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黨支部就是一個堡壘,尤其對于廣大農村地區而言,基層黨組織是黨的全部工作和戰斗力的基礎。
對于農業大縣商河來說更是如此。許商街道的彩椒、玉皇廟鎮的西紅柿、懷仁鎮的甘薯、殷巷鎮的金杏、張坊鎮的苗木、龍桑寺鎮的花卉、韓廟鎮的肉牛……在村黨支部領辦合作社的指導下,紛紛抓住了產業振興的“牛鼻子”。
“支部有作為、黨員起作用、群眾得實惠、集體增收入”,在商河大地上,黨建和經濟發展同頻共振,為中國共產黨99周年華誕奏響了鄉村振興的“生日歌”。
提早謀劃蓄力 打造合作社“商河樣板”
鄉村振興,為啥要黨支部領辦合作社?在商河縣委常委、組織部部長閆志強看來,這是當下商河最好的選擇。商河縣有651個行政村,農村人口約46.6萬人,是我市農村人口數量較多的區縣,要實現鄉村振興,必須發展好產業。有了產業支撐,村集體經濟才能發展壯大,黨支部才更有組織力、凝聚力、號召力,各項公益事業、美麗鄉村建設、鄉風文明、鄉村治理等工作也就水到渠成了。而合作社,正是提高農民組織化程度、壯大集體經濟、發展現代農業的最佳載體。
選擇黨支部領辦合作社,商河的最大優勢在于起步早、蓄力足。早在2019年下半年,在省、市還沒推行這項工作以前,商河縣就組織鎮村干部前往煙臺棲霞學習黨支部領辦合作社經驗。今年2月12日,商河召開專題會議,將黨支部領辦合作社工作列入縣鎮村三級書記抓基層黨建突破項目的最重要位置。
也正是這個項目,通過前兩年的“一戶一宅”“閑散地回收”“三資”清理等工作,全面喚醒了沉睡的資源,為今年各村黨支部“投資”合作社提供了物質基礎。同時,該縣統籌整合鄉村振興服務隊、第一書記等資源力量,都為黨支部領辦合作社提供了硬核支撐。而今年,更是專門出臺了我省唯一的“強村貸”指導意見,幫助產業基礎好、發展思路明確、可操作性強的項目申請貸款,在全市率先完成了第一筆100萬元的“強村貸”投放。截至目前,已投放或即將投放“強村貸”6筆、近500萬元,年內計劃落實1000萬元以上,實現了即使資金不足也能“借雞生蛋”。4月17日,農行山東省分行等金融機構在考察時對其項目庫模塊化管理大加贊譽,并表示下一步將在全省推廣這一“商河樣板”。
6個文件58條政策 聯動攻堅一體推進
而這些,只是商河頂層設計中的一個小部分。除了“強村貸”指導意見,該縣還出臺了5個文件和58條扶持政策。開展黨支部領辦合作社,商河是認真的。在這場席卷全縣的鄉村振興之戰中,“指揮長”由縣委書記親自掛帥,“副指揮長”由縣委常委、副縣長多個縣級領導擔任,“戰士們”中既有組織部、宣傳部、政法委的分管負責人,又有農業、財政、科技、供銷社等16個職能部門的工作人員,還有各個街鎮、各個村莊的基層黨員,形成了以上率下、同向發展的戰斗合力。
周調度、月通報、季觀摩、半年一考核、年底大盤點……五步“擂臺賽”確保目標落地。將黨支部領辦合作社納入基層黨建年度考核工作、納入鄉村振興考核指標、納入年底鎮(街道)黨(工)委書記抓基層黨建述職內容,建立“三納入、三掛鉤”機制,將黨支部領辦合作社與村黨支部書記履職評估掛鉤,與村黨組織評星定級掛鉤,與績效報酬、評先樹優掛鉤;設立600萬元專項扶持資金,對于評選出的縣級黨支部領辦的合作社示范社,給予不低于3萬元的獎勵,進一步激發干事創業熱情,確保工作得到扎實推進。
此外,商河還不斷創新,把“走出去學”與“請進來教”相結合,設立了“頭雁論壇”,并建立村黨組織書記每周會商制度,定期分享經驗、交流思路。并在年初出臺了“雁歸商河”新政15條,動員退役軍人、在外創業人員、大學生等返鄉創業,“外引”專家人才。據縣農業農村局局長田海峰透露,該縣正在與山東農業大學、山東農科院及青島農業大學等建立產學研合作關系。未來,將有專家教授團隊對各村“領頭雁”培訓,全面提升黨支部領辦合作社管理能力和業務水平。
因地制宜分檔管理 推動合作社差異化發展
雖然規范文件很多,但商河創辦的黨支部領辦合作社,并不局限于一把尺子論短長。各鎮村產業基礎、發展水平、資源條件各不相同,有的地方適合土地入股,就做活土地文章,搞土地股份合作社;有的地方自然稟賦、種植傳統和產業特色比較特殊,就尊重群眾意愿,立足產業基礎,領辦生產經營型合作社;有的地方人力資源豐富,就整合勞動力和農機農械,搭建用工平臺,領辦勞務型合作社。
通過共性和個性結合、地域特色和資源優勢結合,商河用差異化的方式探索出了多種黨支部領辦合作社的模式。3月19日,孫集鎮成立了全市第一個村黨支部領辦土地股份合作社,6月23日,鄭路鎮成立了全市第一個黨支部領辦合作社聯合社;村黨支部領辦合作社的號角越吹越響。截至目前,全縣已成立黨支部領辦合作社63家,其中土地股份合作社13家、生產經營型合作社44家、勞務型合作社6家,共帶動農戶3000余戶,增加集體收入320萬元,促進群眾增收1630萬元。全縣呈現出星火燎原、蓬勃發展之勢,有效提升了農村基層黨組織組織力,激發了鄉村經濟社會發展活力,促進了軟弱渙散村蝶變,成為了鄉村振興新的重要抓手。
“資源變資產、資金變股金、農民變股民”,這樣的轉化,顯然不是注冊一個合作社就能完成的。閆志強表示,下一步他們將根據《黨支部領辦合作社規范管理辦法》,對合作社進行星級化管理,引進專家教授團隊實行專題培訓,對各個類型的合作社分類施策,“持續抓好黨支部領辦合作社規范、提質、拓面三篇文章,為打造鄉村振興‘齊魯樣板’貢獻‘商河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