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從國家網安試驗區(濟南高新區)獲悉,網絡安全公共服務平臺將于本月底上線,免費開放給網安產業相關企業、高校、機構以及人才使用,歷時一年。據悉,國家網安試驗區(濟南高新區)打造集人才評價、校企融合、人才培育、金融賦能、知識產權等多功能于一體的綜合型人才服務平臺,將全方位、全鏈條賦能網絡安全產業發展,為濟南市人才選才、用才、育才、評才、留才發揮重要作用。
四個維度百余項指標 刻畫網安人才“畫像”
自2022年濟南高新區成功獲批國家首批網安試驗區以來,試驗區把網絡安全人才培育作為三大試點內容之一,率先開展一系列創新性、突破性嘗試。網絡安全公共服務平臺形成了“一個平臺、四個維度、六個模塊”的線上服務布局,百余項評價指標對網安人才進行綜合全面的分類、分級評價,形成“悟、懂、熟、成”的評價機制。
該平臺正式上線后,登錄網絡安全公共服務平臺頁面,政策新聞、人才評價、高校信息、企業信息、培育實訓、金融賦能等功能模塊映入眼簾,用戶輸入關鍵字,便可檢索人才政策解讀、求職招聘信息等。同時,平臺錄入網安產業內企業、高校、機構的現有(在培)人才、人才需求、研發成果、技術需求等信息,打造開放、共享、協同的創新人才生態。
據悉,該平臺正式上線后將免費開放使用,同步收集企業、個人的意見建議,不斷優化平臺功能,以期暢通產學研金服用全鏈條,為網安產業發展賦能。
“不拘一格降人才” 打破網安人才壁壘
“我們在前期調查中發現,網安產業存在大量低學歷、高技能的人才,按照以往的人才評價方式,這類人才很難被發現、被錄用,往往在學歷一關就會被卡掉。同時,這類人群即便進入職場,也長期發展受限,我們希望人才平臺能挖掘并幫助這類特殊人才成長。”平臺開發技術負責人劉晨表示。
網絡安全人才劉華(化名)就是一個典型。今年20歲的劉華僅有初中學歷,他從初一開始自學網安知識,先后參與幾十項國家、省級項目,參加了數十次國家和省、市級網安競賽,成績優異。因為缺少大學學歷作為“敲門磚”,他的事業只能從中小企業起步,薪資待遇難以向高學歷人才看齊。“網安試驗區新建的評價機制不以學歷論英雄,不以職稱分高低,基于全維度的評價體系,實戰能力強但是學歷較低的特殊人才也能被成功發現,脫穎而出。”網絡安全公共服務平臺負責人、山東齊魯知識產權交易中心總經理桑文新說。
除了挖掘人才,平臺還結合《網絡安全人才分級目錄》進行人才認定分級,發放由試驗區人才培養和評價專委會蓋章的網絡安全人才等級評定證書,增加了原有人才分級的緯度和延展性,為網安企業招聘暢通線上渠道,提供可靠的選人依據。與此同時,國家網安試驗區(濟南高新區)還為網安人才量身定制人才政策,讓人才與待遇真正匹配起來。
目前,僅在平臺試運行階段,這一創新性的評價機制就成功挖掘10多名實戰能力強的網安人才。
暢通多元化融資渠道 助推網安產業發展
據了解,濟南高新區是濟南科創金融改革試驗區的主要落地區,基于該試驗區前期探索成型的“知識產權可作價”“人才團隊有身價”“成果轉化能估價”的“三價體系”,網安人才綜合服務平臺設置的金融賦能模塊尤為契合企業的融租需求。平臺通過科技金融、人才金融兩種方式,結合網安企業特點,進行知識產權和科技成果質押貸款,解決企業和創業者在不同發展階段的資金需求。
平臺試運行期間,金融賦能就初見成效。截至目前,已支持18家企業完成專利質押融資,其中,齊魯銀行授信額就達2420萬元。此外,網安人才綜合服務平臺還接入山東省知識產權平臺的全球專利數據庫,支持企業隨時掌握全球同行的技術研發信息,還能在平臺進行專利轉讓交易。目前,網安人才綜合服務平臺上正有54件網安領域的專利在等待交易。
基于既要讓人才“多”起來、質量“高”起來,也要讓人才“跑”起來、“用”起來的構想,國家網安試驗區(濟南高新區)還建設2000平方米的網安人才實訓基地,與網安人才綜合服務平臺線上線下相結合,為產業培養輸送人才。
數據表明,到2027年,我國網安人才將有300多萬的人才缺口,山東省雖然有35所高校、39個網安相關專業,人才缺口仍然非常大。以人才試點為切入口,在人才端,國家網安試驗區(濟南高新區)力求破解“招人難”“育人難”“留不住”等問題;在企業端,幫助企業精準選人育人,支持企業發布技術需求,讓人才和高校“揭榜掛帥”;在政府端,精準把脈產業動態,為政府部門強鏈、補鏈、延鏈提供戰略咨詢,以“無界創新,跨界融合”作為精神向導,助力山東省網安產業高質量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