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rike id="ymyim"></strike>
  • <abbr id="ymyim"></abbr>
  • <ul id="ymyim"></ul>
    <abbr id="ymyim"></abbr>
    <ul id="ymyim"></ul>
    <fieldset id="ymyim"><menu id="ymyim"></menu></fieldset>
  • <fieldset id="ymyim"><input id="ymyim"></input></fieldset>
    <ul id="ymyim"><sup id="ymyim"></sup></ul>
    <strike id="ymyim"></strike>
    2025年03月31日 星期一

    我市嚴陣以待確保安全度汛

    發布日期:2020-07-21

    信息來源:濟南日報

      7月20日下午,市委市政府新聞發布會召開。據悉,7月1日,我市已經全面進入主汛期。據分析預測,今年汛期我市氣候形勢復雜,氣候狀態總體偏差,汛期降雨較常年偏多2-5成,局地、短時強降雨等異常天氣多發頻發可能性較大。目前我市正嚴陣以待,確保安全度汛。
      今年以來降水量304.7毫米 比去年同期多85.9%
      市水務局一級調研員王俊勝介紹,截至7月20日8時,今年以來累計降水量全市平均304.7毫米,比常年同期323.0毫米,少18.3毫米,少5.7%;比去年同期163.9毫米多140.8毫米,多85.9%。全市山丘區水庫、塘壩共蓄水33903.56萬立方米。其中,18座大中型水庫共蓄水23424.21萬立方米,蓄水位全部在汛限水位以下。綜合各方信息判斷,今年防汛形勢異常嚴峻。據國家、省、市多層面綜合分析預測,今年汛期濟南市氣候形勢復雜,氣候狀態總體偏差,汛期降雨較常年偏多2-5成,局地、短時強降雨等異常天氣多發頻發可能性較大。受地形影響,我市極易發生內澇和積水現象。
      針對汛期到來市民應注意的問題,王俊勝提醒說,要密切關注天氣變化,掌握道路積水和交通管制信息,適時調整出行計劃;服從人員轉移指揮和道路交通管制,落實好禁游、禁行規定;增強避險、自救、互救意識,在強降雨、雷電、大風期間減少非機動車、徒步出行,出行遠離路燈桿等金屬質地設施,遠離路面檢查井、雨水箅、收水簸箕口、變配電設施,遠離河道、水庫、塘壩、積水路段等危險水域,確保安全度汛。
      預計9月上旬雨季結束 較常年略偏晚
      對于濟南市后期降雨預測,市氣象臺臺長尹承美說,我市常年7月降水量178.4毫米,今年1~15日已出現58.9毫米。預計7月下旬降水量60~70毫米,接近常年(64.4毫米),目前看7月的降水量可能要比最初預計的偏少;預計8月降水量190~220毫米,較常年(151.4毫米)偏多2~5成。預計9月上旬雨季結束,較常年略偏晚。
      關于濟南汛期氣候特點,尹承美說,我市主要有降水相對集中;暴雨天氣時有發生;冰雹等強對流天氣增多;短時強降雨呈增多趨勢;高溫天氣呈增多趨勢等5大特征。
      完成207公里排水管網疏浚 治理19處道路積水點
      我市整合防汛搶險救援力量,建立搶險救援隊伍聯席會議制度,及時通報汛情災情。截至目前,武警濟南支隊等7支主力突擊力量、山東省獵隼無人機應急救援分隊等15支社會應急救援力量以及40余支區縣級應急搶險救援隊伍和24個社區應急救援力量已全部進入“戰時”狀態。
      與此同時,按照時間節點要求,全面完成了小清河防洪綜合治理、水庫除險加固、水毀工程修復等157項重點水利工程汛前階段性建設任務,全市防洪能力進一步提升。在城市防汛方面,完成了19處道路積水點治理、主城區27條河道清淤疏浚、207公里排水管網疏浚等工作,城區排洪排澇能力得到提升。
      在實施58座病險水庫除險加固工程同時,對全市小型水庫和塘壩、河道進行安全隱患排查,確保農村防洪工程安全度汛。
      工程實施后,小清河城區段防洪標準由20年一遇提高到100年一遇,巨野河、土馬河、徒駭河提到50年一遇防洪標準,小型病險水庫、水閘得到修復加固。水庫調蓄能力、河道行洪能力、城市排澇能力進一步提高,全市綜合防洪減災能力大幅提升,為安全度汛奠定了堅實的工程基礎。
      各應急搶險隊伍 在崗人員2800余人
      在新聞發布會上,市應急局黨組成員李學軍說,今年,濟南市共有260處地質災害隱患點,重點防范隱患點26處,市應急局聯合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和相關地質專家,對26處重點隱患點逐一進行巡查,明確任務,完善重點防范隱患點應急工作實施方案和應急響應手冊,細化避讓轉移、搶險救援各項措施,前置應急救援力量,確保隨時投入搶險救災。
      各區縣目前共組建了40余支區縣級應急搶險救援隊伍,建成了24個社區應急救援站,有效提升了基層搶險救援能力。目前各隊伍在崗人員共計2800余人,備有沖鋒舟、橡皮舟35艘、大型排水車5臺、移動泵站33臺、發電機組2組、挖掘機55臺、長臂挖掘機6臺、其他搶險工程機械200余臺等大型應急搶險裝備。
      2019年度水毀工程 已全部完工投入使用
      據市水文局黨委副書記、副局長李懷民介紹,針對汛期,全市水文系統進行了充分的準備工作。
      立足防大汛、抗大洪,按照“頂得住、測得到、報得出、報得準”的目標,進一步落實防汛測報責任制,嚴格執行汛期特別工作制度,成立專家組和應急隊;搶抓水文監測設施建設,統籌推進疫情防控與水文監測設施建設,2019年度水毀工程已全部完工投入使用,納入全省重點水利工程項目骨干河道、中型水庫與水文監測能力提升工程主體工程也已全部完工;在完善原有預報方案的基礎上,持續推進預報方案演練,并結合大數據、人工智能等先進技術,推進無資料、少資料地區的預報模型的建設;提升防汛支撐能力,不斷加強防汛測報演練,做到“洪水不來,演練不止”,確保監測信息的覆蓋度和準確度。
    編輯:時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