幾百個日日夜夜、風雨同舟,堅韌剛毅的泉城人,以壯士斷腕之氣魄打贏了創城之戰。銘記初心,珍惜成果,市委市政府提出要在2018年省會、副省級全國文明城市年度測評中實現走在前列的目標,這是總攬城市發展全局、順應市民群眾期待作出的戰略定位。
創城迎評攻堅戰沒有旁觀者,更沒有局外人。當前,我市已進入創城迎評工作“倒計時”,守城集結號已吹響,在這最關鍵的攻堅沖刺階段,全市各級各部門、各行業、各社區以及廣大群眾、志愿者積極行動起來,認真查擺存在的突出問題,對迎評工作進行再動員、再部署、再推進、再發力,以決戰決勝的信心、堅韌不拔的斗志,全力沖刺、奮力攻堅,堅決打贏這場只能前進、不能后退的戰役。
推動“四個堅持”實現創建能力全面提檔升級
文明城市創建,只有起點,沒有終點。創城不易,守城更難。今年乃至今后幾年,我市文明城市創建工作的主要任務,就是要不斷鞏固提升文明城市創建成果,建立健全長效機制,進一步提升市民文明素質、城市文明程度、城市文化品位、群眾生活質量,進一步提高我市綜合競爭力、人文魅力、發展活力,努力把我市建設成為崇德向善、文化厚重、和諧宜居的文明城市。為此,市文明辦提出打造“1+346”工作體系,即“一個指導思想”,“三年行動計劃”“網格化、精細化、智慧化、法制化”四位一體的體制機制以及“從戰時到平時、從粗放到精細、從黨政到全民、從城區到全域、從倡導到法治、從文明城市到城市文明”的六個轉變,努力實現新時代文明城市創建工作再上新臺階的目標任務。
具體措施方面,市文明辦持續推動“四個堅持”,努力實現我市創建能力的全面提檔升級。
堅持為民導向,不斷提高市民群眾幸福感獲得感。牢牢把握“以人民為中心”的創建思想,把文明城市建設工作變為長效持久“城市更新”,把創建任務落實為惠及群眾、引領群眾的實事好事,把創建過程轉化為動員發動群眾、教育引領群眾的過程。
堅持問題導向,多措并舉推進整治提升。深入開展文明出行專項行動,以整治交通秩序差、車輛亂停放等頑疾為突破,持續開展“我愛泉城文明出行”文明交通志愿服務活動,重拳實施交通秩序專項整治,強力推進“路口革命”,打造了路口文明的“濟南模式”。大力推進文明旅游志愿服務,打造旅游啄木鳥品牌。大力開展公益廣告整治提升,專題研究、專門規劃、專項部署。
堅持責任導向,打造全鏈條責任落實體系。及時有力的督導,獎懲分明的考核,是推動任務落實的有效手段。市文明辦繼續開展定期考核與第三方專項測評,實施“三位一體”督查問責,綜合運用職能監督、考評監督、社會監督、輿論監督等多種形式,實現監督檢查廣度更寬、效率更高、獎懲嚴格,層層壓實工作責任,促進各項創建任務有效落實。
堅持制度導向,構筑長效常態創建工作機制。把“長效常態”的制度建設牢牢抓在手上,重點建立完善各方參與、責任清晰、全面覆蓋、上下聯動的網格化管理機制,真正做到“像繡花一樣管理城市”。建好文明城市建設管理大數據平臺,利用移動互聯網等先進技術,提升創建工作智慧化水平。用好精神文明建設智庫,借鑒前沿理論,形成高質量的研究成果,為精神文明建設提供智力支持和決策參考。全力推行《濟南市文明行為促進條例》,為鼓勵倡導文明行為、管理約束不文明行為提供綜合法律依據,為社會樹立起文明標尺,讓精神文明建設有法可依,真正形成科學高效的四位一體創建工作機制。
上下多級聯動網格化管理確保全面創建無死角
余曉丹是歷下區師東新村的居民,創城以來,她所住的居民樓惱人小廣告不見了;她上班必經山師東路,此處拆違后,道路拓寬了,兩側也變身成為綠色長廊;她經常路過歷山路和經十路交叉口,那里也沒有行人闖紅燈現象,每每看到交通志愿者維持秩序她都在心里默默為他們加油點贊……她說,創城讓她的生活更美好了。
這是一位普通市民實實在在的感受,而這背后,是區、街道、社區多級聯動,“一竿子插到底”,層層壓實責任的工作方法取得的成果,更是我市創城以及守城過程中制勝的法寶。
在這場創城迎評攻堅戰中,各區設立工作組,將轄區劃分為網格,掛圖作戰,構建全覆蓋創城模式。不僅由區委區政府主要領導干部負責包聯街道,還有區直部門包掛社區和社區干部分區包干。從而形成了網格分塊管理、項目實施推進、結對協同共建的格局,逐漸構建起縱向到底、橫向到邊,全面覆蓋、各方參與,上下聯動、組團包干的文明城市創建管理模式。
層層結網,“網”住的是薄弱環節,“網”住的是實事,“網”住的是死角,對損害城市形象、影響城市功能的突出問題,開展綜合治理;對社區衛生死角、樓道“牛皮癬”等細節問題,加大整治力度。“網上有格,格中有點,點上有事,事上有人,人上有責”的創建格局已經形成。
歷城區東風街道針對不同的測評項目和點位,逐個制訂整改方案,制定《東風街道深化全國文明城市創建工作實施方案》,成立專門的督導組,及時發現各類問題,督辦問題解決。對責任不落實、整改不到位的社區實行書記、主任問責制;歷下區趵突泉街道開展共享單車違規占道、亂停亂放整治行動,為單車“畫格”,規范單車停放,打造良好市容市貌,助力創城復查迎評工作;天橋區天橋東街街道周末無休,全員上陣,下沉到包掛測評點位,繼續清理小廣告、垃圾死角、亂堆亂放等問題,街道環衛加大清掃力度,城管委持續強化巡查整治力度;槐蔭區振興街街道緯九路社區打造15分鐘生活圈,讓老舊小區煥發出新活力,居民的獲得感、幸福感不斷提升,為開展迎評工作打下了群眾基礎……各級各部門各單位全部進入臨戰狀態,打起十二分精神,實干擔當、攻堅克難、凝神聚力、迅速行動,確保打贏創城迎評攻堅戰。
全民共同參與凝心聚力齊守金字招牌
濟南創城成功的秘訣是什么?最關鍵的就是“為民、靠民、不擾民”的思想,“全民動員、全員發動、全域創建”的規模。“全國文明城市”的金字招牌,是全體泉城人共同奮斗換來的,“后創城”時代,他們更是守護金牌、擦亮金牌的生力軍。
為了打贏這場創城迎評攻堅戰,所有的濟南市民動起來了,通過志愿服務或者自身的文明行為,讓濟南的金字招牌更加熠熠生輝。市中區舜玉路街道舜園社區居民于普生就是他們其中的一員,雖然年過七旬,但在志愿服務的隊伍里,卻是絕對的積極分子。“社區里各種活動和志愿服務都能看到他的身影,即使刮風下雨,也會多年如一日認真參與。”舜園社區綜合黨委副書記周麟說,“我們說他是革命的一塊磚,哪里需要往哪里搬,但是他自己卻說‘我是革命的一塊磚,哪里需要我自己鉆’!”
報名參加社區的“文明拍客團”、文明車站及路口站崗、學雷鋒志愿崗服務員、清除小廣告及“一撿一”垃圾不落地志愿隊員,每一次活動于普生都提前到崗,兢兢業業,有時還會帶病堅持。“他的這種精神也感染鼓舞了其他的志愿者和鄰居們,現在志愿者們在他的帶動下,在輪流上崗之余,有時還會在社區一站式服務大廳等著,有應急的志愿服務主動請纓,3分鐘就能到崗。”周麟說。在泉城的大街小巷,還有許許多多像于普生這樣的平凡市民,用自己對濟南的愛和責任感,守護者這座城市應有的榮光。
為了讓更多像于普生這樣的熱心市民參與到創城中來,濟南先后搭建“12345創城熱線”“市民拍客團”等六大參與平臺,實行市民投訴“12小時認領、24小時整改”工作制度。
濟南的近十個市民巡訪團,同樣是文明城市創建過程中一只不可或缺的力量。他們每天用腳步丈量城市的文明,“后創城”時代,依然沒有停歇。他們一米一米地查,一個一個地找問題,地上有一個煙頭都不放過。
志愿者也是迎評攻堅戰中最美的風景。濟南成立了5600余支學雷鋒志愿者服務隊,注冊志愿者人數達63萬人。在各個公共場所、景點景區和服務窗口,“紅馬甲”“紅帽子”“紅袖章”擔當公共文明引導員,及時制止不文明行為,成為城市一道靚麗的風景。
同時,為了提升市民文明素質,近年來,濟南市共組織主題教育實踐、公益惠民演出、文化講堂論壇等各類活動三萬余場次,使“泉城是我家、文明靠大家”的意識深入人心。
除了市民,在濟南備戰迎評的關鍵時期,省直機關和省屬企事業單位廣大干部職工也積極融入文明城市創建全過程,讓全民參與更進一步。
文明創建永遠在路上,永遠都是進行時。20年堅持不懈、堅韌不拔的創建歷程,充分體現出我們這座城市對文明進步永無止境的追求。站在全國文明城市的新起點上,面對即將到來的更高標準的測評“大考”,濟南有著志在必得的堅定決心和信心。全市上下將共同協作、凝心聚力,切實以臨戰決戰的姿態投入到創城迎評工作中去,確保以優異的成績再次交出一份滿意的答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