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全面深化改革,全面者,就是要統籌推進各領域改革,就需要有管總的目標,也要回答推進各領域改革最終是為了什么、要取得什么樣的整體結果這個問題。”今年以來,濟南聚焦山東省委“七個求突破”,深入推進市委“十大系統集成改革”任務,全面系統推進戰略平臺集成改革,新舊動能轉換起步區、自貿試驗區濟南片區改革,推動濟南發展戰略升級,國際醫學科學中心、長清大學城等體制體系改革再提速,更加突出系統集成、協同高效,統籌推進重點領域和關鍵環節改革,為濟南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貢獻改革力量。
體制機制改革助力起步區破題起勢
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上升為重大國家戰略,第一次將濟南放在國家發展大局、生態文明建設全局、區域協調發展布局上來謀劃,明確濟南黃河流域中心城市的定位并寄予厚望。2021年4月25日,國務院批復《濟南新舊動能轉換起步區建設實施方案》(國辦函〔2021〕44號),充分體現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的深切關懷和厚望重托。建設好起步區,是濟南肩負的光榮使命,也是必須履行的政治責任。體制機制改革助力起步區破題起勢,濟南市委改革辦牽頭組織起步區體制機制改革研究,提出管理運營組織架構搭建初步方案,為省委決策提供重要參考。
“改革先試先行,創新體制機制改革,對起步區頂層設計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同時,結合起步區特點,新舊動能轉換、招商引資政策等方面改革力度不斷加強,在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放管服’改革等方面逐漸打造特色,對標國際國內最高最好最優,持續推進政策制度創新,著力破除制約高質量發展、高效能治理的體制機制障礙,激發內生動力,充分釋放市場活力,打造全國制度創新高地。”濟南社會科學院經濟研究所所長、研究員王征在接受采訪時說。
截至目前,起步區發展規劃、國土空間規劃、生態保護規劃等綜合性規劃已形成初步成果。在專項規劃方面,首批開展的綜合交通、市政基礎設施、藍綠空間、防洪排澇、節水型城市等5項重要支撐性規劃已形成規劃成果,其中的核心內容已經納入國土空間規劃當中。地下空間、綜合能源、公共服務設施、綠色城市建設、數字城市建設等11個專項規劃也已經形成初步方案。同時,濟南全面落實綠色發展理念,加快布局氫能、天然氣等清潔能源體系,積極推進黃河下游綠色生態走廊建設,全面夯實綠色基底。未來,起步區藍綠空間占比將達到70%以上,這將是一個非常生態宜居的城區。展望未來,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重大國家戰略,省市合力建設新舊動能轉換起步區,加快建設新時代現代化強省會的重大機遇和挑戰,必須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面對新挑戰、新任務,必須以落實主體責任凝聚強大合力,堅持問題導向推進改革攻堅,堅持人民至上的改革價值取向,以系統觀念統籌改革頂層設計,以有力措施促進改革有效落實。
自貿試驗區濟南片區成績斐然
2019年8月26日,中國(山東)自由貿易試驗區獲批成立。濟南片區的啟動建設,意味著濟南加入了全國改革開放的“排頭兵”序列。兩年來,進階中的濟南片區積極融入國家戰略,建立聯動創新發展機制,與新舊動能轉換起步區、明水經濟開發區等10個區縣建立“一區一方案”聯動創新機制,復制推廣自貿制度創新紅利和改革試點經驗。與德州、淄博等市聯動創新,放大自貿溢出效應。
加快打造自貿開放平臺,沿黃四省500多家中小文化企業簽約入駐國家文化出口基地,建成9個海外文化驛站、5個海外倉,上半年完成文化貿易出口1000萬元,50余個國家和地區的展館入駐綠地全球貿易港,積極推動區域協同合作,與廣東自貿區橫琴片區建立“濟南-橫琴-澳門”中醫藥聯動創新機制,推動共建魯澳中醫藥產業研究院,建設魯澳中醫藥合作中心,推動中醫藥“借澳出海”國際化發展。其中,推動宏濟堂中藥GMP工廠項目落地是框架協議中重要一項。宏濟堂相關負責人稱,改革創新推動宏濟堂中藥GMP工廠項目,促進中醫藥發展,作為中醫藥企業,宏濟堂創新共建產業生態,宏濟堂扁鵲中藥房依托互聯網技術與物聯網系統,搭建了智慧中藥藥事服務平臺,讓群眾方便看中醫,放心用中藥。
自貿試驗區濟南片區與河南自貿區開封片區實現政務服務跨省通辦,有效推動政務服務協同發展,強化戰略合作關系,有利于政務工作深度融合和優勢互助互補,進一步深化簡政放權、放管結合、優化服務改革。濟南的劉女士說:“因業務需要,我想在開封成立一家公司,便到自貿試驗區濟南片區綜合服務大廳咨詢開封營業執照辦理手續問題?,F場工作人員為我介紹了兩地‘跨省通辦’服務,在濟南就能登記注冊開封的公司,極大降低了經營成本,提高了辦事效率。”運用“互聯網+政務”手段,便利兩地企業、群眾跨區域辦事,促進兩地聯動、協同發展,為雙方企業和群眾提供觸手可及的政務服務。2021年上半年,片區新設企業6515家,同比增長59.7%;實現稅收收入183.6億元,同比增長27.5%,均居省內三片區第1位。
自2020年以來,濟南一直將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作為全市發展的關鍵持續推進。今年以來,濟南片區主導的黃河流域首家“國家文化出口基地”和“國家對外文化貿易基地”申建工作成績斐然,國家文化出口基地已成功獲批。依托黃河流域文化出口公共服務平臺,濟南片區已經與青海、甘肅、陜西、河南等沿黃四省500多家中小文化企業簽訂入駐協議,形成品牌孵化、產品制造、供應鏈金融、海外推廣全鏈條服務體系,服務全國2000多家非遺工坊。與意大利CM集團等世界知名品牌合作開發文化融合產品,促進中國文化走向世界。與法國LEO等海外公司合作建設9個海外文化驛站、5個海外倉,打造文化出海航母。
金融競爭力位居省會城市前列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經濟興,金融興;經濟強,金融強”。
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視金融業發展,把打造“全國重要的區域金融中心”納入“五個中心”建設,作為推動省會高質量發展的重要舉措,在發展產業金融和科技金融上持續發力,為經濟社會發展提供了強力支撐。市委改革辦制定出臺《加快省級以上經濟開發區高質量發展行動方案》,推動成立中央商務區管委會,“一次辦成”改革不斷深化,“秒批秒辦”“不見面審批”等深化改革舉措深入有效。目前,濟南金融產業實力雄厚,擁有金融機構800多家,財務公司數量居全國15個副省級城市第1位,本外幣存貸款余額均突破2萬億元,金融業增加值近千億元,位列省會城市金融競爭力排行榜第5位……濟南已經成為企業競相涌入的投資熱土。
王征表示,戰略平臺集成改革不再是各自為戰,而是充分發揮區域優勢,領銜發展特色產業,在區域上實現天然的分工,高起點謀劃,實現優勢互補。目前,改革熱度持續升溫,進一步理順國際醫學科學中心管理體制,加快籌建長清大學城管委會,深化綜保區管理體制改革等一系列舉措正在有力開展,大刀闊斧推進戰略平臺集成改革,在實現高質量發展過程中牢牢把握改革主動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