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rike id="ymyim"></strike>
  • <abbr id="ymyim"></abbr>
  • <ul id="ymyim"></ul>
    <abbr id="ymyim"></abbr>
    <ul id="ymyim"></ul>
    <fieldset id="ymyim"><menu id="ymyim"></menu></fieldset>
  • <fieldset id="ymyim"><input id="ymyim"></input></fieldset>
    <ul id="ymyim"><sup id="ymyim"></sup></ul>
    <strike id="ymyim"></strike>
    2025年03月31日 星期一

    濟南以融資為切入點“撬動”一個生態圈

    發布日期:2020-10-16

    信息來源:濟南日報

      濟南高新區有一家工藝品企業,公司創始人殷總醉心研究將天然花草與陶瓷結合,在陶瓷上展現植物的天然肌理和韻味。2018年,這家企業經招商引資進入濟南高新區,章錦綜保區為其提供3000平方米的廠房,并免收前三年租金。2020年,殷總急需購買設備實現批量生產,然而沒有房產或設備可供抵押,貸款申請屢遭拒絕。抱著試試看的想法,他求助了全國人力資本產業公共服務平臺(以下簡稱“平臺”)。沒曾想,短時間內平臺幫助其團隊憑借團隊身價申請到200萬元授信,目前已用款50萬元,緩解了資金壓力。
      沒有資產抵押也能貸款?在全國人才和科技型中小企業普遍存在“融資難、融資貴”的當下,濟南正在打破這一瓶頸。更加引人注目的是,濟南正在建設一個以“人才有價”為核心的人力資本賦能生態圈,通過身價評估融資的金融創新模式,為人才、團隊、企業賦能,從而帶動經濟高速度、高質量發展。
      “四CAI”模型+大數據算法 科技給人才定身價
      耿總是濟南高新區一家信息技術企業的創始人。這幾年,公司發展突飛猛進,但“融資難”的困擾一直存在。2019年,公司再次出現資金缺口,而房產已經抵押給了銀行,廠房、設備都是租的。沒有抵押物,資金從哪兒來?
      “1.18億元!”在全國人力資本產業公共服務平臺,輸入團隊9名專家的信息后,平臺給出了1.18億元的身價評估價值。
      很快,公司拿到了3000萬元的創投基金。這筆資金不僅解了企業燃眉之急,更為發展注入強勁動力。
      與銀行合作,打通數據系統、共建風控模型,共同開發信貸產品;與創投公司合作,以創投基金的形式撬動社會資本,聯合給企業投資。這是全國人力資本產業公共服務平臺目前為人才賦能的兩條路徑,殷總和耿總分別是兩個模式的受益者。2019年1月11日全國首個“人才有價”評估平臺上線內測以來,濟南高新區為打通這兩條路徑做出了不懈努力,相關創新正被越來越多的金融機構認可。
      “人才有價”評估平臺是一個龐大的運算體系,共涉及400多項指標、3000多個要素。目前,平臺已接入38個政務云數據端口、1800個數據集,還與百行征信、浪潮集團等實現數據對接。海量數據通過“四CAI”模型和大數據算法,終于可以給人才“明碼標價”。
      新模式贏得新市場 金融機構紛紛擁抱新事物
      “21世紀什么最貴?人才!”才能不像房產一樣看得見、摸得著,卻能創造價值。
      2019年,濟南“人才有價”平臺開始與金融機構接觸,試圖將身價變成資本,幫助創新創業人才融資。和很多業內人士預計的一樣,起初推廣行動并不順利。
      曾慶祥是人才有價(山東)有限公司客服部總經理,他和同事第一批接觸的銀行是威海市商業銀行和浦發銀行。“抵押貸款市場趨于飽和,銀行普遍面臨業務轉型。”曾慶祥發現,各大銀行對“人才有價”的評估模式很感興趣,但把身價變現成真金白銀,銀行則頗感遲疑。威海市商業銀行建議濟南先設立風險補償金;浦發銀行雖與平臺合作推出金融產品,但其設計依然遵循既有標準,未能讓身價變現。
      轉機出現在2019年4月。
      當時,恒豐銀行正準備申報“中國人民銀行科技金融創新應用試點項目”,獲悉“人才有價”平臺的設想后,恒豐銀行表現出濃厚興趣。不久,雙方聯合推出“人才身價貸”。5月,試點申請獲得批復。目前,“人才身價貸”已推出一期產品,二期產品將于近期上線。
      2019年下半年,更多進展接踵而至。7月,全國人力資本產業公共服務平臺揭牌。8月,濟南高新區出資成立山東人力資本產業創業投資公司。11月,該公司與創投公司聯合設立人工智能基金,專門投資人工智能領域的優秀企業。至此,用創投基金為輕資產企業助力的模式成型。
      2020年,人力資本產業再次迎來新機遇。6月初,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國務院總理李克強考察山東時強調,雙創企業、科技型小微企業普遍輕固定資產、重人力資本,要研究增加授信額度的辦法,解決全國這類小微企業融資難題。隨后,“人才有價”平臺與中國農業銀行展開合作。7月10日,農行推出無抵押、純信用的“人才e貸”專屬產品,貸款總額度達到2億元。
      政策扶持不遺余力 “濟南模式”贏得市場認可
      一個引領未來的產業模式離不開政策扶持,人力資本產業也不例外。
      濟南連續舉辦三屆“中國人力資本產業高端論壇”,推廣人力資本產業創始發展的“濟南模式”,加快人力資本產業生態構建與國際化進程。今年8月12日的論壇現場,省委常委、市委書記孫立成在講話時表示,近年來,濟南把人力資本產業作為加快新舊動能轉換、實現高質量發展的重要著力點,取得了一系列首創性、突破性成果。濟南將以“海納百川聚群賢”的眼界、胸懷和魄力,高標準打造“人才特區”,全力提供一流的政策支持、一流的平臺支撐、一流的服務環境,讓人才在濟南創業更加安心、生活更為舒心、發展更有信心。
      為扶持人力資本產業,濟南高新區投資約6億元,按照國家級人力資源服務產業園的要求打造人力資本產業園,啟動全球人力資本產業中心規劃建設,構建人才發展的“賦能沙箱”。今年5月,《濟南高新區人力資本服務業風險補償金管理暫行辦法》出臺,高新區專項設立人力資本服務業風險補償金,鼓勵引導銀行、商業保險公司等機構更好地支持和服務人力資本產業。
      至此,身價標準化、數字化、貨幣化的理念被越來越多的金融機構、人力資本服務企業認可,“人力資本濟南模式”的推廣更加順暢。一批輕資產的高科技中小型企業通過平臺獲得授信,完成融資。其中,三生醫藥成為平臺“百億授信”活動的第一個授信落地企業;晶正電子獲得平臺第一筆科技融資貸款;美核電氣獲得平臺的人才貸;和同信息專家團隊成為首個獲得平臺“投貸聯動”的團隊……
      建設人力資本生態平臺 打造賦能新天地
      目前,全國人力資本產業公共服務平臺已與農業銀行、浦發銀行、恒豐銀行、人保財險等35家金融、類金融機構簽約,授信總額度達1800億元。平臺面向全國對接人才數據,完成高層次人才注冊數量20多萬人次,上線服務商近6000家,申請授信量3萬多筆,上線產品十余萬款,用戶交易累計實現195萬筆,實現投融資授信額度11.1億元。
      沒有抵押物、僅憑身價就能讓銀行放款,這個一度令很多金融界人士難以置信的創舉正通過一筆筆授信、用信、委托支付、身價通寶、在線無憂交易變成現實。平臺因這一創舉而聞名,但這不是平臺“野心”的全部,而只是一個切入點,平臺的愿景是建設為人才全生命周期服務的生態平臺。這個平臺將作為人力資本產業鏈的基礎設施,將人才評估定價、人才銀行、人才保險、人才基金、風險補償、人才大數據作為產業鏈的核心鏈,實現以人為中心的人力資本產業生態,為人才賦能,進而帶動相關產業的集群式發展和區域經濟升級,打造出一片“賦能新天地”。
    編輯:時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