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rike id="ymyim"></strike>
  • <abbr id="ymyim"></abbr>
  • <ul id="ymyim"></ul>
    <abbr id="ymyim"></abbr>
    <ul id="ymyim"></ul>
    <fieldset id="ymyim"><menu id="ymyim"></menu></fieldset>
  • <fieldset id="ymyim"><input id="ymyim"></input></fieldset>
    <ul id="ymyim"><sup id="ymyim"></sup></ul>
    <strike id="ymyim"></strike>
    2025年03月31日 星期一

    院士大咖齊聚泉城為生物醫藥產業發展把脈

    發布日期:2020-09-07

    信息來源:濟南日報

      9月6日下午,2020年中國藥學大會的“重頭戲”——山東省暨濟南市生物醫藥高質量發展圓桌會在山東大廈召開,院士、企業大咖齊聚一堂,以廣闊的視角、開拓的視野、多維的觀點對山東及濟南生物醫藥產業發展“把脈開方”。
      雄厚的產業基礎是“強脈”
      “生物醫藥產業”列入濟南十大千億產業之一,醫藥制造、醫療服務走在全國前列,化學藥、生物藥等研發能力和規模居山東首位……山東以及濟南擁有雄厚的生物醫藥產業基礎、突出的產業優勢,這是與會大咖的共識。
      “對山東和濟南的發展我是充滿信心的。”中國科學院院士陳凱先表示,山東基礎好,多年來一直處在我國生物醫藥發展的第一梯隊,“無論天然優勢、資源優勢,還是科研優勢都很明顯,而且政府決心很大,對企業的發展、存在的問題以及優勢都有清楚的摸底,這樣的決心讓我相信山東、濟南未來有很好的發展。”
      中國工程院院士陳志南同樣表示,山東的文化和醫藥資源積淀深厚、源遠流長。山東省是生物醫藥產業大省,藥品、醫療器械、化妝品,以及原材料、包材、制藥、裝備等均已具備完整的制藥工業體系。“正因為山東有著自己本身的平臺和完整的制藥體系,我認為山東的生物醫藥發展大有可為。”
      要走差異化創新道路
      對任何領域,創新都是一座值得深挖的“寶藏”。但創新是一個很寬泛的概念,如何做到真正的創新?如何將創新用在刀刃上?與會大咖給濟南“對癥開方”。
      “從戰略上講要走創新之路,但戰術應當如何?”陳志南的“策略”是,“省內要加強產學研用合作一體化,充分利用大學教育資源、醫療資源和制藥資源。國內和國際的合作要走‘四個直通車’道路,即項目、人才、產品、資金的直通車。”
      中國醫藥創新促進會會長宋瑞霖提出,“要創新,更要差異化創新。”他建議政府在制定出臺生物醫藥政策時要注重差異化,要清楚創新者最關注什么。“認真分析城市的特質,充分調動所擁有的資源,將現有資源轉化為價值。”
      創新對企業來說更是深有體會。“當前,跨國制藥巨頭深度進入中國,中國創新型藥企加速崛起,我們時刻感受到,周圍的環境變化秒新日異。山東是醫藥大省,正處于向醫藥強省轉變的關鍵時期,唯有創新才能引領發展。”齊魯制藥集團總裁李燕表示,“要以國際視野和全球思維謀劃產業發展,融入全球創新,推出‘全球新’‘全球好’產品,打造出具有國際水準的核心競爭力。”
      人才是發展的“核心引擎”
      “只有掌握更多原始創新,才能掌握競爭的主動權。”陳凱先認為,這其中的密鑰是“人才”,將國內國際最優秀的人才吸引到山東、到濟南來,這是發展的關鍵。
      宋瑞霖提出“放開人才、放開限制,建立中國的‘硅谷’。”他表示,目前國內高校的專利轉化率還比較低,山東高校資源豐富,要更靈活運用政策,充分發揮高校人才優勢,注重高校技術成果的轉化和落地。”
      “讓優秀人才選擇濟南、選擇山東,這是山東醫藥行業擁有核心競爭力的關鍵因素。”綠葉制藥集團董事長劉殿波建議,政府要創造出臺更多有利于人才安家落戶的政策,企業要營造有利于人才發展的有利環境。
      “我曾認為,只要做好了巢就能引來鳳凰,現在我慢慢認為,巢需要做在有鳳凰的地方。”南京圣和藥業董事長王勇舉了一個形象的例子,他認為,“人才愿不愿意來,不僅看企業,還要看城市環境,特色化的政策對企業和科研人員是極具吸引力的。”
    編輯:時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