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rike id="ymyim"></strike>
  • <abbr id="ymyim"></abbr>
  • <ul id="ymyim"></ul>
    <abbr id="ymyim"></abbr>
    <ul id="ymyim"></ul>
    <fieldset id="ymyim"><menu id="ymyim"></menu></fieldset>
  • <fieldset id="ymyim"><input id="ymyim"></input></fieldset>
    <ul id="ymyim"><sup id="ymyim"></sup></ul>
    <strike id="ymyim"></strike>
    2025年03月31日 星期一

    水清岸綠景美宜游 “幸福”逐水而來

    發布日期:2020-12-07

    信息來源:濟南日報

      今年“五一”過后,每個周末,帶7歲孩子去小清河邊游玩,成為了市民沈如訓的習慣。地上的彩繪圖案、河邊的木棧道、涼亭等都讓小家伙樂此不疲。在此之前,“別說在小清河邊上游玩,就是從那里經過都覺得有些臭。”市民王敏芝感嘆。
      2018年5月18日,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生態環境保護大會上強調:要深入實施水污染防治行動計劃,保障飲用水安全,基本消滅城市黑臭水體,還給老百姓清水綠岸、魚翔淺底的景象。
      “3年來,濟南堅持將水生態環境保護作為生態環境保護的重要一環,持續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和新發展理念,以必勝的治水決心和雷霆的治水手段,突出‘系統治、全面治’,堅決打好碧水保衛戰”。市政府副秘書長、市生態環境局局長侯翠榮說,濟南先后實施了管網改造、雨污分流、黑臭水體治理、污水處理能力提升等系列綜合整治工程;加嚴標準推動企業轉型升級,從源頭上減少工業污染排放;實施保泉戰略,構建河流沿線濕地系統,修復城市水生態。全市各級各部門凝心聚力,陸續完成8大類54項攻堅任務,全市水生態環境質量得到明顯改善,泉城百姓對水清岸綠景美宜游的幸福期待一步步變為現實。
      部門聯動 樹立流域污染治理大局觀
      作為濟南市區唯一一條排水河道,小清河在20世紀90年代污染最為嚴重,魚蝦基本絕跡,多處河段出現水質黑臭問題。
      面對歷史欠賬、多年來反復治理反復污染的老大難問題,2017年4月,一場只能贏不能輸的民生之戰——小清河環境綜合整治攻堅戰打響。
      2018年5月,濟南市進一步加大力度,成立小清河環境綜合整治攻堅戰指揮部,各部門、各區縣簽訂污染治理“軍令狀”,圍繞“實施方案時間表”,凝心聚力全面加快小清河污染治理和協調推進工作。市委、市政府主要領導多次通過現場督導、專題會議等形式,調度部署小清河污染治理工作。
      去年,國控小清河辛豐莊出境斷面水質連上三個臺階,一年之內從劣五類改善至五類、四類、三類,全年平均達到地表水四類水體標準,水環境質量實現了自有監測記錄以來的歷史最好水平,徹底告別了“劣五類”水體,成為名副其實的小“清”河,小清河水質改善被評為山東省十大環境事件,提前實現了“水清、河暢、岸綠、景美、宜游”的目標。
      “保優三、消劣五”是濟南打響“碧水保衛戰”的目標,必須凝聚全市上下各級各部門的合力。為此,濟南打通各部門、區縣之間的信息壁壘——
      市生態環境局、市城鄉水務局加強部門聯動,定期召開全市水污染形勢分析會議,市縣兩級環保、水務部門共同深入研判問題,探源究底,尋求斷面治污對策;
      市紀委監委、市檢察院充分發揮監督檢查職能,多次組織聯合排查,督促有關責任單位對河流斷面數據異常情況進行處置,推動解決了小清河睦里莊國控斷面水質不穩定等問題。
      數據證明,多部門聯動形成“1+1>2”的治污效果。2020年1至10月,7個國控斷面中有6個實現水質類別提升,國控斷面好三類水體比例達到85.7%,圓滿完成省里下達的最新任務目標。2020年10月全市國控斷面更是有5個為Ⅱ類、2個為Ⅲ類,全部達到三類水水質。
      對癥下藥 實現“點穴式”治水
      知己知彼,方能百戰不殆。濟南水污染的“病因”到底在哪里?濟南開展了追本溯源、拉網排查行動。市生態環境局以入河排污口為切入點,帶領執法和監測隊伍深入一線,進行拉網式排查,邊查邊測邊溯源,為“點穴式”治污、“清單化”銷號奠定基礎。截至目前,在全省率先完成第一階段排污口“拉網式”排查,涉及98條國、省、市、縣級河湖,并建立排查、監測、溯源、整治、監管“五位一體”的入河排污口監管機制。
      以小清河為例,它的污染成因到底是什么?為精準把脈,市生態環境局召集專家隊伍,最終認為當前小清河的污染主因有三:一是污水處理能力不足,二是部分地區雨污合流導致污水溢流,三是城市面源污染影響。
      揚湯止沸,不如釜底抽薪。明確小清河污染的主要成因后,濟南迅速行動,圍繞雨污分流、生態修復、污水處理、監督監管等方面采取強有力措施,堅決補齊補牢問題短板。
      為加快推進雨污分流,2018年以來,濟南市組織啟動了全福河、南大槐樹溝、大澗溝等河道雨污分流工程,唐冶、南北康、文莊、雪山等片區配套排水管網建設,以及東部城區劉公河、楊家河、巨野河等河道綜合治理工程,持續改善河道水環境質量。
      為保障小清河水質穩定達標,改善城區河道水環境質量,濟南實施了河道有水工程。2019年完成了興濟河(經十西路至張莊路段)、大辛河(旅游路以南段)河道有水示范工程;2020年正在實施全福河、柳行河引水工程,利用水質凈化一廠中水對河道進行補水。今年年底,全福河河道生態補水工程將完成主體建設,通過建設加壓提升泵站并敷設再生水壓力輸送管道,將水質凈化一廠處理后的再生水,分別向全福河、柳行頭河、歷山路邊溝、黃臺南邊溝和山大路邊溝補水,助力河道“解渴”,涵養改善長約9.1公里河道水生態,惠及沿線多處小區、單位和院校的廣大市民、職工和師生。這是濟南第一次大規模利用污水處理廠再生水向河道生態補源的試點,是濟南市小清河綜合治理和國家黑臭水體治理示范城市建設項目之一。
      2020年,我市新增污水處理能力13萬噸/日,三年來共新增污水處理能力42.1萬噸/日,從根本上解決了直排問題,實現污水處理能力的歷史性突破。建成水質凈化三廠和華山水質凈化廠連通,水質凈化一廠和二廠污水管網連通工程,水質凈化三廠和濟南東站污水連通工程正在建設,預計年底前建成,區域性污水處理能力不均衡的問題得到初步解決。
      為持續推進污染源治理,生態環境、農業、城管等部門攜手,開展排水排污許可管理、小清河流域農業面源污染防治、畜禽養殖污染防治、漁業養殖污染防治及餐廚廢棄物、垃圾中轉站管理,在水污染防治工作環節加強力度,助力水環境持續改善。
      加強監管 長效管理防止問題反彈
      三分建,七分管。很多環境基礎設施建設好后,必須輔以規范嚴格的長效管理措施,才能防止水質污染問題反彈,持續鞏固攻堅戰戰果。
      市生態環境局一級調研員解玉忠說:“為鞏固水質改善的成果,濟南進一步打出監管組合拳。”
      建立“在線監控、追蹤溯源、立即整改”快速反應閉環機制,打造集監測、管控、執法、治理為一體的智慧環保體系。市生態環境局在全市57個重點河流斷面安裝水質在線監測微站,將“國標站+微站”全域監控系統與環保網格員加密巡查機制有機結合,一旦發現斷面超標,立即啟動河流沿岸徒步排查,查清超標原因,督促解決超標問題。同時,實時監控國、省控在線數據變化趨勢,對國、省控斷面進行當日分析、當日通報、當日督辦,做到當日整改、當日見效,力爭問題不過夜。
      加強河流斷面水質考核,獎優罰劣,倒逼水污染防治責任落實到位。印發《濟南市重點河流斷面水環境達標工作方案》,精準分析研判全市水環境狀況,建立并完善河流斷面考核管理辦法,考核結果納入全市社會經濟發展考核,以考核倒逼治理,壓實工作責任,全面保障流域斷面水質穩定達標。
      采用“雙隨機”抽查、突擊檢查、夜間檢查等手段,強化廢水污染源環境監管。嚴格落實水污染物綜合排放標準,摸排潛在風險源,嚴厲打擊違法排污行為,持續保持對企業環境違法行為的高壓態勢,確保工業污染源全面達標排放。
      嚴格黑臭水體治理督導檢查。2016年,市政府印發了《濟南市城市黑臭水體整治工作實施方案》,向社會公布建成區31條黑臭水體清單和治理任務分工。各區縣政府、平臺共籌措資金近4億元,通過綜合采取“控源截污、內源治理;活水循環、清水補給;水質凈化、岸態修復”等措施,2018年年底,全市建成區31條黑臭水體全部完成整治。
      全面推進“水十條”目標任務落實,切實加強水環境管理。嚴格執行調度通報制度,半月一調度、一月一報告、一季一通報、一年一評估,系統全面推進污染物排放全面控制、水資源節約與循環利用、流域生態保護與恢復。
      “飲用水水源地保護方面,2019年9月底,全市城鎮地表飲用水水源地自查發現的202個環境問題全部完成整改。2020年以來,重點開展了城鎮地下水型飲用水水源地和農村水源地排查及清理整治工作,截至目前未發現突出問題。”市生態環境局水生態環境處處長李計珍介紹,濟南還開展了一系列工作,對千人以上農村飲用水水源保護區進行全面劃定、調整,目前已完成調整方案制定;組織對全市飲用水水源地標志牌進行補充設置;基本完成城鎮飲用水水源地交通穿越問題整改工作。
      生態文明建設功在當代、利在千秋。濟南將繼續緊盯河流斷面水質目標,以更加精細的水環境治理、更加科學的水資源配置以及更加系統的水生態修復,全力推進水環境質量持續改善,堅決打贏碧水保衛戰,奮力譜寫水生態文明建設新篇章,努力為泉城百姓創造更加幸福美好的新生活,實現人水和諧共生。
    編輯:時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