動能轉換靠項目,增加項目靠招引。省委書記劉家義指出,抓住了“雙招雙引”,就抓住了經濟工作的全鏈條,就抓住了經濟工作的主動權,也抓住了新舊動能轉換的“牛鼻子”。今年以來,商河縣聚焦疫情防控和經濟發展,立足園區和五大主導產業,千方百計招優引強,想方設法招才引智,推動“雙招雙引”工作迅速開局見效。
5月10日,商河舉行2020年全縣重點項目集中簽約活動。計劃總投資388.79億元的43個項目自此落地開花,為商河打造“濟南對接京津冀的橋頭堡、新舊動能轉換的產業承接地、濟南北跨城市拓展的新空間、省會綠色生態和幸福民生新樣板”注入高質高效發展的強勁新動能。
強載體 精確定位重點聚焦
科研機構、國企央企、知名民企……此次簽約的企業不論出身;戰略合作、飛地合作、跨國合作……此次簽約的形式不拘一格;第一產業、第二產業、第三產業……此次簽約的項目不限范圍。但這些項目有一個共同的特征——投資規模提檔、科技含量提高、產業帶動力強、市場前景廣闊。
今天項目碩果盈枝的背后,是過去無數個日夜的不懈努力。據商河縣投促局局長萬金洪介紹,“雙招雙引”是年初商河縣委經濟工作會議確定的“五大聚焦”之首。
如今各地“雙招雙引”“搶奪戰”一浪高過一浪,招引工作本就不易,疊加防疫形勢后,壓力更是突出。
“外引的基礎是內強”,經過多番調研、綜合考察,商河選擇以建設園區載體為突破口打造“雙招雙引”的招牌。今年以來,醫藥化工產業園、通用航空產業園、綠色循環經濟產業園等專業園區建設穩步推進,為“雙招雙引”增添了底氣。
在不斷提升園區等載體的規劃建設水平的同時,商河結合防疫形勢,解放思想、主動創新,在防疫初期推出了電話招商、屏幕招商、網絡招商等“零接觸”招商方式。防疫形勢平穩后,縣委、縣政府主要負責同志帶隊赴四川省對接前期聯系項目,與相關企業達成了進一步的合作意向。
在疫情防控形勢逐漸明朗的當下,該縣又推出了今天這種主、分會場同步簽約的新模式。線上見證、線下握手同頻共振,網絡視頻、融媒直播交相輝映,共同助推項目早簽約早落地。
引產業 精準對接專業招商
可以說,正是對項目對接不斷線、招商引資不斷鏈的堅持,才有了今天計劃總投資388.79億元的43個項目。而支撐這種“招商引資不停擺、對接不斷檔、服務不停滯”的,則是一批精準高效的招商團隊。
今年,商河圍繞現代高效農業、高端醫藥化工、智能制造與高端裝備、溫泉醫療康養和文化旅游五大主導產業,構建完善了“5+14+N”招引體系,真正實現了招商項目“招落服”無縫銜接。在專班基礎上,商河縣投促局對照五大主導產業,搜集編制行業百強企業名錄,逐一調查摸排,分析專班契合度,對重點企業建立招商“模型”。
“項目在好不在多”。在專業高效的工作下,此次招引來的項目既有新希望集團花舞泉城、濟南商河通用機場及航空產業園、歷下控股集團新型材料產業園、山東省化工研究院新工藝糠醛項目等“大而強”的項目,也有博科醫療器械、壹畝地瓜電商物流中心、滿電科技等“小而美”的項目。其中,濟南歷下區與商河縣戰略合作、濟南高新區與商河縣戰略合作,已經成為我市飛地招商的典型案例。
聚人才 精英匯集雁歸商河
“產業聚人才,人才促產業”,在招商引資取得優異成績的同時,商河也緊扣全縣五大主導產業人才需求,積極搭建招引平臺,優化政策導向,不斷深化“產才融合”。
據悉,今年以來,該縣深化“人才+項目”模式,依托新落地開工的62個重點項目以及全縣104家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引進高層次人才及創新創業團隊,組織128家企業參加“春風行動”“才聚泉城”“青鳥計劃”等線上引才活動,提供就業崗位5300余個、達成合作意向1329人。而不久前啟動的“雁歸商河”人才工程,給在外商河籍人才回商創新創業提供了政策保障。
此外,為積極對接發揮高校院所的科研力量和人才優勢,超前謀劃建設了多個高質量孵化平臺,與高端科研機構展開了更加廣泛、更有深度、更加緊密的合作關系。截至目前,正在高標準建設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工程實驗室、眾創空間、企業技術中心等高能級人才集聚平臺16家。
風云際會處,恰是龍騰虎躍時。此次集中簽約聚世界企業、匯天下人才,提振了打造“現代化強縣”和“高質量發展齊魯樣板示范區建設”的信心。接下來,商河縣將緊緊圍繞新舊動能轉換,堅定目標任務不動搖,強載體,精確定位抓好聚焦工作;引產業,精準對接專業高效招商;聚人才,讓精英匯集雁歸商河,以更大的改革勇氣、創新思維抓落實,以更強的擔當精神、創優環境抓落實,助力經濟社會發展提質增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