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rike id="ymyim"></strike>
  • <abbr id="ymyim"></abbr>
  • <ul id="ymyim"></ul>
    <abbr id="ymyim"></abbr>
    <ul id="ymyim"></ul>
    <fieldset id="ymyim"><menu id="ymyim"></menu></fieldset>
  • <fieldset id="ymyim"><input id="ymyim"></input></fieldset>
    <ul id="ymyim"><sup id="ymyim"></sup></ul>
    <strike id="ymyim"></strike>
    2024年12月19日 星期四

    刷新國內“朋友圈”拓展國際“新視野”

    商河鼓子秧歌舞出時代新風采

    發布日期:2019-02-19

    信息來源:濟南日報

      正月里來鬧元宵。2月18日,農歷正月十四,上午9時,商河全民健身廣場,第39屆商河鼓子秧歌匯演火熱開場。來自12個鎮(街)的鼓子秧歌代表隊各展風采;由幼兒園娃娃組成的花棍舞隊、由小學生組成的扇鼓舞隊、由職業中專年輕后生組成的鼓子秧歌隊、由中老年組成的花鞭鼓舞隊,四支本土“非遺”隊伍進行了精彩展示。與往年不同的是,聊城民間舞蹈《跑竹馬》、平陰舞蹈《王皮跑燈》和菏澤鄄城舞蹈《商羊舞》等外地三支“非遺”隊伍也前來參演助興。匯演現場鑼鼓喧天,高潮迭起,熱情涌動點燃了整座縣城,成為歡樂的海洋。
      “全鏈條”傳承激發非遺新活力
      2月14日,第二屆“誰是秧歌王”技能大賽成為各路鼓子秧歌好手PK的新平臺。2月15日至17日,在秧歌古村舉辦的第二屆山東秧歌文化節上,商河鼓子秧歌、膠州秧歌、海陽秧歌,山東三大秧歌在這里再次聚首。
      更有一條令人振奮的喜訊傳遍城鄉:2月13日,商河縣被文化和旅游部評定為2018-2020年度“中國民間文化藝術之鄉”。早在1996年,商河縣就被命名為“中國民間藝術之鄉”,2012年又被中國舞蹈家協會命名為“中國秧歌之鄉”。如今鼓子秧歌已實現了從幼兒園到中小學、到縣職業教育、再到中老年的全年齡層覆蓋。歷經2000年風雨的鼓子秧歌,在數十代人的耕耘、呵護下煥發著生機與活力。商河人用“活態傳承、活力再現”的路徑,用全鏈條的體系傳承,激發出這項首批國家級非遺項目的時代新風采。
      “引進來+走出去”舞出中國文化自信
      近年來,商河鼓子秧歌不斷拓展國內外“朋友圈”,國家級、省級文化盛事接連不斷。2018年6月21日,“商河鼓子秧歌走出去”新聞發布會在釣魚臺國賓館成功舉辦。同年9月10日至11日,國家級非遺項目秧歌匯演在商河縣隆重舉行,陜西安塞腰鼓、安徽鳳陽花鼓、北京太平鼓等來自全國各地的12支國家級非遺項目秧歌隊齊聚商河,獻藝斗舞,成為促進文化交流的一個成功案例。在第七屆山東文博會和第五屆中國非遺博覽會開幕式上,商河鼓子秧歌一次次驚艷亮相,華麗綻放,這一古老的民間藝術煥發出前所未有的璀璨光芒。
      文明因交流而多彩,先后到訪日本、韓國的商河鼓子秧歌,在2018年春節前夕,遠赴瑞典參加“歡樂春節”文化交流活動。在“走出去”的同時,也有不少“慕名而來”的海外客人。英國巴斯市議會議員、巴斯旅游局董事會副主席、歐盟地區委員會委員魏漠霆兩次到訪商河,先后三次同商河縣委書記陳勇相互致信,對鼓子秧歌推崇備至,并對鼓子秧歌未來發展提出許多寶貴建議。2018年9月,新西蘭惠靈頓日本藝術基金會主席珍妮弗·金等3人專程到商河縣考察鼓子秧歌,并準備適時邀請鼓子秧歌到新西蘭進行文化交流。
      借文創產業東風助傳統文化“返本開新”
      情以物遷,辭以情發。
      憑借鼓子秧歌形成的品牌優勢,目前商河縣正積極打造鼓子秧歌“全產業鏈”,吸引游客旅游度假的秧歌古村、培訓非遺傳承人的鼓子秧歌學校、演繹原汁原味秧歌舞的鼓子秧歌節等,都已成為產業鏈條上的重要一環。同時,商河縣還嘗試探索將鼓子秧歌元素與設計制造業有機融合,借助國家大力發展文化創意產業的東風,助力當地經濟轉型升級。總投資超過100億元的商河文化藝術旅游小鎮項目已簽約落地,將依托商河溫泉、文化等優勢資源,打造集大都美術館、名家藝術開放區和民族文化廣場等于一體的藝術小鎮。目前項目即將開工建設。
      如今,走進新時代的商河鼓子秧歌正悄然將文化資源優勢轉變為經濟發展優勢。那隆隆的鼓聲,仿佛就是商河奮進的戰鼓,激蕩出勇往直前的磅礴力量,鼓舞起商河人民干事創業的壯志豪情,向全世界展示出鼓鄉文化的無窮魅力。
    編輯:時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