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市醫保局了解到,該局聚焦破解“看病難、看病貴”難題,開展DRG付費試點單病種談判、指標化管理、打包付費醫保付費改革“三件套”,為群眾就醫提前算好了明白賬。截至2023年11月,濟南市實現DRG實際付費的醫療機構已達285家。
作為山東省DRG支付方式改革試點城市,濟南著力構建“組織架構、標準規范、配套制度、信息系統、經辦服務、專業能力”六個支撐體系,制定出臺了付費暫行辦法、實施細則與經辦規程、系列配套措施,試點醫療機構診療服務更加規范,改革成效初步顯現。今年,將符合條件的醫療機構全部納入DRG付費改革范圍,提前一年完成了國家改革任務。
圍繞DRG付費全業務鏈條,聚力“打基礎、建機制、推協同、抓擴面”,分階段、抓重點、階梯式推進改革工作。率先將省內異地就醫住院費用納入本地DRG付費改革,首批確定6家大型綜合醫療機構納入改革范圍,2023年10月起,進一步將符合條件的26家醫療機構的省內異地就醫住院費用全部納入本地DRG付費范圍。引入專業團隊,建立評估監測機制,每季度對DRG付費運行情況進行評估分析,加強醫療服務行為的縱向分析與橫向比較,不斷提高醫保基金使用績效。創新區域總額預算管理,防止“虹吸現象”,促進分級診療。結合醫療機構服務能力,對DRG付費醫療機構進行分類管理,分為A、B、C、D類4個類別;分類測算DRG付費醫保基金支出預算額度,適當向基層醫療機構傾斜,引導醫療服務下沉,促進分級診療;結合醫療服務能力、效率等DRG指標完善核心要素動態調整,實現DRG付費與醫療機構技術水平及醫療費用增長相匹配,達到既控費,又不阻礙醫療技術水平發展的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