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rike id="ymyim"></strike>
  • <abbr id="ymyim"></abbr>
  • <ul id="ymyim"></ul>
    <abbr id="ymyim"></abbr>
    <ul id="ymyim"></ul>
    <fieldset id="ymyim"><menu id="ymyim"></menu></fieldset>
  • <fieldset id="ymyim"><input id="ymyim"></input></fieldset>
    <ul id="ymyim"><sup id="ymyim"></sup></ul>
    <strike id="ymyim"></strike>
    2025年03月31日 星期一

    把牢高質量發展方向 踏上跨越發展快車道

    泉城高歌奮進揚龍頭

    發布日期:2018-12-19

    信息來源:濟南日報

      風雨40載,砥礪前行。改革開放40年來,濟南經濟建設取得巨大成就,綜合實力顯著增強,產業結構不斷優化,三次產業比重由1978年的17.7:56.4:25.9調整為2017年的4.4:35.7:59.9,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總額也從1978年的3.2億元增長到2017年的4363.6億元。我市擎起高質量發展大旗,快干實干尋突破,經濟總量不斷躍上新臺階。2017年全市地區生產總值達到7201.96億元,是近40年前的300多倍,主要經濟指標增幅領跑全省,達到自2000年以來最好水平。
      繼往開來,2018年是全面貫徹黨的十九大精神的開局之年,十九大對未來的發展提出了新任務新要求,泉城濟南也踏上了新征程!今年一季度全市地區生產總值、固定資產投資、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工業增加值、一般公共預算收入等五項主要經濟指標增幅全部排在全省前2位,實現了濟南發展的新突破。今年上半年,主要經濟指標增幅繼續保持全省前列,爭先進位的趨勢日益明顯。
      當前的濟南,正闊步從“大明湖時代”邁向“黃河時代”,進入了推動高質量發展的機遇期、關鍵期、黃金期。作為省會城市,濟南市委、市政府牢記總書記囑托,團結帶領近900萬泉城人民,昂首闊步,按照全市打造“四個中心”、建設“大強美富通”現代化國際大都市的總體部署,聚焦各項重點工作,揚帆起航、劈波斬浪,經濟發展跑出“加速度”,城市面貌煥然一新,干事創業的活力動力充分激發,“讓濟南這個山東經濟龍頭揚起來”,奮力開啟建設“大強美富通”現代化國際大都市的新征程。
      動能轉換步正疾新興產業加速彎道超車
      做強十大千億產業,建設濟南新舊動能轉換先行區,推進園區經濟轉型升級……濟南正為實現新舊動能轉換精準把脈、高效施策,以新動能加速彎道超車,切實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在加快建設“大強美富通”現代化國際大都市的道路上穩步前行。
      巨艦乘風揚帆起,蓄勢騰飛正當時。放眼黃河北,濟南新舊動能轉換先行區破題起勢,誓讓黃河天塹變通途。“我們齊聚黃河之濱、鵲華山下,共同見證濟南從‘大明湖時代’邁向‘黃河時代’的歷史性時刻……”今年8月,高端裝備制造產業園、山東科學城、國際會展中心、黃河公園一期工程等8個重點項目集中開工,拉開了濟南先行區建設發展的大幕。濟南新舊動能轉換先行區黨工委副書記、管委會主任宋衛東表示,先行區將聚焦新智造、新科技、新服務、新消費“四新”產業,引進一批重大產業項目,為高質量可持續發展奠定基礎。
      在西部,山東第一醫科大學、山東省腫瘤醫院質子臨床研究中心、國家健康醫療大數據存儲中心、高端醫療孵化研究中心等四個重點項目7月18日率先破土動工,掀起了濟南國際醫學科學中心建設的新熱潮。作為“當好新時代全省走在前列的排頭兵”的“十個新突破”之一,打造“國際醫療康養名城”,成為市委、市政府深入實施“健康中國”戰略,重點打造的城市新名片。坐擁獨特的“山、泉、湖、河、城”生態環境,環渤海南翼、京滬之間的區位,加之國家健康醫療大數據北方中心等形成的產業優勢、“高校+醫院”的人才優勢,以及正在全力推進建設的濟南國際醫學科學中心等優勢,一幅國際醫療康養名城的宏偉藍圖已經展開。
      創新經濟發展的原動力,是助推濟南走在全省前列的核心驅動力,更是打造“四個中心”、建設“大強美富通”現代化國際大都市的有力助推器。我們驚喜地看到,如今全市創新發展日新月異,創新成果層出不窮。世界首個量子通信專網在濟南正式運行,國內首臺零排放、氫燃料電池新能源汽車在濟南成功下線,全球首臺純電動無人駕駛集裝箱重卡在濟南投入運營,齊魯制藥在中國生物藥研發50強企業中排在第一位,韓都衣舍等一批優秀創新型企業迅猛發展。我市加快推進產業轉型升級,大力發展大數據與新一代信息技術、智能制造與高端裝備、量子科技、生物制藥、醫療康養等十大千億級產業集群。來濟考察的新加坡通訊及新聞部兼衛生部高級政務部長、新加坡-山東經濟貿易理事會聯合主席徐芳達由衷點贊:“濟南的發展速度令人驚嘆!”
      “億元樓群”強勢崛起總部經濟塑造城市新高度
      總部經濟,彰顯一座城市的發展實力。今年,市政府工作報告提出,要大力發展總部經濟,積極引進國內外大型企業在濟設立總部或區域總部,加快壯大本地上市公司、大型國企總部規模,支持創新型、引領型中小企業成長為總部企業,全年新增各類總部15家,新增“億元樓”30座以上。
      我們欣喜的是,中央商務區在濟南東部巍然屹立,一座座摩天大廈拔地而起。作為“省會戰略”的核心載體,濟南CBD以“金融+”和“新總部經濟”作為發展主核,目前已入駐總部企業500余家,這其中既有微軟、甲骨文等國際知名創新公司,也有省能源集團、齊魯銀行等優秀本土企業;既有注冊資本過百億元的渤海灣港口集團等實力巨頭,也有魯清所、央企金融資產交易中心等要素市場平臺,輻射作用已不局限于濟南和省會都市圈,影響力已擴大到全省乃至黃河中下游,成為了承載濟南區域性經濟中心和金融中心建設定位的優選和首選平臺。
      “每天透過公交車窗望著中央商務區日新月異的變化,是我最愜意的時刻。”27歲的方華就職于濟南中央商務區的一家金融機構,她說,濟南給她最大的驚喜就是CBD的落成。她是徐州人,6年前選擇留在了濟南。她說,個人選擇與一個區域發展機遇的不謀而合,讓她更加篤定了與中央商務區共同成長。
      業內人士認為,進入新時代后,凡是總部經濟發展比較好的地方,就一定有總部金融與之密切配合、協調發展,唯有如此,總部經濟和總部金融才能相互支持,行穩致遠。近年來,恒生、東營、齊商、泰安、中德住房儲蓄等銀行機構先后落戶濟南,中國銀行山東省分行遷址濟南,中國進出口銀行在濟南恢復設立辦事處。截至今年6月末,我市共有銀行49家,證券公司46家,地方金融組織130家……金融機構的快速集聚,有效提升了我市金融集聚輻射能力,為我市打造區域性金融中心打下堅實基礎。營造“重商親才”大環境創新之城注入強勁動力
      隨著我國城市進入高質量發展階段,一座城市的發展潛力,很大程度上取決于軟環境和軟實力,而濟南正成為一座銳意進取、不斷蝶變的“溫暖之城”。
      從打造“十最”營商環境,到深化“一次辦成”改革,濟南以“刀刃向內,敢于自我革命”的氣魄優化提升營商環境,讓企業感受到更多的便捷和效率。在這一點上,中南高科山東區域公司總經理李一博深有感觸。濟南智能制造小鎮從開工到交房只用了一年,生動地詮釋了什么是“濟南速度”。這個看似不可能完成的任務之所以能完成,無疑得益于濟南良好的營商環境。從6月份至今,我市的市場主體數量新增了80萬,這種井噴式的增長,最直觀地展現了濟南優化營商環境的成果和發展的活力。
      創新城市發展環境的同時,濟南在文化發展上可謂百花齊放。改革開放以來,特別是2013年第十屆中國藝術節在濟南舉辦之后,濟南的文化覺醒加速,文化自信增強,文化發展駛入了快車道、進入了空前繁榮期,文化軟實力不斷增強,“濟南文化”旗幟迎風高高飄揚。
      “十藝濟南”、“放歌新時代”、“文藝精品工程”等一大批叫得響、影響深的文化品牌,成為“濟南文化”新名片的代表,成為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重要著力點,揚起了“濟南文化”大旗。濟南文化的繁榮發展正以品牌化、惠民性、豐富性和常態化的特點,浸潤著這座城市,讓文藝之花盛放泉城,為這座城市踐行“走在前列”、奮力“揚起龍頭”、建設“大強美富通”現代化國際大都市提供強有力的文化支撐。
      大到一個國家,小至一座城市,硬實力、軟實力,歸根結底要靠人才實力。事實早已證明,誰擁有了一流創新人才,誰就能在科技創新中占據優勢。而在加快打造“四個中心”,建設“大強美富通”現代化國際大都市的關鍵時期,泉城濟南一直在厚植創新沃土。經過多年發展,濟南現有高校48所、72萬大學生、各類科研院所700多家。
      與此同時,濟南不斷研究構建吸引、留住、用好人才的體制機制,多種模式打造有利于各類人才創業創新的載體。從泉城“5150”引才倍增計劃到“濟南人才新政30條”,吸引各類人才扎根濟南,為這座創新之城注入強勁的發展動力。
      對外交流日趨密切泉城彰顯“國際范兒”
      2016年,作為全球最著名的城市評級機構之一,GaWC公布了當年的世界城市排名,濟南和高雄等城市一樣,還是“準世界城市”。短短兩年后,濟南迅速躍升發展,跨越全球三線城市等級,直接晉升為“全球二線大城市”。
      “全球二線大城市”的身份,使濟南這個古老厚重的歷史文化名城又加上了一頂“國際化”的桂冠。可以說,濟南的開放度,從沒像今天這么高。
      2018年金秋,來濟南研究國際國內大勢、縱論發展、分享經驗、深化交流的國際性峰會、國字號論壇呈現井噴之勢。在剛剛過去的10月、11月兩個月份,平均每兩三天就有一場大型論壇、峰會在濟南召開。
      儒商大會2018、青年企業家創新發展國際峰會、跨國公司(濟南)高層對話會、中國國際智能制造大會、“一帶一路”國際合作城市信用聯盟高峰會議、首屆中國新媒體發展年會、第五屆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博覽會、第七屆山東文博會、人力資本產業高端論壇、中德中小企業合作交流大會、濟南華僑華人雙創大會、首屆全國工商聯主席高端峰會……一系列高端國際會議的舉辦,讓全球各國精英將目光匯聚泉城。
      法國雷恩市市長娜塔莉·阿貝爾是濟南的老朋友,16年前她來濟南見證了雷恩與濟南締結為友好城市關系。今年11月再次來濟,她驚喜地發現濟南變化巨大,環境更加優美,城市更加靚麗,越來越有國際大城市的味道。
      德國德累斯頓市經濟發展局局長羅伯特·弗蘭克在濟南參加中德中小企業合作交流大會時認為,濟南區位優勢明顯、交通便利、產業基礎雄厚,這里有著廣闊的發展前景。
      正是因為看好濟南,國內外大企業、高端人才紛紛登陸濟南發展。全球領先的專業服務機構、四大國際會計師事務所之一普華永道入駐濟南;世界500強企業英國石油巨頭BP落戶泉城;微軟濟南金融科技孵化平臺與新舊動能轉換技術支撐平臺戰略合作協議、甲骨文濟南新舊動能轉換創新與交付中心戰略合作協議簽署……目前,僅落戶濟南的境外世界500強企業就達57家之多。這些“高大上”項目的入駐,給濟南城市發展注入了新動能。
      正如濟南市委黨校經濟學教研部主任、教授吳學軍所言,隨著我國區域性經濟發展戰略布局的確立,濟南市連接“京津冀”“長三角”“長江經濟帶”“中原城市群”等重點區域的節點作用越來越明顯,濟南在省會城市群經濟圈的中心地位越來越得以鞏固,各類生產要素尤其是現代生產性服務業資源會更多地向濟南涌入,濟南憑借深厚的文化底蘊、優越的生活品質和良好的營商環境,會吸引越來越多的高級生產性服務業機構,“大強美富通”現代化國際大都市的影響力會擴散到全球,進一步鞏固濟南在世界城市體系中的地位,濟南市未來在GaWC的排名中還會繼續提升。
    編輯:時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