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7日,濟南市政府新聞辦召開“大力深化項目建設 全面推進高質量發展”主題系列新聞發布會(市財政局專場)。從發布會上獲悉,我市制定出臺了一系列重磅舉措,聚焦重點、靶向發力,進一步細化量化政策措施,聚集聚合資金資源,統籌預算安排、政府債券、金融和社會資本等各類資金約1250億元,以真金白銀加快推進重點項目建設。
全市前5個月 一般公共預算收入516.4億元
今年以來,市財政局堅持“小錢小氣、大錢大方”,千方百計籌措資金,大力優化支出結構,集中財力優先保障重大項目建設,不斷夯實與“項目深化年”相匹配的財力基礎。1—5月,全市一般公共預算收入累計完成516.4億元,增長5.2%,高于全省平均增幅0.2個百分點。
財政收入持續穩定增長,為全市重點項目順利實施提供了堅實財力保障。下一步,市財政局將統籌預算安排、政府債券、金融和社會資本等各類資金約1250億元,加快推進重點項目建設。
強化財政資源配置。統籌全市基礎設施建設類資金168億元、爭取新增專項債券200億元,優先向重點項目建設傾斜。
強化項目要素保障。統籌相關專項資金37億元,用好引導基金102億元。
強化財金協同聯動。圍繞實現“一錢多用”,搭建“三個平臺”,發揮財政金融政策組合倍增效應,整合優化引導基金200億元,吸引各類金融資本538億元,共同流向實體經濟。
強化激勵約束機制。增設激勵性轉移支付資金5億元,對區縣(功能區)、部門單位和項目實施主體實施“三個激勵”。
強化重點項目服務。圍繞完善工作機制,提升政策效能,切實做好“三項服務”。
落實財稅優惠 提升惠企政策資金兌付效率
今年,市財政局緊緊圍繞“項目深化年”工作要求,加大財稅優惠政策宣傳力度,不斷深化稅收保障水平,持續優化營商環境,加快惠企政策資金兌付效率。
加強財稅優惠政策的宣傳輔導。編印《“項目深化年”財政服務手冊》,按照重點產業、基礎設施、平臺支撐、民生保障等四個類別對重點優惠政策開展詳細解讀。
深化重點企業(項目)跟蹤服務。運用大數據比對分析,實現未開工項目稅源預測、在建項目外地來濟施工企業稅款預繳、已投產項目稅源跟蹤全覆蓋。
提升惠企政策資金兌付效率。市財政局將我省2024年“促進經濟鞏固向好、加快綠色低碳高質量發展”政策清單、我市“免申即享”政策清單等有關涉企獎補政策納入市級財政直撥范圍,在不影響事權支出責任的情況下,壓縮中間環節。
嚴格落實減稅降費政策。強化財稅聯動,充分發揮職能作用,持續深入開展政策落實工作,確保政策紅利以最快速度直達市場主體。今年1—5月,我市已為2545戶次企業減免稅費37.11億元。
重視政府引導 助力重點項目投得準、投得好、投得優
在搭建引導基金供給平臺,引導撬動社會資本助力“項目深化年”重點項目建設方面,圍繞“服務實體經濟、支持主導產業、精準匹配項目、放大撬動作用”的目標定位,更好支持服務我市重點項目建設。
堅持強化優質項目儲備,助力重點項目“投得準”。建立投資項目庫,建立“政策、市場、優先級”三級項目篩選機制,加強省、市、區(縣)三級聯動。
堅持“政府引導、市場化運作”,助力重點項目“投得好”。管好兩端、放開中間,加強規劃統籌、形成投資合力。
堅持優化完善全流程管理,助力重點項目“投得優”。完善制度體系,營造良好政策空間。建立基金管理機構市場化遴選機制。建立差異化績效評價機制。進一步完善獎勵激勵機制。
堅持“以財助才” 持續推動人才工作高質量發展
人才政策“雙30條”是深入實施人才強省會戰略的重要舉措,為“強新優富美高”新時代社會主義現代化強省會建設提供強有力的人才支撐。市財政局堅持“以財助才”理念,持續推動人才工作高質量發展,促進重點項目建設和服務保障項目深化。
聚焦資金保障,持續加大財政投入力度。2021—2023年市財政局共投入人才資金30億元,2024年預算安排15億元,居全省首位。投入科技資金116億元,支持29個高能級創新平臺載體建設,打造人才集聚高地和人才發展“蓄水池”。
聚焦優化服務,流程再造實現資金直達。將高層次人才待遇保障、“海右”系列人才工程、市校融合發展專項資金共計9.8億元,直撥人才社保卡或人才企業,資金到位時間平均壓縮三分之二。
聚焦創新保障方式,更好促進重點項目建設和服務保障項目深化。組建海右人才投資基金,首期財政出資1.5億元,引導撬動各類社會資本1.5億元,形成總規模約3億元的全方位、多層次的人才企業股權支持體系。
聚焦人才培育,接續打造濟南會計領軍品牌。省市聯動,遴選培養各行業248名會計領軍人才,創新設立10家管理會計專家工作室,為企業發展提供全方位會計服務,為項目深化貢獻財會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