濟南,是一座不斷創造奇跡、令人刮目相看的城市。
過去一年,人民日報、新華社、中央廣播電視總臺、光明日報、經濟日報等中央媒體及其新媒體和外文媒體,一共刊載刊播了4500多條精彩紛呈的“濟南好消息”——
量子科技異軍突起,神威E級原型機正式啟用,“三橋一隧”跨黃通道全面開工,全球首臺純電動無人駕駛集裝箱重卡從這里走向世界,浪潮集團服務器市場占有率穩居全球前三,齊魯制藥在中國生物藥研發50強企業中位居前列,被全球化與世界城市研究網絡(GaWC)列為“全球二線大城市”,進入英國皇家學會發布的亞洲城市50強排行榜,位居城市創新環境競爭力排行榜第九名……
這些注定會載入史冊的大事件,通過一篇篇文章、一幅幅圖片、一個個音符在廣袤時空、無垠網絡中傳播開來,成為濟南加速建設“大強美富通”現代化國際大都市的最新注腳;這些必定會鐫刻銘記的里程碑,通過一個個鏡頭、一次次描述、一段段電波在大數據云端、人潮人海中傳播開來,成為走在前列、揚起龍頭的有力佐證。
當下,濟南正以前所未有的激情提升城市品質和美譽度,打造一座宜居宜業宜游的現代泉城,用“濟南優勢”“濟南經驗”“濟南智慧”刷新著世界對古老泉城的感官認知。如今的濟南人,城市歸屬感與自豪感不斷提升,對濟南走在前列、揚起龍頭藍圖的兌現更加充滿信心,對“城市夢”“個人夢”追逐的腳步更加堅定。
此時此刻,濟南人的實干足跡正在描繪出一條條向上的軌跡線,編織成一幅“奮斗的春天”畫卷,通過鏡頭、筆觸、像素、音符、數據呈現在世界面前。
未來,一定會有更多奮斗濟南、實干濟南的好消息傳來!
“濟南實踐”“濟南智慧”“濟南突破”“濟南方案”……過去一年,來自濟南的大事件很多、好消息更多,中國關注濟南、世界關注濟南。
當下的濟南更加自信主動“走出去”赴外交流,更加開放包容“請進來”主場對話,勇于爭當主角、成為掌握話語權的“東道主”,憑自身實力贏得贊譽。
城市地位的提升、世界關注的熱度不是憑空而來,而是濟南經濟發展、城市建設、環境提升、民生改善等全方位進步的結果。這樣的成績,來自全市上下的奮力躬耕,更得益于社會各界的共同支持。這些進步與變化,成為眾多媒體眼中的好故事、好聲音。尤其自去年以來,央媒、外媒關注濟南的報道數量多、范圍廣,傳播濟南好聲音、講述濟南好故事的力度前所未有。
這些新聞媒體對濟南新舊動能轉換、國際醫療康養名城建設等重點工作和一系列大型國際論壇會展活動進行重點宣傳報道,在全國乃至世界產生廣泛影響。人民日報社山東分社、新華社山東分社、中央廣播電視總臺駐山東記者站,去年對濟南的宣傳報道達2180余篇(條),為全市經濟社會發展提供了有力輿論支持。
“一湖一環”景觀照明扮靚泉城、多地管控煙花爆竹空氣質量提升、大明湖畔湖光月色共澄清、下好鄉村振興這盤棋、告別審批“馬拉松”拿地即開工、電視問政聚焦營商環境助民企發展……瞄準濟南空氣質量、干部作風、營商環境等熱點,中央廣播電視總臺先后在《新聞聯播》、《新聞30分》、《焦點訪談》、《朝聞天下》等欄目中對濟南進行“點名”稱贊,并通過廣播、網絡等形式傳播濟南好消息,第一時間將濟南啟動大數據治霾、建設工地揚塵污染全部遠程、市政府承諾辦好民生實事、列出100項基本公共服務清單、多審合一“拿地即開工”等濟南經驗、濟南智慧廣為傳播。
作為中央黨報、經濟大報的經濟日報也不吝版面對濟南進行宣傳。經濟日報及所屬報刊,圍繞濟南新舊動能轉換、改革開放、干部考察、為擔當者擔當等方面發表了有影響力的報道,對浪潮集團、中國重汽等企業進行了深度報道,對濟南各區縣的發展也采寫了很多稿件。光明日報山東記者站除了刊發關于濟南的各類稿件外,還通過客戶端、融媒體報道等方式展示濟南新形象。其中,在《光明日報》頭版“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指引下——新時代新作為新篇章”欄目中,刊發了《山東濟南:為擔當者擔當 讓實干者實惠》、《濟南12345熱線:民有所呼我有所應》等重要報道,在其他重要版面刊發了《浪潮集團:自主創新勇立潮頭》《山東博科:培育品牌遠銷全球》等稿件。這些生動鮮活的“濟南故事”,成為中國關注濟南、世界了解濟南的重要渠道。
《中國日報》是海外人士“認識中國的窗口”。去年3月1日,刊發報道章丘鐵鍋走紅一事彰顯工匠精神,8月6日財經版刊發報道科技創新助推中國重汽快速發展,8月9日刊文聚焦在濟南舉行的青年企業家創新發展國際峰會……越來越多的濟南故事通過《中國日報》這扇窗口走向世界。中新社也推出一批重磅稿件向世界推介濟南,這些稿件包括《山東濟南海外重金淘人才 落地項目最高可獲500萬資金扶持》、《國家健康醫療大數據北方中心落戶濟南》、《新一代神威E級原型計算機在濟南正式啟用》等。其中在《歐洲外交官訪濟南尋合作新機遇》一文中,中新社還援引多次訪問濟南的瑞典外交部亞太司副處長奧薩·安德拉耶的話“每次來濟南都能看到新變化,找到新機遇”,足見國際友人對濟南機遇的認可。
在全國宣傳思想工作會議上,習近平總書記把“展形象”作為新形勢下宣傳思想工作五項使命任務之一,進一步凸顯對外宣傳的重要地位和作用。中央主要媒體在重要版面、時段刊播了大量有分量、有質量的重點稿件,充分展示了濟南開放、自信、文明、現代的城市形象,極大提升了濟南在海內外的知名度和美譽度,為打造“四個中心”、建設“大強美富通”現代化國際大都市營造了濃厚輿論氛圍。
實干的濟南憑借雷厲風行、快干實干的作風闖出了許多新路,實現了許多發展奇跡,完成了許多跨越壯舉。央媒的鏡頭對準濟南,濟南的聲音傳遍神州。
精彩濟南需要精彩講述。2月28日,《人民日報》刊發四篇稿件集中對濟南鄉村振興、對外招商投資、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做好家政服務業等多方面工作進行報道,引發公眾熱烈討論。
其實,這種對濟南故事的分量級報道早已有之。去年12月25日,新華社《半月談》以《濟南“北跨”,再造新動能》為題,重點報道了濟南正從“大明湖時代”闊步跨入“黃河時代”的歷史機遇與擔當作為。文中詳細列舉量子科技異軍突起、神威E級原型機正式啟用、“三橋一隧”跨黃通道全面開工等眾多濟南走在前列的實例,認為“長期被詬病為‘大省份小省會’的山東省濟南市,正通過全力推動新舊動能轉換奮起趕超,在新一輪區域競爭中揚起龍頭”。《光明日報》也看好濟南新舊動能轉換的魄力與實力,去年2月在1版刊發《山東:動能轉換破舊立新》稿件,點贊一批新技術、新產業、新業態、新模式發展崢嶸競秀。《經濟日報》則在《齊魯大地:動能轉換風鵬正舉》一稿中,為浪潮集團始終堅持自主創新戰略點贊。
提升濟南國際知名度需要依靠宣傳,國際競爭力的提升在一定程度上也要依靠宣傳。去年以來,濟南狠抓落實、擔當實干,“四個中心”建設、新舊動能轉換、“雙招雙引”、提升城市治理水平、優化營商環境、保障社會民生等一系列工作提速增效,在更高層次、更高程度、更廣領域上實現諸多奮斗目標。講好這些濟南故事,才能讓世界更好了解濟南、更愿走近濟南、更加喜歡濟南。
主動宣傳、創新宣傳、精準宣傳,才能讓濟南的好聲音傳遍五洲、濟南的好故事名揚四海。去年以來,全市外宣工作借助多種途徑和形式,精心組織開展對外形象傳播活動。面向國內外開展了濟南城市形象宣傳用語、形象標識(Logo)征集活動,連續拍攝《天下泉城》、《現代泉城》、《泉城夜宴》等多部形象宣傳片,編輯出版《中國濟南》、《一城泉水》、《新時代·新泉城》等外宣圖書。
“走出去”開展城市形象推介,宣傳推介濟南文化旅游工作、水生態文明城市建設、招商政策及合作機遇。組織對我市新舊動能轉換、“雙招雙引”、中央商務區建設、高新智造產業等重點工作和國際峰會論壇會展等重大活動進行宣傳報道,去年駐魯涉外新聞媒體刊發各類重要新聞稿件數量和質量都創歷史最高,大大提升了濟南在海外的知名度和影響力。
掌握傳播主動權,正確引導社會輿論。開通濟南市人民政府新聞辦公室網站(www.jnio.gov.cn),修訂完善新聞發布制度、加強新聞發言人隊伍建設、組織開好新聞發布會,增添城市名片含金量,讓世界了解濟南更便捷更全面。一系列豐富多樣的立體宣傳、對外文化交流活動,提高了濟南新聞發布的質量和效果,擦亮“天下泉城 中國濟南”名片的同時,也引來更多媒體關注的目光。
當越來越多的筆觸鏡頭聚焦濟南,積累的“濟南經驗”、迸發的“濟南智慧”被傳播開來并迅速發酵——
后創城時代的濟南繼續自我加壓。去年6月11日,《人民日報》以“全面提升城市品質沒有終點”為題,全面報道了濟南繼續推進常態化制度化建設、努力提高城市品質的好經驗、好做法,還以短視頻《濟南濟南》“帶火”濟南為例,稱贊濟南成了很多人的“向往之城”,認為“這個城市正變得越來越有魅力,越來越有溫度,越來越文明”。
牢牢抓住優化營商環境不放松的濟南高標定位。過去一年濟南為企業成長發展努力培育沃土,極大激發了市場活力,也成功吸引資本入駐。外商投資企業年度經營情況聯合申報,排污許可證核發等事項“零跑腿”,中小企業專項資金補助、公積金提取等“只跑一次”……新華社以《濟南:千余項市級政務服務“最多跑一次”》為題,報道了濟南市級政務服務事項“零跑腿”“只跑一次”“你不用跑我來跑”清單,1165項市級政務服務事項企業和群眾辦事“最多跑一次”的“濟南效率”。
好奇于躋身“全球二線大城市”的成功密碼,也贊嘆于“不靠刮風靠作風”的實干作風和濟南速度,更多有溫度的場景、有共鳴的細節、有力度的思想匯聚成獨具特色的濟南故事,可觸可感、直抵人心。
濟南的變化給了世界驚喜,世界重新認識一個“新濟南”。面對“走在前列、揚起龍頭”的重任,濟南一定能創造更多奇跡。
每時每刻,這座城市都在發生積極向上的變化、令人驕傲的進步,一批產自濟南的新產業、新業態、新模式走在世界前列,一批領先全國的效能革命、創新政策、惠民承諾贏得民心。這樣的“新濟南”通過媒介傳播、口口相傳,匯聚成了“走在前列、揚起龍頭”的強有力正能量,激勵著近900萬濟南人不斷攀高峰、征遠程。
“新濟南”創新不止,迸發廣闊生機。去年以來,各大媒體敏銳捕捉到濟南經濟發展實現歷史性突破諸多細節,從一個企業、一項政策入手,破譯濟南爭先進位的成功密碼。人民日報海外版以“新動能,助力中國經濟提質增效”為題,抓取齊魯制藥生物醫藥產業園單抗原液車間鏡頭,展示了小車間輕松實現了數千萬甚至上億元產值的巨大動能。新華社《濟南出臺政策扶持非公有制企業發展》一文認為,濟南出臺34條支持非公有制經濟健康發展的政策措施,瞄準了制約非公有制企業發展的“病根”。
“新濟南”鉚足勁頭,打造品質之城。提升功能品質不停歇的濟南對標現代化國際大都市,不斷提升著人民群眾的自豪感、榮譽感、歸屬感。去年以來,持續關注“泉城”首條地鐵全線貫通、智慧交通解決治堵難題、新型智慧城市建設、“泉·城”申遺全城參與等重大事件,人民日報、新華社、中新社等媒體紛紛進行深度報道,推出《綠色過年 環境更好》、《防霾口罩“失寵記”》、《智慧交通巧解城市出行難題》、《“天下第一泉”趵突泉連續噴涌15年》、《老舊住宅加裝電梯政府財政每部最高補貼22萬元》、《國際智庫獻策濟南打造“現代品質之城”》、《“最大公約數”這樣求解——濟南建兩千三百多個協商議事機構,讓群眾有事好商量》等一批重磅稿件,讓全國乃至世界受眾了解奮斗不止、為民愛民的新濟南。
“新濟南”擔當作為,干事創業熱情高漲。當下的濟南,“只要想干,就有舞臺;只要敢干,就有支撐;只要干成,就有獎勵”。對全市干部雷厲風行、快干實干的精神狀態、務實作風,中央媒體更是持續報道。去年6月22日,《人民日報》刊發題為“讓干部甩開膀子邁開步子”的文章,重點報道了濟南在激勵干部擔當作為方面“優先提拔重用、物質上獎勵、精神上褒揚”的做法。去年8月8日再次聚焦“干部狀態”,報道了濟南探索年輕干部教育新模式的良好效果。去年9月14日又推出《濟南加強制度建設 營造干事創業氛圍——為擔當者擔當 讓實干者實惠》一文為濟南點贊。
一個真實、立體、全面的濟南愈來愈具有親和力、感染力、影響力。當濟南故事兼具“國際范兒”與“濟南味兒”,這些激勵人心的城市精神、鼓舞斗志的城市文明、現代化國際大都市的形象就能跨越種族、文化和地域的藩籬,潤物無聲地融入國內外受眾的腦海。
700多年前,意大利著名旅行家馬可·波羅把濟南推介給了世界。他在游記中這樣贊美濟南:“這個地方四周都是花園,圍繞著美麗的叢林和豐茂的果園,真是居住的勝地。”彼時的濟南,與世界的距離還很遙遠。
700多年后的今天,泉韻古城勇立濤頭,早已不僅僅是一方宜居之地,更是一座通達之城、魅力之城、重商之城、活力之城、創新之城。濟南擁抱世界、融入世界,世界關注濟南、走近濟南,“濟南故事”已經愈發精彩且不可或缺。
春盈山河,潮涌泉城。奮進的濟南勠力同心、砥礪前行,相信未來的濟南故事定能更加光彩奪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