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rike id="ymyim"></strike>
  • <abbr id="ymyim"></abbr>
  • <ul id="ymyim"></ul>
    <abbr id="ymyim"></abbr>
    <ul id="ymyim"></ul>
    <fieldset id="ymyim"><menu id="ymyim"></menu></fieldset>
  • <fieldset id="ymyim"><input id="ymyim"></input></fieldset>
    <ul id="ymyim"><sup id="ymyim"></sup></ul>
    <strike id="ymyim"></strike>
    2025年03月31日 星期一

    確保不讓一個貧困群眾掉隊

    — ——濟南全力打贏打好脫貧攻堅戰綜述

    發布日期:2020-12-14

    信息來源:濟南日報

      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提出,深化農村改革,實現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十三五”以來,濟南以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扶貧工作的重要論述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為指引,毫不動搖把脫貧攻堅作為重大政治任務和第一民生工程,勇擔責任使命,狠下“繡花”功夫,集中攻堅克難,著力在落實增收減負、改進幫扶方式、提升脫貧質量上求得新突破、取得新實效,全市脫貧攻堅取得決定性進展。
      以產業帶動就業共促脫貧貧困群眾年均增收3500元以上
      我市按照“村有產業、家有就業、戶有分紅”的目標,結合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把培育特色優勢產業作為推動脫貧攻堅的根本出路,以產業帶就業,以就業促脫貧,全面夯實貧困群眾持續增收基礎,貧困群眾年均增收3500元以上。
      今年41歲的許方霞是濟陽區垛石街道柳家村一名普普通通的農民。多年前,她還整天為生計發愁,是村里需要幫扶的貧困對象。市婦聯派駐該村的第一書記引來了脫貧項目——建成蔬菜高溫大棚,這讓許方霞內心泛起了波瀾,心中燃起希望。
      蔬菜大棚建成后,許方霞緊緊抓住機會,承包了一個高溫蔬菜大棚種植黃瓜。半年下來,通過自己的辛勤努力,許方霞家的黃瓜大棚純收入就有七八萬元。經過這幾年的辛勤勞動,許方霞家里還清了欠債,還重新裝修了房子,安上了空調、電腦,買了新的衣櫥,家里的居住環境和生活質量有了質的飛躍。
      近年來,為充分發揮產業扶貧“造血”功能,我市推行貧困村產業扶貧“1+1”工程,引導貧困村發展種養加、鄉村旅游、光伏項目1463個,每個具備條件的貧困村都有一個特色產業項目和一個光伏發電項目,集體收入超過10萬元的貧困村占到30%;同時,創新實施“插花戶”產業幫扶,整合各級資金,建成鎮級產業扶貧項目436個,通過土地流轉、入園打工、承包經營、項目分紅等方式,實現非貧困村貧困戶產業幫扶全覆蓋。
      全面落實“兩不愁三保障”創新實施“貧貧互助”模式
      扶貧開發成敗系于精準,要找準“窮根”、明確靶向,量身定做、對癥下藥。
      我市結合貧困人口老弱病殘占比70%以上的實際,圍繞“兩不愁三保障”脫貧核心標準,堅持因人因地施策、因致貧原因施策、因貧困類型施策,建立完善了以“三年行動意見”為基礎、39個部門專項方案為依托、70個具體實施辦法為支撐的“1+39+70”脫貧攻堅政策體系,有力推動了貧困人口穩定脫貧。
      54歲的李云福,是章丘黃河街道字王村的貧困戶,他有視力殘疾,雖然帶著1000多度的眼鏡,卻只能看到10米遠的距離,打工沒人要,一直單身,種種不幸一度使他失去了生活信心。被聘為助老員后,每月能獲得600元的收入。他服務的對象是68歲的低保戶、肢殘者車祥勝。李云福在提供定時定量基本照料的同時,還幫助車祥勝請醫拿藥、聊天排解孤獨,大大改變了車祥勝的生活面貌。
      讓貧困群眾發揮各自優勢,互相幫助,靠自身勞動養家糊口,章丘區黃河街道摸索出一套“貧貧互助”模式,走出了一條志愿服務的文明實踐之路,有效滿足了農村貧困老年人的基本養老需求。
      用宣講踐行“扶志扶智”激發貧困群眾內生動力
      貧困群眾既是脫貧攻堅的對象,更是脫貧致富的主體。我市注重扶貧同扶志、扶智相結合,多措并舉引導貧困群眾樹立主體意識,變“要我脫貧”為“我要脫貧”,著力激發群眾改變貧困面貌的干勁和決心。
      為此,我市建立了脫貧攻堅講習所,成立扶貧政策、實用技術、脫貧故事三個宣講團。與此同時,今年7月中旬,我市啟動了“牢記囑托 決勝脫貧 振興鄉村”宣講活動,組建了濟南市“牢記囑托 決勝脫貧 振興鄉村”宣講團,利用固定地點的“課堂講習”、田間地頭的“現場講習”、互聯網平臺的“遠程講習”,向貧困群眾講思想、講政策、講思路、講方法,幫助他們進一步轉變思想觀念,提升發展能力,依靠自己的雙手有尊嚴地脫貧。
      一場場深入人心的百姓宣講,讓黨的政策理論“飛入尋常百姓家”;一次次豐富實用的技能培訓,讓貧困群眾端起增收的“新飯碗”……截至目前,全市共開展各類講習培訓400多場,參加貧困群眾2萬多人次。深入開展以庭院美、生活富、家風好為主要內容的“爭創出彩人家、共建美麗鄉村”活動,選樹57個貧困村為“出彩人家”典型村、2982戶貧困戶為“出彩人家”示范戶,通過典型帶動,貧困群眾脫貧增收、競相出彩的內生動力進一步增強。
    編輯:時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