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rike id="ymyim"></strike>
  • <abbr id="ymyim"></abbr>
  • <ul id="ymyim"></ul>
    <abbr id="ymyim"></abbr>
    <ul id="ymyim"></ul>
    <fieldset id="ymyim"><menu id="ymyim"></menu></fieldset>
  • <fieldset id="ymyim"><input id="ymyim"></input></fieldset>
    <ul id="ymyim"><sup id="ymyim"></sup></ul>
    <strike id="ymyim"></strike>
    2025年03月31日 星期一

    濟南系統設置“十四五”工業和信息化指標體系

    發布日期:2021-06-30

    信息來源:濟南日報

      6月18日,《濟南市工業和信息化“十四五”發展規劃》(以下簡稱《規劃》)經市政府批復正式印發,這是濟南進入新發展階段編制的第一個工業和信息化領域五年規劃。6月29日上午,濟南市委、市政府新聞發布會召開,圍繞《規劃》有關情況進行發布解讀。
      《規劃》提出,到2025年,工業增加值占GDP比重提高至30%以上,規模以上工業營業收入突破萬億元,大數據與新一代信息技術、智能制造與高端裝備兩大主導支柱產業集群規模雙雙達到7000億級,生物醫藥與大健康、精品鋼與先進材料分別達到3000億級。產業基礎高級化、產業鏈現代化水平明顯提升,支柱產業競爭力進入全國領先行列,智能經濟強市和數字先鋒城市建設取得新突破,先進制造業和數字經濟高質量發展實現新跨越。同時,系統設置了“十四五”工業和信息化指標體系,提出了6類共23項指標。
      23項指標中,既有定性目標,又有定量指標;既有增速要求,又有結構導向。其中,定性目標提出:到2025年,智能經濟強市和數字先鋒城市建設取得新突破,先進制造業和數字經濟高質量發展實現新跨越。定量指標提出:到2025年,規模以上工業營業收入突破萬億元,打造新一代信息技術、智能制造與高端裝備兩個7000億級產業集群,生物醫藥與大健康、精品鋼與先進材料兩個3000億級產業集群。增速指標提出:到2025年,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年均增長9%,工業固定資產投資年均增長17%。結構指標提出:到2025年,工業增加值占GDP比重提高到30%以上,數字經濟占GDP比重超過50%,先進制造業業務收入占規模以上工業比重達到70%以上。與“十三五”指標體系相比,增加了工業用地畝均效益、綠色轉型發展、新型基礎設施建設的指標。
      《規劃》提出以促進先進制造業、戰略性新興產業和高端前沿產業高質量發展為主線,以智能制造和“人工智能+”為主攻方向。聚焦四大支柱產業,重點打造新一代信息技術裝備、信息技術應用創新、人工智能等21個產業鏈群。前瞻布局量子信息、區塊鏈等7個未來產業,著力培育新的產業增長極。加快提升工業互聯網基礎設施,打造工業互聯網應用示范體系,推進智能制造融合發展,擦亮“智造濟南”的城市名片。在城市數字化方面,加快城市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轉型升級步伐,堅持數字經濟、數字政府、數字社會一體推進,加快建設新一代網絡基礎設施,加快建設雙千兆精品寬帶城市,打造5G先鋒城市,申建國家級互聯網骨干直聯點,推動基于IPv6的下一代互聯網發展,秉持“智慧讓城市更美好”的理念,加快“善感知、有溫度、會呼吸”的智慧泉城建設,將濟南打造成為黃河流域信息化樞紐中心城市和中國智慧名城。
      《規劃》明確,優化產業發展布局。按照“東強、西興、南美、北起、中優”的思路,堅持全域統籌,實施分區指導,以經十路為發展軸,以東強為核心,向北、西南、東南產業輻射,形成“人”字型產業發展格局,打造一核三翼的產業空間布局。
    編輯:時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