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6日,國務院疫情聯防聯控機制工作指導組到天橋區寶華街街道康成花園社區察看社區開展聯防聯控工作情況,并給予充分肯定。
其實,不僅是康成花園社區。在天橋區,各街道、社區都在想盡一切辦法、調動一切力量、克服一切困難,爭分奪秒、不留漏洞、不存死角,對所有小區實施全封閉管理,確保外防輸入、內防擴散。
近日,天橋區就村居疫情防控工作做出調度與部署,嚴格貫徹落實五個“凡是”、四個“百分之百”和“十個一律”要求,率先在全市動員53個區直部門、近千名機關干部下沉社區,從人、財、物等各方面協助街道做好防控工作,筑牢疫情防控“銅墻鐵壁”。
堅決貫徹落實 率先動員千名機關干部到社區
社區,特別是大型社區,是阻擊疫情的重要“戰場”。天橋轄區有191個村居,其中開放式小區248個、封閉式小區316個,總居住人口近110萬,控制好社區疫情,天橋區肩扛重任。
2月5日,天橋區召開全區調度部署會,從全市大局和人民群眾健康安全角度出發,進一步強化小區疫情防控管理,第一時間下發通知,嚴格落實“十個一律”要求。
同時,率先在全市動員53個區直部門、近千名機關干部下沉社區,發揮部門資源優勢,從人、財、物等各方面協助街道做好防控工作。目前,所有機關干部已全部到崗。
“各街道要做到思想認識再提高,認清中央和省、市針對防疫工作的明確要求,當前疫情防控的形勢及問題。同時強化工作措施,做到“六個壓實”,即壓實拉網式排查、壓實小區防控管理、壓實重點領域防控、壓實維護社會秩序、壓實正向宣傳引導、壓實六穩工作。全區務必共同努力,堅決打贏這場‘防疫戰’。”天橋區委書記韓偉多次強調。
科學織密“網格” 實現監管全覆蓋
對所有村居實施“全封閉管理”,是阻隔病源、嚴防嚴控的關鍵舉措。在實踐過程中,如何具體落實對小區,特別是開放式小區實施“全封閉管理”,天橋區給出答案:依靠“網格”。
眾所周知,天橋區社會治理網格已運行得相當成熟。疫情面前,這張“網”同樣發揮了重要作用。
2月5日,我市提出“十個一律”要求,天橋區委、區政府堅決貫徹落實,要求各街道迅速調整思路,在原有網格的基礎上,明確街道、社區責任,利用好社區治理平臺,實現疫情防控工作網格監管全覆蓋。
責任心決定執行力。很快,各街道都建立村居疫情防控網格和工作機制。其中,工人新村南村街道成立“1+N”值守隊伍,即由街道、社區工作人員聯合黨員志愿者、網格長、保安、停車辦人員及上級部門單位人員組成24小時值守隊伍;緯北路街道成立“1+10+N”的“一網管理、三級負責”模式,以街道黨工委書記為總網格長,社區“兩委”成員、社區民警為總網格長,樓組長、黨員代表為網格員;工人新村北村街道形成了多方參與的“4+X”工作機制。
值得關注的是,天橋區織就的“網格”不僅限于社區。
例如,北坦街道通過畫出“五色商鋪圖”,將轄區商鋪單獨織成網,通過顏色界定劃分責任,同時配合商鋪排查登記臺賬,讓疫情防控變得精確快速;堤口路街道則根據不同行業和領域的防控對象劃分網格,實現“六個管控”,即單位管控職工、企業管控員工、學校管控學生、賓館管控旅客、黨員管控群眾、房東管控房客……一張張網格下,責任劃分明確清晰,層層發動全部參與,全區實現了村居疫情防控工作“橫向到棟、縱向到戶、靶向到人”。
嚴把出入“關口” 緊盯重點人員
“鑒于咱小區有5個出入口,本著管控有序、方便出行的原則,大家舉手表決關卡設置位置……”近日,寶華街街道寶華新居社區召開了“一圓六方”會議,科學高效地解決了小區出入口設置關卡的問題。
采用民主協商方式,天橋區各社區科學設置了出入口關卡。其中,無影山街道重點對4個開放式小區封閉了23個道路出入口;官扎營街道以分散院落為重點,以街巷為單位進行封閉管理,在制革街、交通廳街只留一個進出口……
此外,該區還制定了卡口值守工作職責,嚴格落實“一詢二測三登記”工作流程,對于本小區人員、外來人員及特殊人員分類登記備案;在各關口設置防控檢查處,配備溫度計、酒精、消毒液、喇叭等,對進出人員逐一進行體溫測量登記等。
對于外地返濟人員,該區同樣有很多“硬核”舉措。例如,無影山街道翡翠郡社區為每位外地返濟人員發放“通行出入證”,根據隔離時間限制出行次數;寶華街街道康成花園社區制作二維碼,方便外地返濟人員掃碼填寫信息,社區根據大數據后續跟蹤等,確保為群眾筑牢疫情防控的“銅墻鐵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