機制、開放創新的合作機制,為全省科研機構改革創新提供示范樣板,構建輻射全省的產業研發及轉化網絡,形成協同創新新體系。
      在改革發展大局中找準自身的功能定位,濟南突出改革對全市中心工作牽引作用,通開行政體制的“扣”,解開運行機制的“結”,松開市場主體的“綁”,不斷將省會全面深化改革推向縱深。
      聚焦群眾需求、彰顯改革惠民,推動各領域改革取得突破性進展——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要多抓有利于增強人民群眾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的改革舉措,繼續把增強人民群眾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放到突出位置來抓。在高位推進各項改革工作中,濟南始終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為改革的出發點和落腳點,自覺把抓改革落實同做群眾工作結合起來,切實以改革手段解決群眾牽腸掛肚的問題,全力推動民生領域各項改革落到實處、見到實效。
      “必須堅持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根本宗旨,必須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真正做到心系群眾、熱愛群眾、服務群眾”“希望大家心中始終裝著老百姓,緊緊圍繞老百姓想什么、盼什么,改革就要抓住什么、推進什么”“更要拿出解決問題的實招硬招,切實通過改革增強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民生是最大的政治,一系列心系群眾的改革惠民思想引導全市各級各部門傾力打造有溫度的城市。
      行政體制改革實現突破。全市機構改革有效打破部門間壁壘,組建了市、區縣兩級行政審批服務局,全面梳理涉及28個市直部門的271項劃轉事項,推動服務大廳實現規范運轉,不斷提升政務服務管理質量水平,確保線上線下服務規范高效。
      城鄉建設管理體制改革成效顯著。高標準開展城市規劃編制和品質提升,建立了“多規合一”信息平臺,全面開展城市品質“十化”提升行動,加快建設“三環十二射”交通網絡及軌道交通,“三橋一隧”跨黃河通道建設全面啟動。
      社會事業領域改革紅利不斷釋放。推進教育綜合改革、醫藥衛生體制改革、社會保障改革,放寬民間辦學準入條件,啟動第三期學前教育三年行動計劃,構建居家、社區、機構醫養結合養老服務體系,市級三級綜合性醫院老年病科實現全覆蓋,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和鄉鎮衛生院中醫藥綜合服務區覆蓋率分別達到95%和100%。
      生態文明體制改革深入推進。啟動環保機構監測監察執法垂直管理制度改革,扎實推進河長制改革,完善生態補償和領導干部自然資源資產離任審計制度。我市列入國家百家生態文明先行示范區、全國百家低碳城市試點,首批氣候適應型城市建設試點城市建設扎實推進。
      揚起龍頭、走在前列,必須改革先行、敢闖敢試;全面深化改革,必須敢于亮劍、主動擔當。今年,我市提出以改革工作牽引全市各項工作開展,重點聚焦16個領域60項制度創新工作、12項市級層面對標(深圳)先進工作、制定了加強區縣改革工作“六大行動”,形成了抓改革工作的“四梁八柱”體系。通過制度創新破解全市中心工作推動中的體制機制障礙和瓶頸制約,通過對標先進工作統籌全市各區縣及市直部門單位的亮點重點工作,通過區縣改革“六大行動”強化區縣的改革攻堅,以深化改革激發內在活力,從解放思想、敢闖敢試、政策供給、用心服務、真抓實干、對外開放等方面全面發力。
      新起點喚起人們回望奮斗歷程的澎湃激情,也激發人們走向未來的壯志雄心。全面對標先進,發揮省會龍頭帶動作用,當下的濟南,通過自我革命、先行先試打破體制機制束縛,破解資源要素制約,充分釋放改革紅利,堅定不移將全面深化改革推向縱深。一個更加開放自信、活力無限的現代泉城正加速崛起。
    編輯:姚立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