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rike id="ymyim"></strike>
  • <abbr id="ymyim"></abbr>
  • <ul id="ymyim"></ul>
    <abbr id="ymyim"></abbr>
    <ul id="ymyim"></ul>
    <fieldset id="ymyim"><menu id="ymyim"></menu></fieldset>
  • <fieldset id="ymyim"><input id="ymyim"></input></fieldset>
    <ul id="ymyim"><sup id="ymyim"></sup></ul>
    <strike id="ymyim"></strike>
    2025年03月31日 星期一

    我市強化法治保障護航黃河重大國家戰略

    推動黃河流域商事登記跨省通辦

    發布日期:2023-11-02

    信息來源:濟南日報

      公布湖庫、河流等七大領域1357名特色警長;四年來濟南法院審理各類環境資源案件6579件;建立“河(湖)長+檢察長”協作工作機制……11月1日下午,濟南市政府新聞辦召開“縱深推進黃河重大國家戰略落地落實”主題系列發布會第六場。副市長王茂禎和市直有關部門主要負責同志圍繞“法治保障護航黃河重大國家戰略”介紹有關情況。
      沿黃設立5家環境資源黃河巡回法庭
      近年來,濟南市始終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法治思想,牢牢把握習近平總書記關于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的重要論述,錨定黃河流域中心城市發展定位,充分發揮法治引領、規范和保障作用,積極宣傳實施《中華人民共和國黃河保護法》,深入推進立法、執法、司法領域改革,為黃河重大國家戰略實施提供了強有力的法治保障。
      濟南市被評為山東省首批法治政府建設示范市,4個區獲評山東省法治政府建設示范區,2022年度政府透明度指數在全國49個較大城市中排名第四,在全國率先推出的二手房“帶押過戶”改革獲評“山東省2022年度法治為民實事”。
      著力強化沿黃省會法治協作,積極推動全流域高質量發展。發揮黃河流域中心城市引領和帶動作用,推動建立區域化法治協作機制,推動黃河流域商事登記跨省通辦,推動黃河流域信用信息共享共用。
      著力強化周邊城市法治合作,積極推動省會經濟圈高質量發展。放大省會龍頭示范作用,推進省會經濟圈法治一體化發展,開展省會經濟圈聯合執法,深化黃河流域生態環境法治保護協作。
      著力強化生態環境法治保障,積極推動省會高質量發展。加快推進地方立法,制定《濟南市黃河流域水資源節約集約利用規定》,修訂《濟南市名泉保護條例》等地方性法規,啟動生態保護專項整治,創新實施“黃河安瀾·生態警務”,依法嚴厲打擊各類破壞生態環境犯罪,偵破相關案件296起。沿黃河沿岸設立5家環境資源黃河巡回法庭、4處生態環境司法修復基地。
      著力強化區域特色法治支撐,積極推動起步區高質量發展。立足起步區“法治保障黃河重大國家戰略實施引領區、示范區”定位,加大法制支撐力度,將制定《濟南新舊動能轉換起步區條例》列入濟南市2022—2026年立法規劃,健全科學制度保障,強化法治服務供給,市委、市政府聯合印發《濟南市進一步改善營商環境十條措施》,在起步區實行“新區特辦”機制,工程建設項目集成審批,為關鍵重大項目提供個性化、定制化審批服務。
      加快推進具有濟南特色黃河流域地方立法
      為依法服務保障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濟南市印發了《關于加強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法治保障的若干措施》。《若干措施》深入貫徹實施黃河重大國家戰略,從立法、執法、司法、法律服務和統籌協調等方面,推動構建濟南護航黃河重大國家戰略法治保障體系,打造黃河流域中心城市法治高地。
      加強《中華人民共和國黃河保護法》配套法規制度建設,加快推進具有濟南特色黃河流域地方立法,保證《黃河保護法》規定的各項制度落地生根、有效實施。嚴格依法辦事,健全完善“生態資源環境案件偵查監督與協作配合辦公室”各項制度,嚴厲打擊黃河流域違法犯罪活動。推行環境資源類案件歸口審理,實行刑事、民事、行政案件“三合一”審判。鼓勵律師、法律援助、公證、司法鑒定、仲裁等力量向黃河流域延伸覆蓋。建立完善黃河流域生態環境保護調解組織,推動我市沿黃河9個區縣、26個街道(鎮)“一站式”矛盾糾紛調解中心建設。
      公布七大領域1357名特色警長
      濟南公安立足主責主業,統籌發展和安全,創新提出“黃河安瀾·生態警務”,為強省會建設貢獻公安智慧和力量。
      堅持“全域”思維,構建“一廊兩帶三區多點”生態警務布局,創新構建黃河廊道治安防控體系,完成187處沿黃視頻監控建設,整合無人機11臺,全力打造空天地立體管控格局。在前期222名生態警長基礎上,借鑒河長制做法,研究出臺“生態衛士”體系建設意見,公布湖庫、河流、泉水、項目、市場、林區、礦區等七大領域1357名特色警長,配強守護綠水青山“前哨兵”。創新實施生態要素數智化管控機制,依法嚴厲打擊非法排放傾倒處置危險廢物、非法開采礦產資源、非法占用農用地等突出違法犯罪,2022年以來,共偵破生態資源領域案件296起。堅持聯動協作,進一步健全完善沿黃九市公安機關區域性警務協作機制,出臺《聯建工作站建設和管理規范》,與黃河河務、自然資源、市場監管等部門建立聯建工作站120個。堅持融入大局,推出服務高質量發展“五大行動”,制定20條便民利企措施,建立16類39項經濟運行態勢常態化指標監測體系。
      設立環境資源法庭、黃河審判法庭和法官工作室
      濟南法院積極服務黃河重大國家戰略,著眼山泉湖河城特色風貌,在轄區黃河沿岸、南部山區等地設立環境資源法庭、黃河審判法庭和法官工作室,實現環資審判工作機制區域全覆蓋。與濟南黃河河務局共同制定《關于為推進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提供司法保障服務的工作機制》,會同市檢察院、市生態環境局等9部門建立生態環境保護合作機制。探索異地“補植復綠”等替代性修復方式,設立多處司法修復基地,實行“恢復性司法實踐+社會化綜合治理”模式,實現懲治犯罪、修復生態、賠償損失一體化保護。
      自習近平總書記在河南鄭州主持召開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座談會以來,濟南法院審理各類環境資源案件6579件,助力打造黃河流域生態保護示范標桿。 
    編輯:時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