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環境更宜居,居民心情更舒適,這是商河縣開展省級衛生縣城創建最直接的寫照。近日,從商河縣創建省級衛生縣城技術評估反饋會上獲悉,該縣通過多年堅持不懈地改善人居環境,創新城市管理模式,提升城鄉基礎設施建設,經過省技術評估組的評估、驗收,一致認為整體衛生水平達到省級衛生縣城標準,順利通過技術評估。
創新管理模式 推行“路長制”和“門前五包”
榮譽的取得離不開城管人風雨兼程的辛勤付出。今年以來,商河縣城管局大力推行“路長制”和“門前五包”責任制,制定出臺實施意見和工作方案,明確責任清單和各路段責任路長,組織召開商戶代表座談會10余次,安裝公示牌1200塊,發放張貼宣傳材料1萬余份,營造了全民參與的良好氛圍。同時,推進“無違建街(鎮)”創建提升。持續加大對新發現和尚存違建的拆除力度,加強巡查監管,確保違建整治無反彈。今年已累計拆除違建1047處,面積283254.6平方米;7個鎮街已完成“無違建”創建,年底前,12個鎮街全部完成“無違建”創建提升。
為了刷新城市“顏值”,商河縣城管局通過疏堵結合,有效提升城市品質。拆除一店多牌65處,拆除破損的牌匾標識86處,對牌匾設置進行技術指導390件。兩條樣板街濱河路(文昌北路-銀河路)、田園路(弘德街-文昌北路)已打造完成,拆除更換牌匾127處。
夯實硬件基礎 生活垃圾“變廢為寶”
垃圾分類在商河縣已經蔚然成風。目前,全縣黨政機關、醫院、學校等公共機構已全面啟動垃圾分類工作,基本完成全覆蓋任務;農村宣傳設施已在所有村莊設置完成,實現了宣傳設施全覆蓋,并分批次購置分類垃圾桶和定時上門收集車,完成所有村莊垃圾桶更換任務,實現收集設施全覆蓋;城區物業小區已完成60余組宣傳公示欄,實現宣傳設施全覆蓋,2000余個240升四分類垃圾桶已經全部更換完畢,15升戶分類垃圾桶已基本分發到戶。
如何解決垃圾末端處置問題?商河縣城管購買20輛廚余垃圾車,已全部投入運營。生活垃圾在源頭分類后,由垃圾運輸車輛運輸至指定地點,分別由市廚余垃圾處理中心、市處置中心、委托的再生資源公司、縣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場分類處理。全縣已基本形成城管局牽頭抓總,行業部門督導落實,各部門共同推進的良好工作格局。
為了實現垃圾“變廢為寶”,商河縣城管局夯實城市管理硬件基礎,引進垃圾焚燒發電項目,目前正有序推進輸油管線遷移等工作,預計9月底前開工,2021年年底投入運營。建筑垃圾消納場及配套設施工程也提前通過驗收,該項目位于孫集鎮白廟村以南、商展路以北,占地面積166畝,總投資530萬元,設計消納能力200萬立方米,目前全部建設完成并投入運行。
打造宜居環境 用“繡花功夫”扮靚大街小巷
干凈整潔的道路是省級衛生縣城的標配。商河城管提升精細化保潔水平,進一步理順城鄉環衛一體化市場化運行機制,農村保潔、垃圾收運等工作實現提質增效。城區道路實行一日兩清掃、“集中普掃、分段保潔、無縫交接”全天候保潔的人機聯合作業模式,清掃保潔率達到100%。對城中村、背街小巷、城郊接合部外圍道路等垃圾死角進行集中整治,清除垃圾8600余立方米,全面提升城區環境衛生管護質量。
為了提升居民幸福感,商河城管新建10座簡易公廁,并投入使用;5座二類公廁已建成并投入使用4座,第5座已完成選址,正在積極推進。年底前,縣城區公廁將達68座(不含社會公廁)。
在市容市貌整治方面,商河城管全面落實“網格化”和“一店一檔案”管理模式,實行錯時上下班制度,占道經營治理實現全天候、全覆蓋,今年已立案查處違規占道經營110件,疏導安置流動經營攤點600余處。同時,對餐飲油煙污染行為堅持“露頭就打、違規就查”,督促餐飲單位全部安裝油煙凈化設施并正常使用,從源頭上減少違規行為,目前已完成31家餐飲單位環保檢測。
商河城管打響揚塵污染防治攻堅戰,建立渣土運輸企業“動態評分機制”,實施分級管理,提高準入門檻。聯合住建、生態等部門,常態化開展建筑渣土運輸亂象集中整治行動,目前已辦理各類揚塵污染案件66件。在聯合執法辦案方面,主動靠前一步,加強部門溝通對接,全力做好多領域執法辦案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