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獲國家審批后,備受關注的濟南都市圈發展規劃揭開“神秘面紗”——3月8日,山東省政府正式發布《濟南都市圈發展規劃(2024-2030年)》,在謀篇布局中繪就“圈”內區域發展藍圖。到2030年,濟南都市圈經濟總量將突破3萬億元,常住人口城鎮化率達到78%左右。隨著濟南、青島都市圈發展規劃陸續公布,山東也成為繼廣東之后,第二個擁有兩大國家級都市圈的省份,“強省會”+“強龍頭”并行驅動全域發展加快推進。
濟南都市圈面積約2.23萬平方公里
獨行快,眾行遠。作為城市發展的高級形態,都市圈是推進新型城鎮化的重要手段。日前,山東省政府工作報告中透露,2023年,山東重大戰略取得新進展,濟南都市圈、青島都市圈發展規劃獲得批復。同時,報告中明確,2024年山東將抓實抓好區域協調發展,主動服務和融入國家區域重大戰略,高水平建設濟南、青島兩大都市圈。這讓濟南都市圈發展規劃引來諸多關注和期待。
濟南都市圈地處黃河下游、山東半島城市群中西部,是我國城鎮化戰略格局中沿海縱軸的重要組成部分,是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戰略的重要承載區,在促進全國由南向北擴大開放、由東向西梯度發展、加快構建新發展格局中戰略作用突出,在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大局中具有重要地位。
《規劃》明確,濟南都市圈以濟南市為中心,與聯系緊密的淄博市、泰安市、德州市、聊城市、濱州市共同組成。主要包括濟南市全域,淄博市張店區、淄川區、周村區、臨淄區,泰安市泰山區、岱岳區、肥城市,德州市臨邑縣、齊河縣、禹城市,聊城市茌平區、東阿縣,濱州市鄒平市,面積約2.23萬平方公里,常住人口約1810萬人。規劃期至2030年,展望至2035年。
濟南都市圈發展規劃總體思想是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認真落實習近平總書記對山東工作的重要指示要求,緊緊錨定“走在前、開新局”,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完整、準確、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主動服務和融入新發展格局,充分發揮濟南市輻射帶動作用,以綠色低碳高質量發展、高品質生活、高效能治理為統領,以加快轉變特大城市發展方式、促進濟南市帶動周邊城鎮共同發展為方向,著力推動基礎設施互聯互通、產業發展分工協作、生態環境聯保共治、公共服務便利共享、城鄉區域融合發展,統籌發展和安全,加快建設具有全國重要影響力的濟南都市圈,為壯大山東半島城市群、助推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提供強力支撐。
構建協調聯動、優勢互補、各具特色的區域發展格局
《規劃》中還明確了發展思路——
各揚所長,協調聯動。樹立“一盤棋”思想,提升中心城市發展能級,輻射帶動周邊城市接續發展,統籌城鄉區域規劃建設治理,增強同城化發展的系統性、整體性、協同性,構建協調聯動、優勢互補、各具特色的區域發展格局。
創新驅動,數智賦能。強化戰略科技力量培育,協同推進源頭創新、技術創新、產業創新,構建一流創新創業生態,促進科技創新與動能轉換融通互動,推動數字經濟和實體經濟深度融合,加快經濟社會數字化轉型。
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牢固樹立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強化節約集約用地意識,協同推進降碳、減污、擴綠、增長,加強生態環境協同監管和共同保護,構建綠色低碳的生產和生活方式,引領黃河流域綠色低碳高質量發展。
改革牽引,開放合作。改善制度供給,加強模式創新,破除行政壁壘和體制機制障礙,促進各類資源要素有序流動、高效配置,高水平服務融入全國統一大市場,促進國際國內市場高效貫通,實現更大范圍、更寬領域、更深層次全方位開放。
人民至上,和諧共享。堅持共同富裕方向,完善生育支持政策體系,增加優質公共服務供給,持續增進民生福祉,以人口高質量發展支撐現代化都市圈建設,創新社會治理模式,確保社會發展和諧穩定,更好提高人民生活品質,共建幸福活力生活圈。
到2030年濟南都市圈常住人口城鎮化率達78%左右
根據《規劃》,到2030年,濟南都市圈建設邁出堅實步伐,濟南中心城市輻射帶動能力進一步提升,中小城市和小城鎮發展更加協調,同城化發展取得突破性進展,區域綜合競爭實力明顯增強,基本建成空間結構清晰、城市功能互補、要素流動有序、交通往來順暢、環境和諧宜居、人民生活富足的現代化都市圈。都市圈經濟總量突破3萬億元,常住人口城鎮化率達到78%左右。便捷高效的快速網、四通八達的干線網、覆蓋廣泛的基礎網初具規模,“通勤圈”聯通水平邁上新臺階。區域協同創新體系基本形成,研發經費投入年均增長10%以上,產業基礎高級化、產業鏈現代化水平進一步提高,“產業圈”高質量發展塑成新優勢。生態環境保護聯防聯治機制高效運行,協同監管體系基本建立,韌性城市建設不斷推進,萬元工業增加值用水量降至10立方米以下,二氧化碳排放強度目標全部實現,重大災害事故聯防聯控機制不斷健全,“安全圈”協同聯動水平躍上新高度。教育托育、醫療衛生、健康養老、文化體育等公共服務共建共享水平不斷提升,人均預期壽命達到80歲以上,共同富裕扎實推進,公共文化產品和文化產業體系更加健全,“生活圈”人民生活品質實現新提升。
到2035年,濟南都市圈同城化發展格局全面形成,經濟社會發展創新力走在全國前列,在全球價值鏈和產業分工體系中的參與度和競爭力大幅躍升,高效基礎設施全域成網,門戶樞紐功能全面增強,基本公共服務實現均等化,生態環境更加優良,建成具有較強國際影響力、區域帶動力和創新引領力的現代化都市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