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去的一年,是不平凡的一年。我們遭遇了極端高溫、極端降水等諸多災害性天氣,度過了“最熱”的一年,戰勝了歷史同期罕見的寒潮暴雪。1月7日,濟南市氣象局、濟南市氣象臺、濟南市生態與農業氣象中心聯合發布《2024年濟南市主要天氣氣候事件》,看看哪些讓你記憶猶新。
2024年,我市平均年降水量686.4毫米,較常年(660.3毫米)略偏多,年平均氣溫15.5℃,較常年(14.1℃)異常偏高。災害性天氣多發,夏季極端高溫和極端降水事件交替出現,全年共有5次較明顯降雪、6次寒潮、12次雷雨大風、14個暴雨日、35個高溫日和8個低溫日。最大過程累計降水量89.3毫米,最大小時雨強114.4毫米,分別出現在7月5日全市首場大范圍暴雨和8月25日至27日黃河氣旋暴雨影響期間。
一 全球變暖趨勢加劇,我市年平均氣溫再創新高
世界氣象組織已宣布,2024年是有數據記錄以來最熱的一年,打破了2023年的紀錄。2024年也是我國自1961年有記錄以來最熱的年份。在此氣候背景下,我市年平均氣溫達15.5℃,較常年異常偏高1.4℃,再次打破了2023年創造的年平均氣溫最高歷史紀錄(15.4℃)。其中,4月、8月、11月全市平均氣溫分別為17.9℃、28.1℃、10.4℃,均為1951年有氣象記錄以來第一位高值。全球變暖的趨勢正在進一步加劇,氣候變化的影響愈發顯著。
二 春節假期結束后首周,遭遇歷史同期罕見寒潮暴雪天氣
受西伯利亞強冷空氣持續南下的影響,春節假期后第一周,2月19日至23日我市出現了2月中下旬罕見的寒潮暴雪天氣。其中20日至21日我市普降大雪到暴雪,全市平均累計降雪量8.7毫米,章丘(12.3毫米)、濟陽(10.8毫米)達到了暴雪量級。本次過程雪量大、持續時間長,伴有強降溫,最大降溫幅度19℃(市區、長清)。同時全市均出現了對交通有嚴重影響的道路結冰和積雪,最大積雪深度達15厘米(章丘)。針對這次過程,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視、科學決策、周密部署,氣象部門提前預報、加密服務,各部門聯動高效、多措并舉應對惡劣天氣,保障春運交通順利開展、人民生產生活有序進行。
三 局地強對流天氣突襲市區,最大冰雹直徑5厘米
5月18日傍晚,我市主城區遭遇了一場突如其來的強對流天氣。當日下午,氣溫持續攀升,市區龜山國家氣象觀測站監測最高氣溫達到了37.8℃,隨后大氣中儲存的能量在地面擾動的觸發下瞬間釋放,使對流云團迅速發展,在市區南部到南部山區一帶,引發了強烈的局地短時強降雨、雷電、冰雹等強對流天氣。18日17時至20時,觀測到的最大冰雹直徑達到了5厘米,為近年來少見。
四 中等強度厄爾尼諾結束,春末夏初出現階段性氣象干旱
自2023年5月開始的中等強度厄爾尼諾事件于2024年5月結束,受其持續影響,我市5月至6月氣溫偏高,降水偏少。春末夏初的持續高溫晴熱天氣,加劇了土壤蒸發量,疊加3月以來降水持續偏少的狀況,使農田失墑快,部分無水澆條件的山區、丘陵地出現旱情,局部出現零散的重旱。根據6月10日和13日的衛星遙感監測對比分析,旱情主要分布在我市東南部和西南部山區,萊蕪區、鋼城區較明顯,隨著高溫天氣的持續影響,西部、北部農田干旱略有發展。恰逢夏收夏種期間,市氣象局緊急協調省氣候中心,加密衛星遙感農田干旱監測,為做好夏收夏種決策服務提供參考。
五 6月罕見高溫熱浪來襲,市氣象臺連發高溫紅色預警信號
6月中旬,一股強勁的熱浪橫掃我國北方廣大區域,河北、河南、山東等地氣溫不斷刷新歷史紀錄,據國家氣候中心統計,這是近5年來綜合強度第五強的高溫天氣過程。6月9日至20日,我市連續12天出現35℃以上高溫熱浪。其中,9日至13日市區龜山國家氣象觀測站連續5天最高氣溫均超過37℃,13日最高氣溫40.1℃,為1951年有氣象記錄以來歷史同期(6月中旬)第二位高值。其間全市區域自動氣象觀測站最高氣溫普遍超過37℃,最高達44.8℃(出現在13日章丘高官寨氣象觀測站)。針對此次極端高溫熱浪天氣,市氣象臺于6月7日起連續12天發布高溫預警及預警信號,其中10日至13日持續發布高溫紅色預警信號。
六 7月初旱澇急轉,汛期正式拉開序幕
受副熱帶高壓北抬和冷空氣南下影響,7月5日中午至夜間,我市迎來2024年首場大范圍暴雨到大暴雨天氣。本次過程累計雨量大、短時雨強大。累計最大降水量171.2毫米(萊蕪茶業口),全市平均降水量89.3毫米,折合水量約9.15億立方米,相當于降下了近700個大明湖。
本次過程具有旱澇急轉的特征。截至此次暴雨前,我市全年累計降水量較常年同期偏少35.8%,較2023年同期偏少18.7%;此次暴雨后,累計降水量基本追平常年同期值,反超2023年同期值。此后,我市進入多雨期,氣象干旱快速緩解、地下水得到補給,對促進泉水水位回升有積極作用。
七 冷暖空氣強烈交匯,萊蕪、鋼城出現龍卷
7月5日暴雨過程中,由于冷暖空氣交匯強烈,使局地對流增強,在我市東南部形成了2次弱龍卷。經調查,19時40分前后,萊蕪區馮家峪村、下洼村出現EF0級龍卷;20時15分前后,鋼城區青冶行村出現EF1級龍卷。由于龍卷強度不大,測得最大陣風23.7米/秒(9級),且持續時間短,2次過程對部分墻體、構筑物造成了一定損害,但均未造成人員傷亡。
八 臺風“格美”移動路徑多變,為我市帶來較強降雨
2024年第3號臺風“格美”于7月25日以超強臺風-強臺風的級別,先后在臺灣省宜蘭縣和福建省莆田市登陸,隨后減弱并移入江西、湖北,28日8時中央氣象臺停止對其編號。受“格美”及其殘渦外圍云系影響,7月26日至29日我市出現大雨到暴雨,全市平均降水量44.6毫米,雨量分布差異顯著,自東南向西北遞減,萊蕪、鋼城達到大暴雨量級。
由于大氣環流的快速調整,臺風“格美”登陸后其強度和路徑較前期發生了明顯變化,增大了本次過程的預報難度。在此過程中,市氣象局采取遞進式預報服務,嚴密監測、滾動更新,發布各類預報預警信息19期。
九 黃河氣旋路徑罕見,強降雨、大風接踵而至
受黃河氣旋影響,8月25日至27日我市出現大雨到暴雨和大風天氣。本次黃河氣旋形成于太行山以東、河北中南部,隨后向東南方向移動影響我省,從氣旋位置和強度來看,歷史較為少見。影響我市期間,全市平均累計降水量54.3毫米,最大降水量166.5毫米,出現在萊蕪大王莊。由于冷暖空氣交匯強烈,本次過程短時雨強大,8站次1小時降水量超過50毫米,最大114.4毫米,因此造成了短時的城市內澇和農田漬澇,市區共有6處積水點路段實施了臨時交通管制。此外,受對流性雷雨大風和氣旋后部系統性大風的影響,我市出現平均風力4~5級,陣風8~10級的偏北大風。
十 12月中旬迎初雪,人工影響天氣來助力
受高空槽和冷空氣的共同影響,12月13日凌晨至中午我市迎來2024/2025年冬季首場降雪。全市平均降雪量2.7毫米,最大降雪量5.3毫米(章丘棗園中科思勰氣象觀測站)。據統計,濟南初雪通常出現在11月下旬到12月,這是近20年來第三次出現在12月中旬的初雪。由于降雪期間冷空氣強度不大,本次降雪未形成長時間明顯積雪。
市人工影響天氣中心根據天氣形勢,搶抓有利時機開展人工增雪作業,增雪效果明顯,在降低森林火險氣象等級、增加土壤墑情、凈化空氣等方面起到了積極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