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rike id="ymyim"></strike>
  • <abbr id="ymyim"></abbr>
  • <ul id="ymyim"></ul>
    <abbr id="ymyim"></abbr>
    <ul id="ymyim"></ul>
    <fieldset id="ymyim"><menu id="ymyim"></menu></fieldset>
  • <fieldset id="ymyim"><input id="ymyim"></input></fieldset>
    <ul id="ymyim"><sup id="ymyim"></sup></ul>
    <strike id="ymyim"></strike>
    2025年03月31日 星期一

    穩步復蘇 增速“轉正”

    濟南上半年GDP增長0.7%

    發布日期:2020-07-29

    信息來源:濟南日報

      在7月28日召開的濟南市委市政府新聞發布會上獲悉,根據市級生產總值統一核算結果,2020年上半年濟南市生產總值為4529.66億元,按可比價格計算同比增長0.7%(按統一核算要求,對比基數修訂為4396.3億元)。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為177.66億元,增長1.2%;第二產業增加值為1493.05億元,增長2.2%;第三產業增加值為2858.95億元,下降0.3%。
      面對新冠肺炎疫情沖擊,在全社會各界的共同努力下,今年二季度迅速扭轉了下滑局面,主要指標實現恢復性增長,經濟運行穩步復蘇,經濟社會發展的韌勁、活力進一步彰顯,體現出了“向好”“向優”“向新”“向穩”的特點。
      全市經濟由一季度的-4.4% 轉為上半年增長0.7%
      今年上半年我市地區生產總值由一季度下降4.4%轉為增長0.7%,二季度單季度增長了5.1個百分點,分別高于全國(3.2%)、全省(4.6%)1.9、0.5個百分點。從主要指標看,二季度,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由一季度下降2.7%轉為增長12%,固定資產投資由一季度下降6.2%轉為增長6.6%,限額以上批發業銷售額和零售業銷售額分別由下降11.8%、17.7%轉為增長14.9%和2.5%。上半年經濟“轉正”,尤其是二季度快速止損回升,反映出我市經濟穩步復蘇的進程,也印證了經濟態勢長期向好的基本面沒有改變。
      產業發展穩步加快市場主體活力增強
      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增長5%,高于全省平均5.1個百分點。41個行業大類中,20個行業實現增長,增長面48.8%,較一季度提高17.7個百分點。1-5月,規模以上服務業企業營業收入同比下降14.9%,降幅較一季度收窄2.7個百分點,多數行業均有不同程度好轉。“菜籃子”供應穩定,農業十大特色產業生產面積達到60萬畝,預計小麥總產139萬噸。63個項目入選省第二批現代優勢產業集群+人工智能試點示范企業及項目名單,占全省的28.6%,居全省首位。4家企業入選國家新一代人工智能產業創新重點任務揭榜名單,新增省認定獨角獸企業2家、瞪羚企業34家,分別占全省的33.3%和24.1%。市場主體數量達到120.6萬戶,較上年末增加5.6萬戶。
      值得關注的是,上半年,濟南工業經濟運行回歸正常軌道,全市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5.0%,由一季度全省第五位上升到第二位。6月當月增長19.5%,居全省第1位,已連續4個月增幅在8%以上,保持了較高的增長速度,是拉動全市經濟企穩回升的主要力量。
      重點領域強勢引領。計算機通信制造業增長38.7%,二季度以來始終保持30%以上的較好增長水平;汽車制造業由一季度下降4.0%轉為增長50.7%,提升幅度達到54.7個百分點;黑色金屬延壓加工業、醫藥制造業分別增長5.4%、5.1%,均高于全市平均水平。
      產品產量穩步回升。全市規模以上工業重點監測的171種大類產品中,45.6%的產品產量實現同比增長,其中,裝備制造業產品增長較快,電子計算機整機增長64.0%,載貨汽車增長61.2%,汽車用發動機增長39.5%,分別較一季度提升77.1、21.0、34.3個百分點。
      企業信心加速提振。二季度,全市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家信心指數和企業景氣指數分別為133.4和133.7,較一季度大幅回升20.9、18.7個百分點,均由“微景氣”上升至“較為景氣”區間,行業預期更加積極。
      投資形勢繼續好轉消費降幅持續收窄
      固定資產投資同比增長1.5%,較一季度提高7.7個百分點。工業投資增長16.2%,其中技改投資增長17.6%。
      270個市級重點項目開工254個,完成投資1589.6億元,年度投資計劃完成率52.2%,與上年同期持平,實現了時間過半、任務過半,為固定資產投資由負轉正提供了重要支撐。
      商品房銷售面積下降10.9%,降幅較一季度收窄35.9個百分點。建筑業總產值增長3.2%,新簽合同額增長16%。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下降10.8%,降幅較一季度收窄5.4個百分點,限額以上單位零售額下降12.5%、銷售額下降0.4%,降幅較一季度分別收窄9.1和13個百分點。居民消費價格漲幅回落到3.9%。
      外貿保持快速增長招商引資力度加大
      完成進出口總值684.6億元,同比增長34.1%,高居全省首位,其中進口330.4億元、出口354.2億元,分別增長65%和14.2%。防疫物資產業鏈出口11763萬美元,開行歐亞班列279列,增長2.4倍,居全省首位。實際使用外資36.9億元,新登記外商投資企業103家,投資總額、注冊資本和外方認繳額分別增長2.1倍、2.6倍和5.4倍。引進市外投資1018.5億元,增長20.7%,基本恢復到疫情前水平。新簽招商項目374個,總投資3758.6億元,其中京津冀、長三角、粵港澳大灣區投資占比26.5%,央企、省企投資占比28.2%。
      財政運行總體較好金融保障作用增強
      完成一般公共預算收入503.2億元,同比增長0.1%,增速高于全省平均5.9個百分點,居全省和副省級城市第3位。金融機構本外幣存款余額達到20835.2億元,貸款余額19922.1億元,分別增長8.7%和10.3%。企業直接融資規模1538.6億元,創歷史新高,居全省首位。金現代、中泰證券、恒譽環保、山大地緯實現上市,首發融資42.6億元。
      民生保障扎實有力社會治理富有成效
      完成一般公共預算支出499.5億元,其中民生支出比重達到78.4%。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6042元,同比增長1.8%,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1517元,同比增長0.6%。新增城鎮就業8.1萬人,完成全年目標任務的54%,城鎮登記失業率2.01%。舉辦招聘活動260余場,提供就業崗位37萬個,減免社保費56.4億元,發放穩崗補貼5.3億元、創業擔保貸款9.7億元。新開工安置房8823套,基本建成棚改安置房16151套,獲評全國棚戶區改造工作激勵支持城市。黃河灘區遷建8個社區433棟外遷安置樓竣工,舊村臺改造提升完成75%以上。安全生產形勢總體平穩,社會大局保持和諧穩定。23件民生實事有序推進。
      此外,糧食安全關系人民群眾的飯碗,是國計民生和國家經濟安全的重要戰略物資,是“六保”工作的重要內容。據悉,我市建立“市級為主、區縣為輔、分級負責”的成品糧儲備管理體系。進一步夯實地方糧食儲備規模,增加縣級地方糧食儲備規模6500噸。組織實施地方儲備糧油輪換,順利完成9.74萬噸儲備小麥輪出工作,現正組織企業利用夏糧集中收購期做好新糧輪入工作。目前,全市地方糧食儲備規模38.56萬噸,地方儲備食用油8100噸,糧食儲備數量充足、質量良好、儲存安全。
    編輯:時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