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成形、十年成勢、十五年成城,規劃形成“一縱一橫兩核五組團”的空間布局,建設“六個城”……近日,《中共濟南市委關于加快濟南新舊動能轉換起步區建設的意見》在市委十一屆十三次全體會議上獲得通過,明確了起步區建設的時間表、路線圖、任務書,思路清晰、亮點紛呈,令人充分期待。
起步區建設分“三步走” 建設綠色智慧宜居的幸福之城
我市科學確定起步區發展目標及建設時序,分別明確了2025年、2030年、2035年建設目標。具體來說,按照五年成形、十年成勢、十五年成城的“三步走”發展目標,把起步區建設成為綠色智慧宜居的幸福之城。
其中,第一步,到2025年,起步區綜合實力大幅提升,現代化新城區框架基本形成。第二步,到2030年,起步區核心優勢基本塑成,城市綜合功能基本完善。第三步,到2035年,起步區現代產業體系基本形成,綠色智慧宜居新城區基本建成。
從把黃河起步區段建成“造福人民的幸福河”示范樣板,再到把起步區建設成為綠色智慧宜居的幸福之城,“幸福”,成為濟南依托母親河建設起步區的關鍵詞,也是濟南人熱切期盼的目標。
彰顯“城即園林”的城市特質 形成“一縱一橫兩核五組團”
在規劃方面,我市提出,起步區規劃必須彰顯“城即園林”的城市特質,突出動能轉換、產城融合,堅持未來眼光、國際標準、黃河特色,力求實現“一個時代有一個時代的標志,一座城市有一座城市的特色”的規劃意圖。
在空間布局上,我市提出要形成“一縱一橫兩核五組團”,達到“一軸縱貫起城、一帶橫展秀城、兩核支撐立城、五大組團構城、十條碧水潤城、百里黃河攜城、千年堤防護城、萬頃茂林綠城”的空間意象。
“勾勒輪廓舒展、韻律起伏的城市天際線”“嚴控水泥森林和大面積玻璃幕墻”“構建形態色彩整體和諧統一的空間界面和輪廓線”“打造城市景觀廊道、大尺度藍綠空間和濱水活動空間”……在設計起步區總體城市形象方面,我市提出,要著眼“北通京畿要地、南枕泰岳群山、西接廣袤平原、東眺大河入海”的大山水格局,隨形就勢,平原建城,形成疏密有度、水城共融的城鎮空間。
“凸顯山河相映、城河相融的黃河風光”“體現講究禮序、典雅大氣的齊魯風范”“彰顯靈動秀美、溫潤宜人的泉城風韻”……在起步區風貌特色塑造方面,我市提出,要著力塑造展現“黃河風光、齊魯風范、泉城風韻”的城市風貌,展現新時代現代化城市新形象。
“造福人民的幸福河”示范樣板 人與人、人與自然和諧共處
圍繞“聚力打造黃河流域生態保護樣板”,我市提出,努力把黃河起步區段建成“造福人民的幸福河”示范樣板,把起步區建設成為人與人、人與自然和諧共處的美麗家園。
其中,我市提出“保護清風廊道、清水通道”“全力建設‘無廢城市’示范區”等舉措。
產業發展脊梁:先進制造業 打造活力迸發的“不夜之城”
圍繞構建具有國際競爭力的現代產業體系,我市提出,加快構建以科技創新為核心動力、以戰略性新興產業為引領、以先進制造業為主體、以現代服務業為支撐、以文化產業為重要內容的現代產業體系。
其中,我市明確,要堅持“工業強市”戰略,把先進制造業作為起步區產業發展的脊梁。把現代服務業和黃河文化產業作為重要組成部分,構建形成特色優勢現代產業體系,努力把起步區打造成為黃河流域高質量發展核心增長極。
此外,我市還提出,要打造活力迸發、魅力四射的“不夜之城”。
積極探索創新城市發展方式 創新性提出建設“六個城”目標
圍繞探索創新城市發展方式,我市提出,創新性地提出建設節水典范城市、綠色城市、智慧城市、暢達城市、宜居城市、韌性城市的“六個城”目標。
其中,按照“以水定城、以水定地、以水定人、以水定產”的原則,針對我市水資源短缺,人均水資源占有量不到全國平均水平七分之一的問題,我市提出要全力建設節水典范城市,構建起步區適水發展格局。
韌性城市,是“六個城”目標中的一個,也備受關注。按照“宜居的城市,還必須是安全的”要求,吸取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的經驗,我市提出了“探索建設韌性城市”的目標,全面提升起步區的監測預警、預防救援、應急處置、危機管理等綜合防范能力。
打造新時代改革開放示范窗口 規定賦予市級經濟社會管理權限
圍繞加快打造新時代改革開放示范窗口,我市重點在大膽探索有利于起步區創新發展的體制機制、大力營造國際一流的營商環境、全力打造各類人才競相涌入的創新創富高地、加快搭建高能級對外開放平臺、率先建設黃河流域開放合作示范區等方面作出具體安排,推動起步區更好參與國際合作和競爭,加快提升發展活力和綜合競爭力。
我市將優化起步區管委會機構設置,實行大部門制和扁平化管理,科學確定管委會及職能機構管理權責,進一步理順與所在行政區域及區域內園區、功能區的關系。加大放權力度,按規定賦予市級經濟社會管理權限,積極承接省級下放的經濟管理權限,建立健全支持起步區發展的財政、稅收、統計、考核等體制機制。
此外,創新完善選人用人和績效激勵機制,探索實施聘任制、績效考核制,以及高校、科研院所和國有企業的科技人才按規定在起步區兼職兼薪、按勞取酬的相關制度,讓各類人才的創造活力競相迸發、聰明才智充分涌流,打造具有全球競爭力的人才高地。
市委市政府主要負責同志任總指揮 實行差異化、個性化考核
圍繞抓好落實,我市提出了建立總攬全局的組織領導機制、環環相扣的責任落實機制、權威高效的法治保障機制、支撐有力的要素保障機制、精準有效的督導考核機制和導向鮮明的激勵引導機制等六大機制,推動力量向起步區集中、要素向起步區匯集、項目向起步區布局、政策向起步區傾斜。
我市將成立由市委、市政府主要負責同志任總指揮,有關市領導任副總指揮,市直相關部門單位為成員的濟南新舊動能轉換起步區建設指揮部,指揮部辦公室設在起步區。
此外,我市將探索建立符合起步區實際的建設發展指標體系和績效評價體系,實行差異化、個性化考核。將各級各部門貫徹落實情況納入全市高質量發展綜合績效考核評價內容,切實發揮考核指揮棒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