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里,是風清月皎的溫泉花都。這里,是糧茂果豐的農業大縣。這里,是蓄勢騰飛的崛起之城。這里,是商河。5月26日,商河縣第十八屆人民代表大會第四次會議開幕。商河縣代縣長袁長奎在政府工作報告中指出,2020年商河將以建設現代化強縣為總目標,以濟南對接京津冀的橋頭堡、新舊動能轉換的產業承接地、濟南北跨城市拓展的新空間、省會綠色生態和幸福民生的新樣板為發展定位,實施好雙招雙引、城鎮建設、現代高效農業、溫泉康養、民生事業“五大聚焦”,統籌推進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工作,確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和“十三五”規劃圓滿收官。
不平凡的2019 最特別的2020
時間記錄了前進的刻度。2019年是新中國成立70周年,也是商河多點發力的一年,是商河全面提升、收獲滿滿的一年。
面對經濟下行壓力和繁重的改革發展任務,這一年,他們的經濟社會發展穩中有進,順利實現了“三年初見成效”的目標,更在某些領域成為了全市乃至全省的排頭兵、領頭羊。
“全市首個被生態環境部命名的‘國家生態文明建設示范縣’;2019年鄉村振興考核中全市第一;建成全市首個工業大數據平臺,在全市率先開展‘畝產效益’評價改革;入選全省首批淘寶直播‘村播計劃’試點縣;成立9個招商引資工作專班,舉辦首次海外招商活動,引進首個央企區域總部項目……”
無數個“首個”、無數個“第一”,為商河開辟了彎道超車的空間。可以說,2019年,于商河而言,是發展進程中不平凡的一年。
而2020年,于商河而言,無論置身歷史去看,還是放眼未來去望,更是極其特別的一年。在這個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和“十三五”規劃的收官之年,這個加速崛起、走在前列的關鍵之年,開局就是一場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
喬木亭亭倚蓋蒼,櫛風沐雨自擔當。面對新冠肺炎疫情“黑天鵝”,面對經濟社會發展“硬任務”,商河堅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全縣動員、全民參與,聯防聯控、群防群治,守土負責、守土盡責,構筑起最嚴密的防控體系。自疫情發生至今,無一例疑似病例,無一例確診病例。
在疫情防控工作取得了階段性成效的同時,該縣還第一時間推動復工復產達產,部署安排工作,統籌推進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98名領導干部包掛服務196家重點企業,127名服務專員派駐服務229家“四上”企業,精準高效地幫助企業解決防疫、用工、資金、物流、原材料供應、產品銷售等實際困難,也推動了同疫情防控相適應的經濟社會運行秩序的建立,為圓滿完成全年各項目標任務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潮起正是揚帆時 風來滿舵須趁機
在危機中育新機,于變局中開新局。這是應對防控形勢的需要,也是迎合發展形勢的需要。
“從外部環境看,國家戰略部署落地實施,濟南市迎來了新舊動能轉換綜合試驗區、中國(山東)自由貿易試驗區、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三大國家戰略交匯疊加的歷史性機遇,必將帶動全市域整體能級提升。特別是市委、市政府深入實施‘北跨’發展戰略,黃河南北互聯互通力度不斷加大,對我縣的輻射帶動作用明顯增強,必將加快商河新舊動能轉換和高質量發展步伐。”
“從自身條件看,交通瓶頸即將徹底打破,今年5個‘鐵公機’項目聚焦商河——濟樂高速南延線將建成通車,商河通用機場、濟濱高鐵、德商高鐵、高青至商河高速將開工建設,加之省道240大中修工程已開工建設,國道340商河段拓寬改造項目、德龍煙鐵路貨運線加快籌備,商河至濟南的城際公交已經開通,我縣被列入全市軌道交通‘1小時服務圈’,商河交通環境將發生歷史性變化。”
“發展空間潛力巨大。辯證地看,經濟發展的相對不足使我縣在土地儲備、發展空間上擁有巨大潛力和后發優勢,隨著國土空間總體規劃編制以及縣城發展框架全面拉開、農村新型社區加快建設,空間資源紅利將得到充分釋放。”
“特色園區建設基本成型,商河化工產業園獲批設立,特色裝備制造工業園等一批專業園區加快建設,經濟開發區累計建成標準廠房80萬平方米,工業經濟發展載體進一步夯實。”
“人文自然生態良好,群眾安全感、滿意度持續位居省市前列,成功創建全市首個‘國家級生態縣’‘國家生態文明建設示范縣’,特別是經過近年來的工作實踐,我們的發展思路更加清晰、發展方向更加明確,廣大干部群眾想發展、盼發展、謀發展的熱情空前高漲,全縣上下攻堅克難、干事創業的氛圍更加濃厚。”
……
潮起正是逐夢時,“五大優勢”于此交匯,聚集了動能轉換的磅礴力量,這樣的機遇千載難逢。
找準定位錨航向 攻堅克難聚偉力
所當乘者勢也,不可失者時也。在這個跨越發展的關鍵期,商河召開兩會,錨定了未來的前進航向。
對標全省十強產業、全市十大千億產業,加快培育現代高效農業、高端醫藥化工、智能制造與高端裝備、文化旅游、溫泉醫療康養等產業——商河明確了產業主攻方向。
健全“5+14+N”招引體系,完善落實重點項目指揮部工作制度,主動對接濟南新舊動能轉換先行區,全面融入省會發展大局——商河為招引指明了路徑。
建立落實后備校長人才庫,加大師資引進力度,吸引社會資本和市場力量參與辦學,5年時間實現全縣1所大學、5所高中、9所初中、31所小學、1所職業中專、1所特殊教育學校、1所職業培訓學校、107所公辦幼兒園的整體布局——商河將“教育強縣”上升到發展戰略層次。
推動縣城、玉皇廟鎮、賈莊鎮深度融合、一體發展,構建“一軸兩翼三核四園”的城市空間格局,完成5個農村新型社區試點鎮22個村莊的合并搬遷任務,鼓勵搬遷群眾優先向縣城和城鎮集中,全年實現3萬人進城落戶——商河把城鄉視為一體,融合發展。
推進“容缺辦理”常態化,完善落實“1+4”企業服務體系,積極搭建院士工作站、工程實驗室等研發平臺,,實現清潔取暖全覆蓋——商河優化營商環境,釋放經濟發展活力。
盡快完善“一核六翼”基層公共衛生服務體系,建立健全“六位一體”社區治理模式,全面完成省級“四好農村路”示范縣創建、城鄉公交一體化改造、農村通戶道路硬化,完成農村飲水安全兩年攻堅行動任務,積極爭創國家衛生縣城,推行政府購買居家養老服務,全面推行糧食、蔬菜、花卉保險——商河發展要速度,更要溫度。
逐夢啟航海天闊 實干奮起正當時
征程萬里風正勁,重任千鈞須奮蹄。當全面小康目標在前,當脫貧攻堅使命催征,更需砥礪擔當的奮進者,更需腳踏實地的實干家。
為抵達現代化強縣的目標,站穩濟南對接京津冀的橋頭堡、新舊動能轉換的產業承接地、濟南北跨城市拓展的新空間、省會綠色生態和幸福民生新樣板的定位,報告提出了三個必須——必須搶抓機遇、高點定位,必須完善機制、狠抓落實,必須堅守初心、為民造福。
因為唯有立足特色優勢、比較優勢、競爭優勢和產業基礎、經濟基礎,更加主動地融入國家和省會發展戰略,最大限度地爭取國家和省市政策支持,才能借勢發力、高舉高打,搶占制高點、跑出加速度,贏得新一輪發展的戰略主動權。
因為唯有堅持問題導向、目標導向、結果導向,建立健全高質量發展的指標體系、統計體系和評價體系,創新完善項目推進機制、要素保障體系、績效考核辦法,才能讓想干事的人更有條件干事,讓干成事的人更能彰顯業績。
因為唯有認真踐行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堅持盡力而為、量力而行的原則,著力解決好廣大群眾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既讓群眾看到發展的變化,更讓群眾得到發展的實惠,才能打造省會綠色生態和幸福民生的新樣板。
有風有雨是常態,風雨無阻是心態,風雨兼程是狀態。面向澎湃的未來,商河用“五大優勢”“五大聚焦”“四個保障”標注出發展的新航向,用“團結高效、乘勢而為、砥礪擔當、敢于勝利”的新時期“商河精神”掛上了前進的風帆。
潮平兩岸闊,風正一帆懸。
這里,將成為劈波斬浪的創新之城。
這里,將成為勇毅篤行的擔當之地。
這里,將成為蹄疾步穩的發展之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