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在商務部網上政策吹風會上,商務部外貿司司長李興乾表示,新冠肺炎疫情對當前外貿運行造成嚴峻挑戰。隨著物流運輸大面積恢復,產業鏈供應逐漸復蘇,外貿企業正常生產,外貿形勢將逐步好轉。記者從市商務局了解到,截至目前,全市重點外貿企業復工復產率達85%以上。發揮國際化平臺資源優勢,利用全球資源進行防護物資對接;引導進出口企業充分利用綜保區平臺開展進出口業務;生產產能已經恢復70%……面對疫情,我市外貿進出口企業迎難而上,積極應對。
利用國際化平臺優勢
調集防疫物資
正月初三,山東山左控股集團有限責任公司的部分員工已經復工。主要業務在跨境電商方面的山左,近期對接的卻全都是口罩、防護服、無菌洗手液等防護物資。疫情當前,防護物資的需求量增大,該公司國際事業部總監
曹煒程說,所有員工發揮國際化平臺資源優勢,利用全球資源進行防護物資對接。
“在極短的時間內,我們對接了阿聯酋、卡塔爾、俄羅斯、英國、美國及韓國等國資源。”曹煒程告訴記者,“在有限的時間內,我們籌集了100多萬只一次性口罩,20萬只歐標FFP2(N95)口罩,近萬套防護服,以及護目鏡、醫用手套、免水消毒洗手液等其他防護物資用于抗擊疫情。”
2月5日,山左緊急從韓國進口3000件防護服,第一時間在威海通關,并于2月6日凌晨運抵濟南,當日上午交付市政府。“這批物資隨后就分發給了當天上午出征武漢的醫護人員。”說到此,曹煒程滿臉自豪,“在國家和社會需要我們的時候,站出來是我們應盡的責任。”
作為一家主營跨境電商的外貿企業,山左正在建立SGP山左環球直采平臺,“主要對接海內外所有資源,讓國際商品以最快的方式進入中國,把中國的特色產品用最好的方式出口到國外。”
引導進出口企業充分利用綜保區平臺
如商務部外貿司司長李興乾日前所說,疫情對一季度外貿的影響客觀存在,不容低估,但影響是階段性和暫時性的。“疫情期間,我們為濟南的進出口企業提供物流、通關服務。”山東迅吉安國際物流有限公司總經理張恒說,受疫情影響,企業進出口物流通道不暢,對保稅物流倉庫和場地有存儲需求,我們協調濟南綜合保稅區管委會,協調場地和倉庫,為企業提供便捷的倉儲服務。
受疫情影響,國際航班大面積取消,中歐班列不暢。“我們協調泉城海關,優化通關便利措施,為企業量身打造保稅出口模式,提供便捷通關。”張恒說。記者了解到,迅吉安在做好自身防疫的同時,與海關溝通,為中國重汽整車出口入區項目量身打造保稅出口模式。
企業成功轉行研發出口罩生產線
面對疫情,我市激光企業轉行研發口罩生產線。據濟南森峰科技有限公司國際營銷部營銷總監張超介紹,森峰科技旗下品牌“飛力克”運用自身的技術和人員儲備,在一周前研發出了口罩全自動生產線,15天內可生產出30至60套該生產線系統,每套生產線每分鐘可生產口罩130片左右。目前已經接到來自日、韓、俄羅斯的多筆訂單。
2月6日拿到復工審批許可證后,森峰便開始進行生產工作的準備,對具備復工條件的人員進行體溫檢測、每天兩次消毒、統一發放防疫物資等。“截至今天,公司生產產能已恢復70%,能夠保證緊急訂單的交付。”一手抓防疫,一手抓生產,張超告訴記者,國際營銷部已經全線復工,采用遠程連線的方式居家辦公,“2月份出口訂單已突破3000萬元,訂單主要來自美國、德國、俄羅斯、法國、巴西、泰國、韓國等國。保證國際業務訂單逐步恢復到春節假期之前的水平。”
為了保障國際市場訂單,森峰發揮全球各分支機構的營銷輻射作用,全球各分、子公司及辦事機構全部配備海外倉庫和展覽廳、辦公場所,海外倉成品和配件儲備充足,展廳設備齊全,這些分支機構不僅僅承擔了本區域的銷售任務,還能輻射周邊區域,滿足到訪客戶的需求;讓“一帶一路”政策持續惠及大客戶,讓大客戶放心采購;通過積極靈活的“走出去”戰略,他們大量安排銷售工程師和技術服務工程師放棄休假,走出去到客戶那里做好服務。“‘走出去’的同時,我們還加強線上的推廣。”張超說,他們通過網絡社交平臺拓寬引流渠道,積極加大海外展覽會的投資強度,把更多相關資料送到客戶門口,把客戶“引進來”,把疫情對國際客戶的影響降到最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