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rike id="ymyim"></strike>
  • <abbr id="ymyim"></abbr>
  • <ul id="ymyim"></ul>
    <abbr id="ymyim"></abbr>
    <ul id="ymyim"></ul>
    <fieldset id="ymyim"><menu id="ymyim"></menu></fieldset>
  • <fieldset id="ymyim"><input id="ymyim"></input></fieldset>
    <ul id="ymyim"><sup id="ymyim"></sup></ul>
    <strike id="ymyim"></strike>
    2024年12月19日 星期四

    天橋區奏響新時代現代化強省會建設最強音

    發布日期:2021-06-24

    信息來源:濟南日報

      6月23日上午,濟南市委、市政府召開“奮斗百年路啟航新征程”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系列新聞發布會第四場發布會,介紹天橋區有關情況。
      當前,在濟南闊步邁向“黃河時代”的新征程中,作為全市唯一地跨黃河兩岸的中心城區,天橋區先行先試、率先起勢,主動融入黃河國家戰略,向河圖強、加速崛起,全力打造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樣板區。
      “立足新發展階段,貫徹新發展理念,融入新發展格局,不忘初心、牢記使命,擔當作為、實干圖強,為全面開創新時代現代化強省會建設作出天橋貢獻,以優異成績慶祝建黨100周年!”新聞發布會上,天橋區委書記韓偉表示。
      賡續紅色血脈 激勵黨員干部干事創業
      新聞發布會上,作為山東黨組織的發祥地之一,天橋區就如何構筑紅色天橋精神譜系,點燃黨員干部紅色基因,助力天橋賦能趕超、跨越崛起作出回答。
      為了更好地傳承紅色基因,今年上半年,天橋區邀請省市黨史研究專家和有關媒體,對轄區紅色資源進行深入挖掘提煉和保護利用。
      天橋區讓紅色影像“動”起來,拍攝了《紅色天橋》專題紀錄片,將于本月26日首映;讓革命風采“活”起來,編纂了《紅色天橋故事》,8萬余字、100余幅圖片,真實生動地展現了革命先烈的英雄壯舉;讓紅色地標“立”起來,打造了五柳島紅色文化園區、擴建提升了中共濟南市委重建地陳列館、改陳布展了濟南鄉師黨史陳列館,全方位打造黨員們共同的精神家園。
      黨的基層組織是黨在社會基層組織中的戰斗堡壘,是黨的全部工作和戰斗力的基礎。
      近年來,天橋區堅持大抓基層的鮮明導向,以過硬支部建設為核心,以黨組織評星定級為標準,建立覆蓋1500多個基層黨組織的標準化、規范化工作體系,打造基層黨建示范點55個;堅持推進黨建引領網格化治理,全區1150個網格配備9097名網格員。通過網格采集信息26萬余條,收集社情民意5.7萬余條,解決問題5萬余個,打通服務群眾“最后一公里”;堅持基層黨組織帶頭人隊伍建設,率先掛牌成立“象霞”“春霞”2處社區書記工作室,成立5個黨員教育實踐基地,創新實施健全城市社區黨組織書記正向激勵機制,通過建立星級獎勵金,進一步激發社區黨組織書記干事創業熱情。其中,工人新村南村街道西區聯合黨委書記田象霞,被推薦為全國優秀共產黨員。
      該區嚴把發展黨員關口,制定出臺《深化黨員分類管理意見》,對全區3.6萬多名黨員建立評優式、跟蹤式、關懷式、幫教式分類管理,持之以恒培育孵化志愿者隊伍2000余支,建立“黨建引領·愛在天橋”志愿服務公園,“楓葉大篷車”老干部志愿團榮獲全國“離退休干部先進集體”榮譽稱號。
      如今的天橋,匯聚了天時、地利、人和,形成了心齊、氣順、勁足的濃厚氛圍,擘畫了“加速崛起、未來可期”的美好前景,成為一片創新創業的沃土、投資興業的熱土、成就事業的樂土。
      主動融入大局 重點項目引領高質量發展
      今年以來,濟南新材料產業園區新增建筑面積達46.6萬平方米,各項經濟指標增速實現翻番;全區網絡零售額持續領跑全省;簽約32個城市更新項目,合同額904億元,簽約產業項目31個,合同額130億元;先后榮獲“全國科技創新百強區”“國家知識產權強縣工程示范區”“山東省技術轉移先進區”等榮譽稱號。
      如今的天橋,工業強區勢頭更加強勁,服務業高地優勢越發凸顯,項目建設熱潮全面掀起,科技創新活力持續迸發。數據顯示,1—5月,天橋區實現財政收入22.8億元,同比增長20.2%;固定資產投資同比增長、規上工業增加值增長、限上貿易業零售額增長均位列全市第3位。
      站在發展新起點,主動融入黃河重大國家戰略,天橋區又將如何謀求新突破?天橋區委副書記、區長亓偉表示,全區將突出抓好三個方面。
      抓規劃引領。圍繞高質量發展和生態保護兩大重點,編制完成全域規劃和重點片區規劃,提出構建“三條天際線、六大標志區”發展格局,引領高水平建設、高能級發展。
      抓項目支撐。今年,天橋區在區級層面重點實施城市更新行動、工業強區戰略等“十項重點工作”和丁太魯黃河文旅標志區、濼口國際商貿區等“十大重點項目”,以“雙十”攻堅為抓手帶動工作全面突破。
      其中,丁太魯黃河文旅標志區項目,占地約4000畝,打造“以冰雪為主題”,集文化、旅游、娛樂、購物、五星級以上酒店為一體的“黃河之窗”文旅城;濼口古鎮項目,占地約3536畝,在重塑濼口古鎮風貌的基礎上,打造集國際貿易、商務展貿、商埠文化、生態保護于一體的國際商貿示范區;桑梓組團產城融合標志區項目,建設產城融合的標志區,它們成為支撐樣板區建設的重大項目。
      抓環境保障。重點打造高效的政務環境、親清的政商環境、優質的投資環境、包容的人才環境、公平的市場環境、公正的法治環境“六大環境”,為發展提供堅強保障。
      聚焦城市更新 打造連接“中優”“北起”新地標
      天橋城市更新,市委、市政府寄予了厚望,曾明確提出支持天橋區打造城市更新樣板區和連接“中優”“北起”的城市新地標。
      上有市委、市政府的安排部署,下有群眾對“改造”“更新”的急切呼聲,天橋區委、區政府堅定決心、專班推進,全區上下齊抓共管、重點突破,推動城市更新破題起勢。
      值得關注的是,在推進老舊小區改造提升過程中,該區注重用“留、改”的方式,堅持“地上一張圖、地下一張網”。改造內容不僅包括樓體立面、硬化綠化亮化等基礎類改造,更注重居民關心的雨污分流、管道堵塞、桿線入地等地下改造工程,力爭實現“一次施工、全面提升”。改造過程中,同步導入智慧化管理平臺,優化便民服務設施布局,增建居民文娛活動、養老醫療等設施,最大限度滿足居民多元化服務需求。
      同時,該區還重點實施工商河系統性改造。本次改造,該區堅持功能、文化、產業、特色為一體,全面打造工商河開埠文化引領區,項目投資10億元,分兩期施工,一期工程6月底前完成河道改造提升,同步實施二期工程,力爭年內完工。
      拆遷類項目中,濼口古鎮片區、成大片區、藥山南片區、丁太魯片區等重點片區逐個突破。提升類項目中,工人新村片區、天橋東街片區、北坦片區加快推進老舊小區改造,基礎設施、環境面貌發生了根本性變化。其中,天橋東社區被列為全國城鎮老舊小區改造試點,義合社區被列為“4+N”改造融資模式省級試點。
      成大片區低洼平房299戶居民,10天完成簽約并同步推進拆遷;標山二期1776戶居民住宅提前完成簽約;丁太魯片區2600余畝非住宅,一個月全部完成簽約;藥山南片區20天時間簽約90%,完成拆遷后可騰出凈地1300畝……
      咬定目標、敢闖敢試、實干圖強,天橋持續推動賦能趕超、跨越崛起,在新時代現代化強省會建設的新征程中奏響發展最強音。
    編輯:時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