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3月3日,濟東智造新城項目正式開工,章丘區“一帶兩城”格局初顯;
2018年3月18日,刁鎮中小企業創業創新園項目開工,章丘“工字形”發展框架打開了新局面;
2018年3月28日,明水古城開工建設,全球首席泉水生態文化標志區將以獨特之姿展現在世人面前。
同時,“加快實體經濟發展20條”出臺;6月1日前全面實施“零跑腿”、“只跑一次”和“你不用跑我來跑”事項清單制度……
章丘產業“強筋壯骨”動能越來越足。“凝心聚力抓產業,牢牢抓住‘實體經濟’這個經濟發展的主引擎,打好產業轉型組合拳,勇做動能轉換排頭兵。”章丘區委副書記、區長韓偉信心滿滿。
抓產業做好三篇文章
“凝心聚力抓產業怎么干?”章丘區委書記劉天東表示,主要做好“吐故、做強、納新”三篇文章。
吐故,就是堅決淘汰落后產能。在全面取締煤礦、采石場、粘土礦后,僅去年該區就清理取締了“散亂污”企業1549家,拆除52個石灰窯、83家磚瓦廠;今年還將對鑄鍛產業進行全面提升,實現對新四環范圍內的“散亂污”企業全面清理、老園區的低端低效企業全面退出。
做強,就是做好實體經濟的優勢牌和特色牌,樹立“定海神針”。以重汽為龍頭,建設汽車裝備配套產業園,拉長產業鏈;加快新升實業、華凌電纜、華民鋼球等骨干企業提檔升級。借助昊月樹脂、明晟化工等隱形冠軍,篩選一批優質小企業,培育章丘的小巨人企業、獨角獸企業。
納新,就是抓產學研合作。近日,章丘區與教育部、清華大學、北京大學、北京交大、上海交大、復旦大學等進行洽談,積極推動引進一批好項目。一些研究生院、產學研機構正在加快落地。依托明水古城、華僑城等文旅項目的拉動,章丘正在不斷豐富高端商務、康養居住、樓宇經濟、總部經濟等都市業態,培育經濟發展新的增長極。
“筑巢、騰籠”兩手都抓
項目落地有空間,企業發展有根基。“園區是實現產業騰籠換業和筑巢引鳳的平臺,更是新舊動能轉換、產業提升的主戰場。”韓偉表示,必須抓好筑巢工作。
“筑巢”,承接優質項目和搬遷企業落地。截至目前,哈工大機器人、山大地緯等4個項目已正式落戶濟南高層次人才創新創業示范基地;中小企業轉型發展示范園已與北京機電研究所中機公司等12家企業達成入園意向;生物醫藥孵化園已簽約入駐生物醫藥產業項目20個。章丘已啟動4個標準化園區建設,今年建設面積達60多萬平方米。
“騰籠”,為新動能提供空間。今年該區要完成460萬平方米的拆舊任務,完成赭山、桃花山的低端低效企業搬遷,為高端產業入駐提供空間。原來在明水赭山和繡惠桃花山工業園兩大老工業片區的100家經過篩選的企業將搬進新園區。在章丘,一些老企業有了再次創業、轉型升級的機會,另一些新產業、新業態、新模式等新動能也有了發展的空間。
“店小二”優化營商環境
“讓企業、群眾打分評價行政審批效能……”劉天東多次表示,“我們就是‘店小二’,章丘的‘放管服’改革要一步到位,改到群眾的心坎里去。”
目前,章丘正在拓展“互聯網+政務服務”,推行全流程聯審聯辦等措施,探索“一枚印章管審批”工作機制,努力實現讓企業和群眾辦事“最多跑一次”。6月1日前,章丘將全面實施“零跑腿”、“只跑一次”和“你不用跑我來跑”事項清單制度。
為讓企業留得住、發展得好,該區打造人才智力高地,每年為企業、高校提供數千套人才安居房,通過策劃院士團隊、千人團隊、頂尖人才章丘行活動,引入、培育、留下各類人才;發布“加快實體經濟發展20條”,由區財政拿出不少于2億元的資金,用于企業研發機構、科創平臺建設、引進吸納科技成果、企業上市扶持補助等諸多領域,形成政策疊加效應。
良好政務生態吸引更多投資者來此投資興業。章丘,在產業集聚發展、做強實體經濟的道路上愈發堅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