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的濟南,秋高氣爽。天橋轄區重點項目建設現場卻“熱力十足”,機器轟鳴、塔吊林立,一片繁忙景象:
中德產業園項目三期建設如火如荼,二期主體已全部竣工,成片的廠房拔地而起;黃河隧道北岸工作井主體結構完成,穿黃隧道建設再提速;世茂天城商業綜合體項目130米高“雙塔”樓主體正在加快建設,建成后將成為央企跨國公司北方總部基地和火車站片區新地標……
今年以來,在市委、市政府的堅強領導下,天橋區緊緊圍繞全市“1+474”工作體系,聚焦“三區引領、四項突破、三個著力”,搶抓發展機遇,堅持把重點項目建設作為提升經濟總量、增強綜合實力、聚集發展后勁的根本路徑,建立完善項目建設周調度會、區級領導分包、定期通報等機制,推動項目建設結出累累碩果。
“項目是什么?項目是發展,我們必須樹立‘項目是天’的機遇意識、‘不抓項目是失敗,抓晚了也是失敗’的危機意識,大抓項目、狠抓項目、搶抓項目。”天橋區委副書記、區長竇虎對全區項目建設工作提出要求。
撕開口子、打開局面,在建項目如期推進
今年以來,一批前沿領域產業項目在天橋區扎根并“發出新芽”:
打造醫養結合新模式,省立三院康復護理院項目實現突破;制錦市街道魯豐創意文旅項目走出新奇之風,讓老廠房展現新活力;樓宇經濟越來越成熟,濱河商務中心、和信大廈及正在規劃建設中的四建綜合體項目,展現出較好的資本聚集力;堤口路89號院和東海花園項目在老舊廠區、老舊小區重重包圍的空間里,撕開口子、打開局面。
同時,轄區內中德產業園項目二期、傳化泉勝公路港產業聚集區、融通智能產業園等平臺項目有序推進,載體招商入駐情況良好,聚集了一批智能制造、高端裝備制造企業;富通光纖預制棒項目、濟南修健新能源汽車零部件項目、梅格彤天工業園項目等一批實體經濟項目進展良好,預計年底前可實現竣工;北京中關村(濟南)產業基地正式開業運營,新增10家中關村海創園在孵企業,一批人工智能產業項目和企業相繼入駐,人工智能產業初具規模;大魏、徐李、北湖等片區一大批開發項目進展順利……隨著重點項目的加快建設,天橋區已成為一片開發熱土。
領導分包、明確責任,定期調度解決難題
項目“抓”起來,發展才能“跑”起來。對于項目建設,天橋區始終堅持一個項目、一套班子、一抓到底,對全區市、區級重點項目實行區級領導分包,明確責任單位和責任人,負責項目建設的全過程協調服務。分管副區長每周一調度,區政府辦公會每兩周集中研究推進,第一時間研究解決重點項目推進過程中的難題。
值得關注的是,今年年初,該區設計啟用了天橋區重點項目調度推進系統,對全區項目實施動態管理、密集調度。項目建設中遇到的難題都可反映至此平臺,由相關責任單位及時督促落實,所有項目責任單位都可登錄系統,督促問題快速解決。
作為項目建設主管部門,天橋區發改局繃緊思想弦、主動抓落實,以黨建為引領,提高職工綜合素質,從嚴從實抓好黨風廉政建設,不斷優化審批流程,對全區區級以上重點項目實行周調度、月分析、月通報,緊盯臺賬,壓實責任,確保在建項目按節點如期推進。
企業至上、項目為本,一流營商環境“留住”項目
一流的營商環境是項目加快建設的重要保障。天橋區始終牢固樹立企業至上、項目為本的理念,單位之間各負其責、協調配合,積極開展延伸配套服務,確保項目順利落地、建成、投產、達效。
今年以來,該區把招商引資作為項目建設、擴大投資的主攻方向,從產業聚集最 需要的項目入手,瞄準北京、上海等重點地區,抓住投資額度大、帶動效應強、經濟效益好的重點項目,開展寬領域、多層次、密集式的招商引資。
對于引進來的項目,天橋區傾力提供各種服務保障,確保其“落得下”。數據顯示,今年1-8月,天橋區共有76個項目完成立項,意向投資額達200余億元,新增意向投資同比增長超過50%;今年已成交18個地塊,其中8個房地產地塊,10個工業地塊,全區經濟發展后勁更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