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師的“井噴”式增長,讓市中教育人今年這個教師節特別自豪與興奮。
“2018齊魯最美教師”表彰,濟南西藏中學教師丹赳成為濟南唯一入選教師;“2018濟南最美教師”10人名單中,來自市中區的丹赳、洪衛和樊慶華3位教師榜上有名;市中區還成長出一批學生和家長喜愛、社會滿意的功勛校長、功勛教師和風格教師……
“今年的風格教師遴選培養中,有53位老師申報,遠遠超出了我們的預期。”市中區教育局教研室主任于飛告訴記者,市中教育為每一位教師的成長提供了“良田沃土”、更廣闊的平臺、更寬松的環境、更適宜的土壤,形成教師主動成長爭當“名師”的良性競爭,讓越來越多的優秀教師脫穎而出。
入圍“風格教師”的濟南市經十一路小學教師羅凱告訴記者,作為一名“80后”教師,他抱著理想走上講臺,就是想教好課,做一名好老師,幸運的是市中教育為他實現理想提供了適宜的生長土壤,“我就是經過‘千錘百煉’,才獲得了全國班會大賽一等獎,還作為封面人物登上《班主任》雜志。”
十百千人才培養計劃、教育家成長研究基地、“三地、七校、七專家”人才培養體系、名師名班主任定點跟崗培訓……圍繞“逼近專業”這一主題,市中教育逐漸形成了從新苗、新秀教師到十佳教師,再到首席教師、風格教師,最后到功勛教師的梯隊培養機制。
“沒想到,我們的‘開學第一課’是劉紹輝局長親自給上的,他對教育教學的深度思考和凝練,以及給予我們的19條建議,讓我對教學有了全新的認識。”8月24日至26日,市中區641名新教師集聚一堂,完成了他們的“入學適應性學習”。
新教師的“第一課”由“一把手”來上,這是市中教育不成文的規定,更是市中教育“將教師發展放在重要位置”的直接體現。針對新老師,區教育局每個學期都會組織形式多樣的專題培訓,通過面授講座、聽評課、磨課、教研、專題項目推進等形式,讓一批批青年教師迅速成長為各學校的教育教學骨干。“這幾年,市中名師足跡走過了10余個歐美國家,僅今年上半年,就培訓干部教師3902人次。”市中區教育局教育教學研究中心主任王魯明說。
7月25日至27日,“全國名師工作室聯盟首屆工作室創新發展特色成果博覽會”在鄂爾多斯舉行,市中區6位教師面向全國2000多位參會者分享了自己的教育實踐智慧,濟南市勝利大街小學教師楊珂便是其中之一。“以前只是坐在臺下聽專家講,站在講臺上給別人講還是第一次。”楊珂告訴記者,正是這種“逼”著講,讓她開始靜下心來,一遍遍梳理自己的教學心得。
現在,市中教育已經培養了4名齊魯名校長、2位齊魯名師、9位省特級教師。“我們要為市中教育未來發展培養出一批批名師,而他們也必將成為‘本土教育家’,引領品質市中教育名校云集,辦好讓人民滿意的教育。”市中區教育局局長劉紹輝說。(本報記者 史春勇 通訊員 董國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