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rike id="ymyim"></strike>
  • <abbr id="ymyim"></abbr>
  • <ul id="ymyim"></ul>
    <abbr id="ymyim"></abbr>
    <ul id="ymyim"></ul>
    <fieldset id="ymyim"><menu id="ymyim"></menu></fieldset>
  • <fieldset id="ymyim"><input id="ymyim"></input></fieldset>
    <ul id="ymyim"><sup id="ymyim"></sup></ul>
    <strike id="ymyim"></strike>
    2024年12月19日 星期四

    脫貧攻堅 法治同行

    商河深入推動精準扶貧系列報道之三

    發布日期:2017-11-08

    信息來源:濟南日報

      走進商河縣沙河鎮小胡家村,錯落有致的房屋、平整寬敞的路面映入眼簾。這一番安靜美好的景象,離不開縣檢察機關數年如一日的幫扶共建。近年來,商河縣加大法治扶貧力度,一次次種植養殖知識傳授,一堂堂預防職務犯罪警示課宣講,都在一點一滴地改變著貧困村莊的面貌和困難群眾的生活。
      延伸“觸角”:“傳道授業”幫貧困村民增收
      “自從檢察室設立以來,我們每個季度都要來這里進行普法教育,村民學法的熱情特別高,每次來都會對很多法律問題一探究竟。”商河縣檢察院派駐龍桑寺檢察室主任杜春峰告訴記者。
      作為一個省級貧困村,沙河鎮小胡家村此前沒有村集體收入,村民多數以養殖為生,但經營方式粗放,因此收入普遍較低。2008年起,商河縣檢察院組織干警進駐該村,在把與群眾利益密切相關的法律條文進行整理后,定期在此開展普法宣傳,并幫助完善村規民約,使得依法治村有了依據。
      此后,商河縣檢察院又幫助小胡家村進行了養殖業的規范,邀請縣畜牧局前來為村民傳授養殖知識。隨著干警們的努力,小胡家村村民的生產經營方式在一點點地發生著變化,今年以來,村民人均增收在1000元左右。
      有的放矢: 開展警示教育預防職務犯罪
      “農村干部職務犯罪案件的發生,不僅容易引發不穩定因素,更會影響村里脫貧工作的推進。”在檢察室工作多年的商河縣檢察院派駐鄭路檢察室主任呂建樹深知,法律意識的建立對推動扶貧攻堅至關重要。
      建立預防職務犯罪警示教育室,組織觀看警示教育圖片展、專題片,開展警示教育課,要求干部書寫廉政心得……為發揮好鄉鎮檢察室法律宣傳的“前哨”作用,該院派駐鄭路等4個鎮街檢察室致力于打造警示教育基地,提前織好扶貧領域職務犯罪預防網。同時將“請進來”和“走出去”兩種方式相結合:“請”公職人員“進來”,在警示教育基地參加教育培訓;檢察室干警主動“走出去”,在各單位開展預防扶貧領域職務犯罪警示教育講座。
      商河還相繼出臺了服務全縣精準扶貧和加強預防扶貧領域職務犯罪的“實施意見”,要求對參與扶貧工作的干部進行警示教育輪訓。“我們共組織了90多期培訓,累計受教育的鎮、村兩級干部達到3100余人。”商河縣檢察院副檢察長杜書金介紹。
           依法履職:“刑事被害人救助”防止因故返貧
      現年49歲的崔萬玲是商河縣檢察院救助的一名刑事被害人。她原本有一個令人羨慕的家庭,然而,三年前一場突如其來的變故,打破了這個小家庭的安寧。在一次車禍中,崔萬玲被撞成高位截癱,治療費用高達20萬元,肇事司機又無力賠償;成績優異的孩子因此被迫輟學。檢察官在了解情況后,不僅為這個不幸的家庭爭取了刑事被害人救助金,而且積極協調民政、殘聯等部門為她辦理低保。
      后續的治療和康復費用對這個家庭來說是一副沉甸甸的擔子,這也牽動著商河縣檢察院干警們的心。他們注意到,由于家庭變故,崔萬玲20歲的兒子小濱在技校畢業后,就一直在家照顧母親。通過多次接觸,檢察干警了解到小濱對于電氣焊接技術掌握熟練。根據他的特長,干警最終在縣城一家電氣自動化企業為他找到了工作。
      近年來,商河積極探索刑事被害人救助新模式,將因病、因殘致貧的刑事被害人作為救助重點,并與縣民政局、縣殘聯等部門密切配合,初步建立起了司法救助與社會救助相銜接、物質救助與法律救助相統一、經濟救助與心理救助相補充的全方位救助模式。截至目前,這種救助模式已惠及17個刑事被害人家庭,有效避免了他們因刑事案件的發生而致貧、返貧。
    編輯:吳曉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