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rike id="ymyim"></strike>
  • <abbr id="ymyim"></abbr>
  • <ul id="ymyim"></ul>
    <abbr id="ymyim"></abbr>
    <ul id="ymyim"></ul>
    <fieldset id="ymyim"><menu id="ymyim"></menu></fieldset>
  • <fieldset id="ymyim"><input id="ymyim"></input></fieldset>
    <ul id="ymyim"><sup id="ymyim"></sup></ul>
    <strike id="ymyim"></strike>
    2025年03月31日 星期一

    GDP沖關進階 強省會向更高目標破浪前行

    發布日期:2021-03-07

    信息來源:濟南日報

      3月5日,李克強總理作政府工作報告。與去年未設GDP具體目標不同,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提出了“6%以上”的GDP增速目標。報告指出,“經濟增速是綜合性指標,今年預期目標設定為6%以上,考慮了經濟運行恢復情況,有利于引導各方面集中精力推進改革創新、推動高質量發展”。“以上”意味著6%是底線,今年中國實際經濟增速有可能更高。
      有了量的積累,才會有質的飛躍。去年,中國成唯一正增長的主要經濟體。這一年,我國新增6個“萬億俱樂部”城市,其中,濟南GDP增量為795億元,位居6個新晉城市前列,為中國經濟貢獻了“濟南力量”。今年,濟南將GDP增長的目標定在“8%以上”,高質量發展的任務更加艱巨,“以上”的硬指標也更令人期待。
      GDP沖關為中國經濟貢獻“濟南力量”
      過去一年,新冠肺炎疫情、世界經濟嚴重衰退等多重沖擊疊加,給城市經濟運行造成巨大沖擊,但濟南充分展現出發展的強大韌性和巨大潛能,經濟社會發展交出振奮人心的“成績單”。最具歷史意義的是,地區生產總值突破萬億大關,達到10140.9億元,增長4.9%,位次提升到全國城市第19位,增速列全國20強城市第1位;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增長12.2%,增速列全國主要城市第1位;全市常住人口接近千萬,城市昂首邁入特大城市行列。
      城市綜合實力實現新提升,濟南正加快從“體量優勢”向“質量優勢”,從“量的積累”向“質的飛躍”轉變。數據是最好的證明:去年,全市市場主體總量突破130萬戶,凈增“上規入庫”企業超過1000家;270個市重點項目完成投資3350億元;進出口總額增長28%,完成一般公共預算收入906.1億元、可比增長7.2%……
      經濟數字的“高分”,代表了一座城市能量和等級的上升。尤其是“GDP過萬億元”,體現了一個城市具備相當的經濟綜合實力,具備了較強的集聚和輻射能力,提升了濟南在全國發展格局中的戰略地位,提高了省會城市的首位度。GDP“過萬億元大關”的背后,是濟南全力做好“六穩”“六保”工作的運籌帷幄,是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奪得雙勝利過程中的攻堅克難,是主要經濟指標增幅持續領跑全省的省會擔當,是全國文明城市測評實現“三連冠”的歷史性成就。
      8%的底線是濟南自我加壓的硬指標
      濟南GDP邁上萬億元是新時代現代化強省會建設進程中的重要一步。如今,濟南站在全新的起點,發展底氣更足、潛力更大。市政府工作報告明確了今年濟南經濟社會發展主要預期目標是,地區生產總值增長8%以上。同樣是“以上”,8%的底線既是濟南自我加壓的硬指標,也是濟南高質量發展的信心與決心。
      信心很重要,它會帶來發展要素的有效集聚、充分活躍,進一步促進預期目標的順利實現。濟南發展的信心來自于多方面,高質量發展具有良好的比較優勢、基礎條件。濟南新舊動能轉換先行區、中國(山東)自由貿易試驗區濟南片區,把濟南推到了新舊動能轉換、高質量發展、改革開放最前沿。特別是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重大國家戰略的實施,更是把濟南放在了國家戰略發展大局、生態文明建設全局和區域協調發展布局的戰略高度、全局角度、生態維度,來審視、定位和謀劃。省委十一屆十二次全會以及剛剛公布的省政府工作報告又明確提出實施“強省會”戰略,支持濟南建設國家中心城市。濟南迎來加快發展的關鍵期、機遇期、黃金期。
      當然,城市的綜合實力不止于GDP,建設新時代現代化強省會涉及方方面面。當下的濟南,“東強西興南美北起中優”的城市發展新格局有序鋪開,產業、科技、城市建設、社會民生等各方面全面發力,消費水平、內需潛力、市場活力等各方面充分釋放。全市擁有全國41個工業大類中的38類,產業基礎雄厚,市場空間廣闊,科技創新資源優質豐富,現代化綜合交通體系日益完善。越來越多的“高質量GDP”支撐強省會建設繼續向更高目標沖刺,一個強有力的新濟南正強勢崛起。
      高質量發展的“濟南路徑”令人期待
      2月26日上午,在全省2021年春季重大項目集中開工活動中,濟南總投資728.2億元的54個項目“集中亮相”。黃河大道及有軌電車、山東戰略新興產業園、泉城國際會議中心、中德產業合作園區等重大項目的強勢推進,給“十四五”開局之年的強省會建設開了個好頭。
      以集中開工活動主會場所在的國家級大數據產業基地項目(二期)為例,該項目投資25.5億元,項目建成后,可孵化大數據公司500家,實現大數據交易規模150億元,帶動相關產業規模500億元以上。
      千帆競渡,奮楫者先。1萬平方公里的泉城大地,人人滿懷憧憬,處處熱火朝天,高質量發展的精彩大戲才剛剛啟幕。《濟南市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O三五年遠景目標綱要(草案》)中提出了到2035年基本建成新時代現代化強省會的遠景目標。到2035年,建成全國重要的區域經濟中心、科創中心、金融中心、貿易中心、文化中心,初步建成“大強美富通”現代化國際大都市。到2025年,科創濟南、智造濟南、文化濟南、生態濟南、康養濟南基本建成,新時代現代化強省會建設實現新跨越。綜合實力實現新跨越,地區生產總值年均增長7%,經濟和人口承載能力顯著增強,成為黃河流域核心增長極……
      毫無疑問,無論是今年GDP增速“8%以上”的目標,還是“十四五”時期的遠景目標,絕非舒舒服服就能得來。當前,強省會建設號角激昂嘹亮、步伐鏗鏘有力,但深究每一項具體任務、具體領域、具體項目就會發現,需要全市上下合力攻堅、突破解決的問題非常多且時間緊迫。奮進“十四五”,實現2025年濟南高質量發展核心指標走在全省首位、全國前列的目標,仍然需要全市上下錨定目標接續努力,不斷適應新形勢新變化,展現新擔當新作為。
      旌旗獵獵,戰鼓聲聲。“十四五”開局之年,這座沿海大省的省會城市繼續破浪前行。全市上下深入貫徹落實黃河重大國家戰略,深入實施“強省會”戰略,加快打造“五個濟南”、建設新時代現代化強省會,高質量發展的“濟南路徑”令人期待。
    編輯:時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