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我市以第一名的成績獲得第五屆全國文明城市稱號;2018年,全國文明城市年度測評中,我市獲得省會副省級城市第一名;今年,濟南站在更高起點上,推動創城再出發。
作為創城迎評的重要戰場,天橋區動員各級各部門拉高標桿、提升境界,奮力沖刺、奮勇攻堅。從區級領導到社區工作人員,從機關科室到駐地單位,從黨員干部到普通群眾,立即行動起來,化壓力為動力,以決戰決勝的姿態全力做好年度迎評工作。
“各級各部門要立即行動起來,以‘開局就是決戰,起步就是沖刺’的姿態,‘創’出新局面,‘建’出新成效,讓群眾切身感受到實實在在的變化,讓創建成果更有‘厚度’,讓創城答卷更有‘溫度’。”天橋區委書記劉程華向全區發出沖鋒動員令。
實施“一把手負責制” 全區上下狠抓落實
創城迎評工作啟動以來,天橋區撥付1000萬元作為創城專項經費,同時成立創城工作領導小組,由區委書記任第一組長,統籌指揮全區創城工作。各相關部門、街道實行創建工作“一把手負責制”和區、街道、社區三級責任制,形成創城工作“統一指揮、上下對接、歸口管理、高效運作”的組織領導和統籌協調機制,保證創建工作有序、有效、有力開展。
為讓全區創城工作穩扎穩打、深入推進,牽頭部門——區委宣傳部文明辦對創建工作進行深入研判,科學規劃,制定計劃。對照全國文明城市創建標準,制定《天橋區全國文明城市測評實地考察項目實施手冊》、《天橋區創城實地考察記錄》,對目標任務、詳細標準進行分解。
各部門單位根據任務分解、對照標準,定項目、定人員、定目標、定責任,形成了一級抓一級、層層抓落實的工作格局。
“我們這里創城工作還有哪些不足,一定要指出來,以便我們及時整改。”區委宣傳部副部長張龍海說道,這句話已經成為全區各單位之間溝通創城工作的“開篇話”。
以問題為導向 各級督導推動問題整改
自從成為全區創城實地督導組成員,鄢華忠習慣了每天上班第一件事就去自己負責的片區“找茬”。發現問題后,他總是在第一時間反映給責任單位,責任單位24小時內整改落實。
創城迎評工作啟動以來,天橋區立即成立創城實地督導組,下分5個督導小組,分別抽調統戰部、工會、團委、婦聯、科協分管領導任督導組組長,實行分片督導和專項督導相結合。
督導方式采用區領導包掛督查、駐地全面督導、項目專項督查、市民群眾監督、網絡平臺監督五種方式。對于督導上來的問題,該區實行銷號制,掛圖作戰,達標一項銷號一項。督導組成員將每日督導內容上報至創城辦,創城辦以問題通報形式發至責任部門,當天督導問題當天匯總下發,確保責任部門24小時內整改到位,并及時反饋整改情況,有效推動創城工作再落實。
群眾廣泛參與 營造濃厚創城氛圍
“您好,我是咱們社區的志愿者,想跟您共同學習一下創城應知應會,您方便嗎?”9月以來,這是寶華街街道康成花園西區5號樓樓長董慧說的最多的一句話。
她帶領著志愿者團隊連續“奮戰”一個多月,終于將88戶居民的創城入戶工作基本完成。每進一戶,他們都要跟居民一起完成30道創城應知應會題目作答,同時認真填寫完每份入戶調查表。有些住戶不經常在家,他們要去六七趟才能敲開門。
董慧只是天橋群眾廣泛參與創城迎評工作的一個縮影。
今年以來,天橋區各街道吹響創城迎評“沖鋒號”,廣泛發動志愿者、文明勸導員深入企業、社區小巷、居民大院、商務樓宇,通過發放《致市民的一封信》《社區居民調查問卷》等宣傳材料,做到戶戶動員、人人參與,努力提高創城迎評工作全民知曉率、參與度和滿意度。
其中,北坦街道依托社區網格服務工作體系、百姓城管站組建“創城攻堅突擊隊”,將街道人員全部下沉到社區;依托社區黨建睦鄰網格組建“紅色志愿服務隊”,發揮黨員先鋒隊作用,帶動更多居民參與創城;依托北坦志愿服務聯盟吸引更多駐區單位、企業、社會組織開展文明實踐、共駐共建,助力創城攻堅。
官扎營街道開展了入戶調查,組織模擬入戶調查問卷,發放伴手禮、核心價值觀手提袋、市民文明手冊等,動員社會力量積極參與文明城市創建;組織志愿者不定時開展社區環境保潔,撿拾綠化帶垃圾,清理亂貼亂畫;“雙報到”單位天橋區紀委與社區聯手開展文明養犬進社區活動,擴大文明養犬的宣傳面和知曉率等。
為營造濃厚創城氛圍,天橋區在全區設置流動志愿服務崗200余處,在社區小區、公共廣場、醫院等場所設置志愿服務站,面向全區發放遮陽棚、志愿服務項目牌等物品,安排志愿服務項目,累計3萬余人次參與創城志愿服務活動。同時,在原有主次干道大型公益廣告的基礎上,新增12處景觀小品類公益廣告和巨幅公益廣告,設置展板類公益廣告1.5萬余處,張貼市民公約2萬余處,發放室內用公益廣告3.5萬余幅,費用共計300余萬元,為天橋區創建全國文明城市營造良好宣傳氛圍。
提升生態景觀 建設為城市增添文明底色
剛剛過去的十一假期,天橋轄區主次干道、游園廣場上不少花卉景觀成為市民游玩的“打卡”圣地。
像作畫一樣,“著色”可提升城市形象,成為文明城市最美的點綴。
去年以來,天橋區為提升城區生態景觀建設和管理水平,多次去對標城市學習,使11條道路呈現“一路一景觀”,全面提升道路綠化水平。今年,該區著眼長遠打基礎、狠抓管理促提高,以文明城市評審細則為依據,形成全域覆蓋的常態化綠地養護管理新格局。
其間,該區重點突出主次干道、游園廣場、窗口單位周邊綠地管理重點,緊盯背街小巷、開放式社區綠地管理弱項,進一步明確標準、劃定范圍、壓實責任,同時協調相關街道辦事處和部門齊心協力做好增彩添綠大文章。
截至10月9日,全區主次干道、游園廣場、背街小巷、開放式社區,裸土綠化2.2萬平方米,綠化帶不到邊不到沿補植苗木1.5萬平方米,精細化修剪綠籬40余萬平方米,游園廣場安裝座椅、更換果皮箱50余處,維修廣場照明設施20余處。
在濱湖廣場、成豐橋游園、無影潭、如意廣場等游園廣場處,隨處可見的公益宣傳牌、禁煙提示牌為天橋區一幅幅秋意景觀圖增添文明底色。
城市管理精細化 讓創城迎評工作緊張有序
文明城市的創建并非一蹴而就,需要水滴石穿的耐心和持之以恒的動力。源于城市管理的精細化,天橋區創城迎評工作開展得緊張而有序。
為展現出最佳城市容貌和市容環境,天橋區綜合行政執法局集中力量,建立了以機關科室為機動隊、數字化城管為應急隊、轄區中隊為常規隊的“三隊合一”模式。采取街辦社區隨時吹哨、城管部門馬上報到的方式,將“八亂”細化拓展至“十亂”展開清理整治。同時,通過購買第三方服務外聘專業隊伍清理小廣告,持續整治鐵路沿線、車站等重點窗口區域,讓環境美起來,讓形象“靚”起來。
天橋區環衛管護服務中心則對重點區域、重要點位開啟深度精細化保潔作業模式,利用灑水車、清洗掃路車、機掃車“三機五步”作業法增加作業頻次,主次道路每日達到“五灑五掃一沖刷”,重點區域重要路段達到“七灑七掃二沖刷”的作業標準。同時,增派霧炮車對重點區域重點部位進行循環抑塵作業,利用多功能高壓清洗車與機掃車進行聯合作業。全面提高道路保潔精細化程度,確保路見本色。
精細化還體現在道路交通秩序的管理上。
今年以來,該區全力推進路段停車管理,包括機動車和非機動車。先后在20條主干道施劃標線,在學校周邊設置限時停車點,在明湖廣場、銀座好望角、區政務中心、老啤酒廠等19個停車場開放泊位1100余個。
對于非機動車的規范停放,該區采取多種舉措,取得明顯成效:聯合街道辦事處、停車辦、區綜合行政執法局對非機動車停放集中的區域進行合理規劃,共規劃停車區160個,施劃標線8000余米:組建非機動車管理隊伍,培訓上崗管理員65名,開展集中整治行動15次,拖移車輛312輛;在“醫圈”、“商圈”、“站區”等重點區域規劃非機動車停放區,引導非機動車輛有序停放。
在天橋區,網吧里的“細節”也處處透露著“精細化”。全區80多家網吧內都統一懸掛著證照墻、禁止未成年人進入、禁煙標志等相關標識,從設計模板到懸掛位置都高度一致。今年新一輪的專項整治,使得轄區網吧經營秩序井然規范,衛生環境煥然一新。
小手拉大手 “四維立體檢查組”共筑文明校園
在書聲瑯瑯的校園里,爭創文明 校園、“傳承紅色基因,爭創英雄中隊”展示、全市首個思政教育基地揭牌儀式等活動開展得如火如荼。
圍繞創城主題,天橋區注重引領青少年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真正為創城助力。
教育系統涵蓋范圍多、覆蓋面廣,如何能高效地推進“自查”,成為天橋區教體局面對的難題。在區教體局創城領導小組多次研究后,決定成立“四維立體檢查組”,全面督查各單位的創城工作。
檢查組包括由局領導班子組成的包掛學區督查組,采取周調度、旬檢查、月點評等形式,對包掛學區進行督導檢查,全方位提升各單位創建工作;由聯絡員組成的全面督導組,嚴格按照測評要求,定期到各單位檢查指導創城工作,對學校氛圍創設、消防設施等進行檢查,并及時反饋檢查情況;由各校德育干部組成的專項督導組,每兩周進行互查互訪,對班級校園文化建設、創城檔案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背誦情況進行深入檢查;由區團委、宣傳科組成的隨機抽查組,對各單位開展不定期隨機抽查,督促在檢查過程中發現有問題的單位在24小時內進行整改。
四維立體檢查體系的建立,讓各單位積極投身創城工作,實現創城檢查零死角。目前全區62所學校,6萬余名師生積極參與創城迎評工作。
此外,該區各學校還充分調動社區、家長等資源,開展、宣傳創建文明城市工作,均成立“爸爸媽媽”護衛隊,負責校園周邊學生上放學秩序;充分利用節假日等積極開展“爭創文明城市 做泉城小主人”主題教育活動,通過“小手拉大手”的形式將創建文明城市活動輻射到各個家庭,讓更多的泉城人為創建文明城市作出應有的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