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rike id="ymyim"></strike>
  • <abbr id="ymyim"></abbr>
  • <ul id="ymyim"></ul>
    <abbr id="ymyim"></abbr>
    <ul id="ymyim"></ul>
    <fieldset id="ymyim"><menu id="ymyim"></menu></fieldset>
  • <fieldset id="ymyim"><input id="ymyim"></input></fieldset>
    <ul id="ymyim"><sup id="ymyim"></sup></ul>
    <strike id="ymyim"></strike>
    2025年03月31日 星期一

    更加自覺地走科學發展道路

    發布日期:2012-04-27

    信息來源:

     

    在復雜的國內外經濟條件下,我們要有效解決前進中遇到的各種矛盾和問題,保持經濟平穩較快發展,必須堅定不移地堅持發展是硬道理的戰略思想,更加自覺地走科學發展道路。

    當前,國際金融危機繼續擴散和蔓延,我國發展的外部條件更趨復雜。在一個時期內,我們將突出面臨國際金融危機影響持續加深、全球經濟增長明顯放緩的壓力,突出面臨外部需求顯著減少、我國傳統競爭優勢逐步減弱的壓力,突出面臨國際競爭日趨激烈、投資和貿易保護主義上升的壓力,突出面臨人口資源環境約束不斷增強、轉變經濟發展方式要求更為迫切的壓力。能不能化壓力為動力、變挑戰為機遇,保持經濟平穩較快發展,關鍵在于我們能否抓好科學發展這個主題和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這條主線,更加自覺地走科學發展道路。

    以科學發展為主題,是時代的要求,關系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全局。我國仍處于并將長期處于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發展仍是解決我國所有問題的關鍵。堅持發展是硬道理的本質要求,就是堅持科學發展。

    走科學發展道路,是與國際經濟發展趨勢相一致的。當今世界正處于大變革大調整之中,經濟轉型和結構調整成為國際大趨勢。中國經濟和世界經濟已高度融合,在經濟全球化、區域經濟一體化、貿易自由化的大背景下推進現代化建設,必須緊緊把握這一趨勢,這是我們塑造國際競爭新優勢的基本條件。不追求科學發展,不僅長遠發展不可持續,而且當前平穩較快增長也難以保持。現在,我國經濟規模已位居全球前列,但人均國民收入仍排在世界百位左右,發展中不平衡、不協調、不可持續問題依然突出,傳統的增長模式難以為繼。中國要實現經濟長期平穩較快發展,必須推進經濟轉型和模式創新,努力實現科學發展。

    實現科學發展,首先必須牢固樹立科學發展理念,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科學發展觀,是對黨的三代中央領導集體關于發展重要思想的繼承和發展,是馬克思主義關于發展的世界觀和方法論的集中體現,是同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既一脈相承又與時俱進的科學理論,是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指導方針,是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必須堅持和貫徹的重大戰略思想。我們必須從理論和實踐的結合上深刻理解和全面把握科學發展觀的科學內涵、精神實質、根本要求,進一步把科學發展觀轉化為推動科學發展的堅強意志、謀劃科學發展的正確思路、領導科學發展的實際能力、促進科學發展的政策措施。要深刻把握科學發展對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提出的新要求新課題,以寬廣眼界審視發展,以戰略思維謀劃發展,以辯證觀點推動發展,既要著力解決當前發展中遇到的突出矛盾和問題,又要標本兼治、著力增強科學發展后勁。

    實現科學發展,關鍵是要確立和實施科學發展方式。科學發展觀,第一要義是發展。走科學發展道路,必須把加快轉變發展方式、增強發展可持續性作為一項緊迫的戰略任務切實抓緊抓好。擴大內需是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基本要求和首要任務。調結構、轉方式,很重要的就是調整和轉變需求結構。經過30多年改革開放,我國已經成為世界第一出口大國,貿易依存度高于世界許多國家。隨著全球貿易保護主義抬頭,擴大出口遇到越來越多的摩擦、壁壘和障礙,國際競爭更趨激烈。國際經驗表明,無論是發達國家,還是發展中國家,大國經濟發展主要是靠內需。只有立足擴大內需,才能使我們的發展立于不敗之地。

    推動科學發展,要更加重視實現好、維護好、發展好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科學發展觀,核心是以人為本。民生連著內需、連著發展、連著公平。保障和改善民生,既拉動消費,又增加投資,是擴大內需的重要舉措和有效途徑。目前我國人均國內生產總值已達5000美元,人民群眾對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需求日益增強,民生領域巨大的內需潛力會持續加快釋放。而且,加大民生投入,本身就是結構調整,是轉方式的應有之義。要適應群眾的新期盼和形勢的新要求,把民生工作放到經濟工作的重要位置,把重大民生工程擺在發展工程的優先序列,努力在保障和改善民生上取得新成效。只有把發展成果體現到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需要、促進人的全面發展上,科學發展才能成為全黨全國各族人民的自覺行動。

    解決中國一切問題的關鍵是發展,發展必須轉方式,而轉方式最大的瓶頸制約在體制機制障礙,許多方面不改革就難以轉變和發展。我國改革已進入攻堅階段,面臨的都是難啃的“硬骨頭”,必須以更大的決心和勇氣推進改革。只有把發展與改革更好地結合起來,統籌謀劃改革思路和舉措,加強改革的頂層設計和統籌協調,尊重基層和群眾的首創精神,在深化改革開放上取得新突破,才能更好地走科學發展之路。因此,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要繼續把改革創新精神貫徹到治國理政各個環節,毫不動搖地堅持改革方向,提高改革決策的科學性,增強改革措施的協調性。要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推進各方面體制改革創新,加快重要領域和關鍵環節改革步伐,全面提高開放水平,著力構建充滿活力、富有效率、更加開放、有利于科學發展的體制機制。
     

    編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