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市八類嚴重暴力案件保持100%全破,成為全國唯一連續13年命案全破的省會城市;在全國首創不動產處置“帶封過戶(融資)”模式,成功處置房產115套;全面開展山體保護專項監督活動,立案涉山體保護公益訴訟案件37件;全力護航省、市重點項目建設,建立“黃河安瀾·生態警務”服務保障聯建工作站206個、設立項目警長517名;建成四級多元調解中心6028個……11月26日,濟南市政府新聞辦召開新聞發布會,市委政法委和市政法系統各單位負責同志介紹了“高水平安全護航高質量發展”有關情況。
據介紹,今年以來,在市委、市政府堅強領導下,全市政法機關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視察山東重要講話和關于政法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忠誠履行維護國家政治安全、確保社會大局穩定、促進社會公平正義、保障人民安居樂業的職責使命,全力以赴防風險、保安全、護穩定、促發展,為加快強省會建設提供了堅強保障,我市平安建設考評成績位居全省前列,持續成為全國最安全的城市之一。
政法護航高質量發展
八類嚴重暴力案件保持100%全破
今年以來,我市堅持打防并舉,打防管控建一體發力,扭住影響治安穩定和群眾安全感的突出問題,深化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努力為人民群眾創造良好社會治安環境。開展護校安園等社會治安治理七項攻堅行動,突出抓好未成年人違法犯罪綜合治理、刑滿釋放人員安置幫教、嚴重精神障礙患者管理救助工作,加快專門教育、專門矯治學校建設。常態化推進掃黑除惡斗爭,依法從嚴打擊各類突出違法犯罪,開展“飆車炸街”等集中整治行動。今年以來,全市刑事立案數、命案數同比均大幅下降,八類嚴重暴力案件保持100%全破,我市成為全國唯一連續13年命案全破的省會城市,社會治安整體環境好中向優,人民群眾安全感、滿意度不斷提升。
服務保障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是政法機關的重要職責。我市政法機關充分發揮法治固根本、穩預期、利長遠功能,制定服務黃河重大國家戰略、綠色低碳高質量發展、新舊動能轉換起步區建設等系列措施,完善“1+4法治護航”體系,全力提供優質高效的政法服務。堅持“法治是最好的營商環境”,出臺《關于深化完善項目建設法治保障 進一步優化法治化營商環境的實施意見》,健全“線上+線下”項目全生命周期法治服務體系,舉辦政法機關護航企業面對面座談會,組建法治服務團隊,為企業解決法治難題,保障企業發展。協同開展金融風險隱患排查整治、打擊處置非法集資等專項行動,依法維護了良好市場經濟秩序。
全國首創“帶封過戶(融資)”模式
成功處置房產115套金額達2.2億元
今年以來,濟南法院緊緊圍繞“公正與效率”工作主題,聯合市司法局、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等部門,在全國首創不動產處置“帶封過戶(融資)”模式,有效破解了傳統司法拍賣周期長、程序繁、費用高、風險大、成交價不確定等問題,取得了顯著成效。“帶封過戶(融資)”模式不僅創新了多元解紛機制、不動產交易模式、不動產登記方式,還創新了查封不動產按揭貸款、查封不動產融資償債等機制,以創新回應人民群眾需求,打通了司法實踐中遇到的難點,切實解決涉訴、涉執主體的法律負擔,實現了各方當事人利益最大化,盤活了帶封資產,極大激發了市場活力,為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提供有力保障。
截至目前,“帶封過戶(融資)”模式成功處置房產115套、房屋建筑面積約12700平方米,成交金額達2.2億元,受到各方當事人的高度認可,“帶封過戶”模式獲評山東省“高效辦成一件事”暨優化營商環境創新實踐優秀案例。
開展山體保護專項監督活動
立案涉山體保護公益訴訟案件37件
今年以來,濟南市檢察機關根據我市地理環境和資源分布,自3月開始在全市范圍內開展了山體保護專項監督活動。全市兩級院通過數字模型獲取非法采礦等刑事案件信息65條,結合本地實際,深入摸排、分析本地區山體保護方面存在的問題線索5類42件,共立案涉山體保護公益訴訟案件37件,發出檢察建議15件,提起民事公益訴訟10件,督促修復山體環境9.4萬平方米。有力服務保障了生態濟南建設,守護了泉城市民的美好生活。專項活動做法及成效明顯,獲省檢察院肯定。
在辦案過程中,濟南市檢察機關高度重視損害賠償、生態修復后續工作,不斷豐富公益保護手段。積極探索適用了公益訴訟修復資金公證提存制度,起草了《公益訴訟損害賠償金管理辦法》,促進生態環境損害賠償金的科學管理和有效使用,及時高效推進公益修復。
護航省市重點項目建設
建立工作站206個、設立項目警長517名
今年以來,全市公安機關緊緊圍繞護航省、市重點項目建設,縱深推進“項目深化年、公安走在前”活動,深入實施“黃河安瀾·生態警務”,研究推出《服務保障重點產業項目28項措施清單》,切實以高水平安全保障高質量發展,持續提升經濟社會發展公安“貢獻率”。
在護航省、市重點項目建設方面,健全涉企警情吹哨報到和報案快處、糾紛快調、案件快偵、損失快追“四快”機制,重點打擊影響項目建設的各類突出違法犯罪,今年以來妥善處置阻工擾工事件112起,依法打擊處理犯罪嫌疑人159人。主動融入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重大國家戰略,在重點項目工地建立“黃河安瀾·生態警務”服務保障聯建工作站206個,設立項目警長517名,做實護航項目建設前沿陣地。以黨建聯建平安聯盟為載體,升級完善“一項目一聯盟”141個,常態開展走訪座談、送法上門、警情通報、風險防范等活動2719次,做到“有事能聯系、辦事有結果、無事不打擾”。以風險隱患矛盾糾紛排查化解為工作重點,建設全維度企業經營發展需求感知平臺,啟用“接訴即辦”訴求一碼通,對涉重點工程項目訴求第一時間響應、第一時間受理、第一時間辦結、第一時間反饋,今年以來共辦理有關訴求317件,滿意率達99.1%。
“八五”普法工作成效顯著
建成四級多元調解中心6028個
“八五”普法以來,市司法局著力增強廣大干部群眾法治素養,提高基層依法治理水平,“八五”普法工作取得顯著成效。全市12個先進集體和個人在司法部、全國普法辦“八五”普法中期評估工作中受到通報表揚,數量全省最多。
深入開展主題法治宣傳活動,成立習近平法治思想講師團、習近平法治思想律師宣講團,近三年深入各領域開展宣講活動1200余場次,覆蓋23萬余人次。全市開展憲法、民法典、優化法治化營商環境等主題宣傳活動7萬余場次,編發各類法治宣傳材料120余萬份(冊)。創新法治護航重大項目五大行動12條措施,精準推送惠企利民“泉城明白卡”、法治為民辦事二維碼,明確13項法治惠企服務的辦事流程。成立重大項目建設律師、公證、市政府法律顧問、調解服務團,為重大項目和企業提供法治體檢、糾紛調解、法治宣傳等法律服務1800余件次。實施青少年學生“法育工程”,開展“預防未成年人違法犯罪”主題法治宣傳,全市951所中小學全部配齊配強法治副校長,年均開展“法治進校園”活動4000余場次。打造“泉曉法”“檢曰”“普法脫口秀”“普法方桌會”“萊普法”等30余個普法品牌,全市現有省級法治文化建設和法治宣傳教育示范基地46個,法治文化公園、廣場、長廊等各類法治文化陣地2.5萬余處。全面深化基層依法治理,全市村居共配備1600余名法律顧問,培育法治帶頭人、法律明白人2.3萬人,年均提供法律服務8萬件次。設立法律援助受理點200個,年均辦理法律援助案件1.6萬件。建成四級多元調解中心6028個,今年以來調解矛盾糾紛2.33萬件。我市國家、省級民主法治示范村居分別達到39個、132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