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1日上午,市政府新聞辦召開發布會,泉城海關副關長、新聞發言人賀娟介紹,今年以來,濟南市外貿經濟運行總體穩中向好,新質生產力加快形成,高質量發展深入推進,貨物進出口穩定增長,外貿結構持續優化。前10個月,濟南市外貿進出口總值1815.2億元人民幣,同比(下同)增長2.3%。其中,出口1247.3億元,增長10.7%;進口567.9億元,下降12.4%;外貿順差679.4億元,擴大41.8%。
10月份進出口值、增速排名均有提升。下半年以來,濟南市經濟持續復蘇,三季度單月進出口值分別為199.8億、225.4億、196.5億元,分別增長1%、5.5%、4.8%。10月份當月,進出口205.4億元,增長13.6%,貨值和增速均排在全省第4位,較上月分別提升1位次和4位次。其中出口134.9億元,增長20.1%;進口70.5億元,增長2.8%;外貿順差64.4億元,擴大47.4%。
濟南高新區拉動整體外貿進出口增長。前10個月,濟南市進出口前五位的區縣分別為歷城區、市中區、歷下區、平陰縣、章丘區,進出口值分別為132.4億、99.7億、94.8億、73.7億、62.5億元,其中市中區、平陰縣增幅達到兩位數。同期,濟南高新區進出口925.3億元,增長2%,占全市進出口總值的51%,拉動濟南外貿增長1個百分點;萊蕪高新區進出口95.4億元,增長7.5%。
一般貿易方式進出口占主導地位。前10個月,濟南市以一般貿易方式進出口1668億元,增長4.8%,占同期外貿進出口總值的91.9%。同期,以保稅物流方式進出口89.4億元,占4.9%;以加工貿易方式進出口40.9億元,占2.3%。
民營企業外貿增速高于濟南平均水平。長期以來,民營企業一直是拉動我市外貿發展的主要力量。前10個月,濟南市有外貿進出口記錄的企業6189家,其中民營企業5905家,增長10.9%,占企業總數的95.4%;進出口值1184.1億元,增長5.3%,較濟南平均增速高3個百分點,占進出口總值的65.2%。同期外資企業進出口407.3億元,占22.4% ;國有企業進出口222.7億元,占12.3%。
對東盟、非洲、拉美等主要市場保持增長。前10個月,濟南市進出口前五的國家(地區)為東盟、非洲、拉美、歐盟和美國,合計占濟南市進出口總值的60%。同期,濟南對共建“一帶一路”國家進出口1074.8億元,增長14.4%;對RCEP國家進出口601億元,增長5.1%。
高新技術產品出口增勢明顯。濟南市出口結構正逐步轉向高附加值、高科技含量領域,外向型經濟正在向高端邁進。前10個月,濟南出口高新技術產品235.7億元,增長36.6%;其中出口計算機與通信技術產品135.3億元,增長1.1倍;出口計算機集成制造技術產品30.4億元,增長9.3%;出口航空航天技術產品4.6億元,增長12.1倍。另外,濟南“新三樣”產品出口迅猛,出口值10.2億元,增長4.2倍。
中歐班列進出口發展勢頭強勁。近年來,濟南中歐班列運營規模不斷擴大,為濟南市對外貿易提供了穩定的物流支持。前10個月,中歐班列共開行899列次,增長24.3%;進出境集裝箱7.4萬箱次,增長19.3%;進出口值74.1億元,增長31.6%。
從以上情況看,前10個月濟南市外貿進出口頂住了外部環境壓力,外貿主體活躍、整體規模穩中有升、總體向好。目前,雖然國際地緣政治風險持續上升,世界外部經濟環境仍然存在較大的不確定性,但隨著濟南加快產業創新發展,促進外貿高質量發展的積極因素累積增多,四季度全市外貿穩增長有基礎、有支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