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疫工作不容懈怠,企業復工復產更是迫在眉睫。2月14日,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發布12條新政,針對我市重點項目用地、疫情防控用地、土地出讓政策和審批服務等方面為企業開放“綠色通道”,為我市完成今年經濟社會發展目標增加信心。
先行預支用地指標。對急需落地項目,實行新增建設用地指標預支制度,在省分配下達用地指標前先行進行用地審查審批,壓茬推進各環節工作,確保重點急需項目落地。
支持疫情防控用地。為防控疫情建設的醫療衛生設施和醫藥用品、醫療器械生產等所需用地,可以先行使用;疫情結束后需要永久用地的,予以完善用地和規劃手續;屬于臨時用地的,恢復原狀并及時歸還。
開辟疫情防控建設項目審查審批綠色通道。新建疫情防控醫療衛生設施的,項目方案經行業主管部門審查同意后,可以先行建設;新建疫情防控醫藥用品、醫療器械生產及疫情防控項目相關配套市政設施的,在符合標準規范、保障安全前提下,可以先行建設。疫情消除后,經評估符合要求的,予以補辦相關建設工程規劃許可手續。現有建筑改建或改造為疫情防控衛生設施的,無需進行規劃審查審批。
全力保障落地項目開工建設。進一步優化審批流程,精簡要件,提高效率,全力推進重點片區項目、實體經濟項目、公共服務設施項目和基礎設施項目早開工、早建設、早見效。
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還推出“不見面”審批服務和“互聯網+不動產”登記和預約辦理,群眾足不出戶就能辦成業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