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日,濟南市政府新聞辦召開“濟南市四大主導支柱產業高質量發展”主題系列新聞發布會第1場,圍繞我市大力發展“新一代信息技術產業”有關情況進行介紹。記者在發布會上獲悉,今年以來,全市工信系統扎實推進落實“12347”工作目標責任體系,全市工業和信息化高質量發展取得新成效。
上半年全市大數據與新一代信息技術產業規模達3145.04億元
工業運行量質齊升。1-6月,全市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12.2%,分別高于全國、全省8.4和5.3個百分點;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實現利潤總額同比增長12.4%,分別高于全國、全省29.2和36.8個百分點,呈現進中向好、量質齊升態勢。深入實施技改“雙千”工程,1-6月累計實施技改項目1010個,提前半年完成年度任務,工業技改投資同比增長30%,工業投資同比增長21.5%,分別高于全省平均增速19.8和10.4個百分點。
數字經濟優勢穩固。1-6月,全市大數據與新一代信息技術產業規模達到3145.04億元,同比增長17.8%,成功入選全國“建設信息基礎設施、推進產業數字化、加快工業互聯網創新發展、促進網絡與數據安全能力建設等工作成效明顯的地方”名單。軟件名城提檔升級、工賦泉城等專項行動深入實施,華為區域總部、人工智能計算中心等重點項目加速推進,工業軟件優秀產品、工業互聯網APP、軟件高質量發展重點項目等各類試點示范領跑全省。
產業能級和企業能級穩步提升。產業創新能力持續提升,新增省級“一企一技術”研發中心24家,487個項目入選省企業技術創新項目名單,居全省首位。鏈式集群規模化發展步伐進一步加快,新增3個山東省“十強”產業“雁陣形”集群和4家產業集群領軍企業,總數分別達到11個和22家。優質企業方陣持續壯大,新增獨角獸企業1家、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49家、省級瞪羚企業144家、省級“專精特新”企業629家、創新型中小企業788家,均居全省首位。
發展生態持續優化。產業、政策、服務“三位一體”的工信發展生態持續完善。高規格舉辦全市優秀企業和優秀企業家表彰大會,隆重表彰為全市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作出突出貢獻的55家企業和100位優秀企業家。工信領域“免申即享”政策達到23項,持續激發市場活力和企業發展的內生動力。成功舉辦濟青人工智能創新應用先導區建設工作推進會、2023世界激光產業大會、中國透明質酸產業大會等重大會議活動,牽頭成立省會經濟圈生物醫藥產業聯盟、產業鏈供應鏈管理協會,濟南“專精特新”企業專項扶持行動——“云帆計劃”成功入選國家產融合作試點城市典型案例,濟南工信高質量發展名片進一步擦亮。
數字經濟發展水平居全國城市排名第6位
新一代信息技術產業位居我市四大主導支柱產業首位,也是我市重點打造的標志性產業鏈群,2022年產業規模達到5853億元,行業納統企業2575家。在新一代信息技術產業的引領帶動下,2022年濟南市數字經濟核心產業增加值占GDP比重達到17.63%,數字經濟規模占GDP比重達到47%,發展水平躋身全國城市排名第6位,全省第1位。
產業發展能級持續提升。目前,濟南新一代信息技術產業形成了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新一代信息技術裝備、集成電路、人工智能、工業互聯網等5個細分產業鏈群。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業2022年規模達到4382億元,占據全省半壁江山,信息技術服務產業集群入選首批國家戰略性新興產業集群;浪潮服務器市場占有率保持全球第二、中國第一;集成電路初步形成了“設計-制造-封測-應用-支撐”于一體的全產業鏈發展生態;人工智能和工業互聯網發展水平均居全國第8位,擁有國家人工智能創新應用先導區、國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創新發展試驗區和國家工業互聯網示范區“三區”疊加優勢。名企名牌不斷涌現,鏈式集群規模化發展水平持續提升,擁有浪潮集團、高速信息、中創軟件、山東天岳、山大地緯等龍頭骨干企業,營業收入過億元企業822家、10億元以上企業56家。
融合應用日趨深化。新一代信息技術產業賦能、賦值、賦智水平持續提升。深入推進“上云用數賦智”,上云企業突破6萬家,居全省首位,兩化融合貫標企業達到578家。擁有浪潮云洲國家級雙跨工業互聯網平臺、5個國家級特色平臺、52個省級平臺,平臺數量全省第一。基礎軟件、工業軟件、新興平臺軟件等產品創新供給能力持續增強,國家超級計算濟南中心、山東大學等高校院所及科研單位研究水平處于國內領先地位,晶谷研究院項目正式揭牌,“一院三鏈三圈”產業生態體系加速構建。
算網底座不斷夯實。堅持適度超前布局,統籌推進“雙千兆”發展,城市家庭千兆光纖網絡覆蓋率100%,寬帶用戶下載速率居全省首位,累計建成5G基站4.3萬處,數量居全省首位、全國前列,實現重點場所5G信號全覆蓋,入選全國首批“千兆城市”和首批5G商用城市。新型數字基礎設施建設取得顯著成效,全省唯一的“星火·鏈網”超級節點落地建設,建成開通濟南國家級互聯網骨干直聯點和全球首張確定性網絡,浪潮一體化大數據中心啟動建設,濟南超算建成“神威·藍光”第二代產品,“山河”超級計算平臺綜合算力處于國際前列。
力爭到2025年新一代信息技術
產業規模達到8000億元
新一代信息技術產業作為濟南市重點打造的四大主導產業之首,下一步,市工業和信息化局將按照“緊盯前沿、龍頭牽引、創新培育、打造生態、沿鏈謀劃、集群發展”的思路,聚焦打造全國領先的新一代信息技術產業高地,加快突破高端軟件、集成電路、人工智能、工業互聯網等產業,力爭到2025年,新一代信息技術產業規模達到8000億元,數字經濟占GDP比重超過50%。
推動重點細分產業擴規提質。加快軟件名城提檔升級,強化軟件產業創新能力、平臺載體、人才支撐支持力度,提升高端軟件供給能力,推動軟件名園擴容提級,鼓勵行業應用場景開放,培養集聚高素質軟件人才,培育更多名園名企名品。深入實施“工賦泉城”行動,培育一批工業互聯網園區,爭創國家級“5G+工業互聯網”融合應用先導區。加快壯大集成電路產業規模,圍繞材料、設計、制造、封測等產業環節,培育認定一批集成電路產業集聚區。
強化投資驅動和項目帶動。聚焦數字經濟核心產業,加大項目謀劃儲備力度。加快推進濟南市人工智能計算中心、算谷浪潮科技園、華為區域總部、開源工業軟件研究院、工業軟件基地等188個新一代信息技術領域重點項目建設。加大新一代信息技術產業領軍企業和優質項目招引力度。
持續優化產業發展生態。支持企業開展新一代信息技術融合應用研究,推動產業向平臺化、網絡化、移動化延伸,加強企業、政府、高校與科研機構、服務機構的交流合作。積極開展場景創新工作,進一步完善場景能力清單、場景機會清單“兩張清單”,著力引進新一代信息技術急需緊缺人才、專業技術人才和創新團隊,發揮好各類實訓基地作用,培育一批實用型人才,為產業發展提供智力支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