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業農村工作,說一千,道一萬,增加農民收入是關鍵。’我們牢記總書記囑托,以黨建引領產業發展,拓寬增收渠道,推進鄉村振興。”章丘區委副書記、區長韓偉說,撤市設區以來,章丘不忘初心、牢記使命,牢固樹立“農業是本體、農村是載體、農民是主體”的理念,圍繞“鞏固、增強、提升、暢通”,奮力打造鄉村振興齊魯樣板示范區。
產業振興讓農民腰包鼓起來
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打贏打好脫貧攻堅戰,是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發展思想”的具體體現,是廣大人民群眾的迫切愿望。
整合資金近2億元,實施產業扶貧項目149個,160個貧困村基本實現“五通十有”;圍繞“兩不愁三保障”,設置扶貧崗3500余個,減免醫療費794萬元,完成危房改造1983戶;“愛心之家”貧貧互助項目獲評全國精準扶貧推薦案例……章丘始終把脫貧攻堅放在突出位置,把貧困戶增收作為重點,增強“造血”功能,把扶貧與扶智相結合,改變貧困戶精神面貌,把改善人居環境作為重點,提升村民生活品質,確保了脫貧攻堅工作干在實處。
聚力脫貧攻堅,全面鄉村振興。章丘以發展都市精致農業為方向,以“新六產”融合發展為路徑,打造特色產業村200余個,省級旅游強鎮11個、特色旅游村19個,年收入過10萬元的村集體達到699個。
同時,堅持一產延伸、二產帶動、三產倒逼,章丘大蔥、龍山小米、高官甜瓜3個產業被列入濟南市“十大農業特色產業”,以“百脈泉”區域農產品公用品牌為龍頭、50多個社會知名品牌為支撐、250多個“三品一標”農產品為基礎的農業品牌體系初步建立;建立標準化種養基地,聯手三產推動文化、旅游、康養等產業深度融合,呈現出一、二、三次產業相加相連、融合發展的態勢。
打好旅游牌、富硒牌、規模牌,章丘打造五彩山村、花樣垛莊、齊魯古道、水鄉白云等10條農業精品線路,休閑觀光旅游農業示范點達到83家,帶動沿線130余個村莊增收致富。依托近60萬畝富硒土壤資源,拉長壯大“富硒N”產業鏈。突出章丘大蔥、龍山小米、高官甜瓜等“八大名品”,形成了南部旱作農業、中部精致農業、北部優質高效農業等五大片區、60萬畝特色產業的發展格局。
美麗鄉村讓文明鄉風吹進來
“接天蓮葉無窮碧,映日荷花別樣紅”是對章歷村的真實寫照。
碧綠的荷田勾勒出一幅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產業與城鄉融合發展的美好畫卷。
文明不文明,首先看環境。章丘圍繞“南部明山秀水、中部泉水特色、北部田園風光”總體思路,打造三德范村、章歷村、施家崖村等一大批國家、省、市級示范村,規劃建設7個省級、24個市級齊魯樣板示范村,整體推進三澗溪—吳家—朱家峪—濟東智造新城示范片區,打造以“鄉村振興動能轉換”為內涵的新時代“闖關東”文化集中展示區。
同時,章丘以全省新時代文明實踐試點區建設為契機,聚焦思想鑄魂、環境改善、移風易俗、家風建設、文化惠民五大工程,建成907個村級實踐站、17個社區實踐點、52個示范文明講堂、98個試點企業。建立“文化e點通”“文明實踐云”平臺,組建1301人的區新時代文明實踐志愿服務總隊和12支區直部門分隊、18支鎮街分隊、20支社會分隊,圍繞“講、評、幫、樂、慶”,常態化開展百姓宣講、醫療服務、法律咨詢、移風易俗等志愿服務活動,打通服務群眾最后一公里。
人才強區讓鄉村發展活起來
“總書記對我回鄉創業給予了充分肯定,讓我們更加堅定了在農村創業的信心!”回鄉創業人才、濟南源虎食品有限公司總經理王元虎在創業的同時,還在文祖街道黑峪村、湖南瀘溪宋家寨村設立扶貧基地,幫助100多名貧困戶脫貧,并探索農業新型發展模式,打造獨具特色的田園綜合體。
鄉村振興,人才是關鍵。章丘制定鼓勵回鄉創業22條、人才新政20條,創新引才、用才、育才、留才機制;建立人才振興公共服務系統,實施“雙百人才下鄉興農”行動,設置鄉村人才“一站式”服務窗口,落實創業扶持、人才安居、待遇保障等措施,加快扶持培養農業職業經理人、經紀人、鄉村工匠、文化能人和非遺傳承人;從新畢業大學生、農業鄉土專家、新型農業經營主體技術骨干、科研教學單位一線服務人員中招募特聘農技人員,吸引500余名人才回鄉創業,帶動就業過萬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