填補國內外產業領域空白的中藥制劑項目加速推進;多座“億元樓”競相崛起;豐盛的文化產業設施涵養城市厚重的人文內涵;在生態創建方面堅定前行,寫下對“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有力注腳……泉城大地上,產業轉型升級的新動能一再釋放、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的潛力愈發巨大。
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現第一個百年奮斗目標,是黨向人民、向歷史作出的莊嚴承諾。當歷史的車輪行駛至2020年,緊扣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各項目標任務,濟南市正在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堅定不移貫徹新發展理念,勠力同心、銳意進取,用實干和奮斗吹響決戰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邁向全新發展征程的嘹亮號角。
新產業提速轉型升級步伐
“我們的主營產品‘復方黃柏液涂劑’是國家中藥保護品種,屬于治療外傷潰瘍的前沿用藥,產品填補了國內外用清創復方中藥制劑的空白,還被納進了國家醫保用藥目錄。”介紹起產品的功效時,山東漢方制藥有限公司副總經理王春禾臉上寫滿了驕傲。
位于濟南濟北經濟開發區的漢方制藥,自2004年6月落戶濟陽以來,產值已經從成立初期的幾百萬元增長到2019年的4.6億元,預計今年有望達到5億元。企業計劃投資新建的漢方制藥中藥制劑綜合產業園項目,已被列入全省新舊動能轉換優選項目,預計全部建成投產后將實現營業收入40億至50億元。
企業的蓬勃發展,正是濟陽區近年來不斷譜寫經濟高質量發展新篇的真實寫照。僅在去年,濟陽的主要經濟指標就呈現出穩中有進、進中向好的強勁態勢,不僅首次在國內一線城市舉辦大型招商推介會、首次在境外設置招商代辦處,還新簽約合同投資額1231.6億元的項目65個……全區經濟社會發展邁向了更高階段。
如今,在濟南市的各個區縣,這種經濟發展的強勁勢頭都真實可感。在歷下區,2.5億元產業發展引導資金的設立,真金白銀地推動新興產業加速布局,全區“億元樓”達35棟,泉城路、寬厚里更是成為引領全市旅游消費的新高地;在市中區,招商引資成為促進區域經濟發展和決勝全面小康的最佳戰略突破口,日前落地的山東安可區塊鏈產業發展研究院,成為全省首個集技術研發、成果轉化、產業培育為一體的創新創業綜合平臺,通過搶先布局區塊鏈產業,助推新舊動能轉換,帶動了全區乃至全市新產業、新業態、新模式的發展。
豐富配套塑造城市多彩“人文封面”
今年65歲的李如今,是槐蔭區西客站片區的一名回遷居民。伴隨著西部新城的開發建設,他從最初的農家院搬進了整齊劃一的樓房。對他而言,發生改變的不僅是居住方式,還有精神生活。在大劇院看演出早已成為了習慣,“演出票價很親民,而且環境好、服務也周到,比在家看電視可有意思多了。”
擁有山東省會大劇院、濟南市圖書館、濟南市美術館、濟南市群眾藝術館等文化配套場所的槐蔭西部新城,一定程度上肩負起了塑造這座城市“人文封面”的重任。在省會大劇院看演出,已經成為越來越多市民的生活習慣。記者了解到,每年有近20萬人次的觀眾走進省會大劇院觀看演出、參與活動,演出活動的平均上座率在85%以上,近年來更是每年保持著5%的遞增幅度。而圖書館、美術館、群眾藝術館每個周末節假日同樣熱鬧非凡。
不久前,伴隨著“穿越時光:從馬可波羅時代到當代藝術”的歐美藝術大展,濟南時光藝術之城開館,在西部新城,觀看畫展成了一種新時尚。眼下,省會文化藝術中心、榮寶齋文化藝術廣場、印象濟南等文化產業機構發展日漸成熟,世博華創設立山東省影視動漫版權交易中心,石敢當摩崖藝術博物館落戶……蓬勃發展的文化產業,正在激發出這座城市昂然奮進的無窮活力。
制度創新擦亮生態環境底色
“每天早上來新建的公園跑跑步、呼吸一下新鮮空氣,身心愉悅。這幾年,商河的環境真是越來越好。”商河縣城鑫源小區居民李月是晨跑愛好者,今年“五一”前后,商中河生態景觀整治青年路至富民路段竣工開園,讓她的晨跑開始變得“綠意盎然”。
2019年11月14日,生態環境部公布了第三批國家生態文明建設示范市縣,商河縣榜上有名。近年來,通過生態環境、生態經濟、生態制度建設“三管齊下”,商河創建國家生態文明建設示范縣取得積極進展,也日漸擦亮了全市的生態底色。
商河在全市率先成立生態環境保護委員會并創新性成立涵蓋大氣、水、土壤等重點環境監管行業的11個專業委員會,成為全市生態環境管理制度的一大創新。在生態環境方面,通過實施藍天、碧水、凈土三大保衛戰,不斷厚植生態環境底色;在生態經濟方面,打造以現代農業為基礎的生態循環農業示范區,并榮獲“山東省生態循環農業示范縣”等稱號,使得全縣生態創建的步伐越來越堅定,越來越有了底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