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4公里、縣鄉路提檔升級53.8公里、更新設置客運站點300個、養護大中修道路471公里、探索市場化公路養護模式、完成80%的“四好農村路”建設要求……回首這三年,章丘區城鄉交通運輸局成績單亮點滿滿。
近年來,在章丘大地上,四通八達的“四好農村路”像一根根“血管”,讓農村迸發出新的活力。沿著一條條連接十里八鄉的農村公路,農民群眾走出了一條條“脫貧路”“民心路”“幸福路”。
近日,深入章丘農村基層、走過田間地頭,探訪“四好農村路”建設成效,感受群眾便捷出行的喜悅,見證鄉村振興的新氣象。
建設好脫貧路 滿園美景關不住
春末夏初,章丘垛莊鎮西里虎村漫山遍野開滿了粉紅的芍藥花,游客們徜徉其中,嘖嘖稱贊。山村不大,僅有百余口人,坐落在山坳間,每年春夏時節,郁郁蔥蔥,暖風吹來,滿眼花海,群蝶飛舞,煞是美麗。
早年,村路是繞著山腳的羊腸小道,進出一趟村要兜上大半天,這滿園美景也就被關在了大山里。“道路不通,交通閉塞,山貨賣不出去,老百姓收入微薄,貧困帽子一直摘不掉。”談起以前的光景,村支部書記趙光學說。
去年十月,一條聯通鎮上的村道從“三趙線”鄉道延伸出來,打開了這片“桃源仙境”。
修路時節正值盛夏,工人們頂著160℃的瀝青熱浪,在烈日下加班加點趕進度。村里老少爺們看著心疼,送來冰鎮西瓜、綠豆湯,幫他們出起了義務工,半年時間,就順利建成通車。
“給咱修路是福氣,咱能不幫一把?”村民們說。
打開山門的西里虎,也吸引了不少尋覓慢生活的“城里人”,也讓這片小山村成了刷爆朋友圈的“網紅村”。村民們從中看到了“商機”,琢磨著怎樣把“高人氣”變成“高收益”,種起了蘋果、桃樹,養起了蜜蜂,這里的優質土特產品紛紛走出大山,成為垛莊鎮一張靚麗的名片。
近年來,區城鄉交通運輸局本著“公路圍著產業建,產業圍著公路轉”的原則,對橫貫章丘南部山區的“三趙線”進行了提檔升級,對原有破損路面進行了重新鋪設,設置了護欄、種植了綠化苗木,還設置了300處“會車點”,極大改善了村民出行。
“‘四好農村路’打通了鄉村振興‘出’與‘進’的‘雙向道’,縮短了路,拉近了心,為鄉村全面振興打下堅實基礎。”區城鄉交通運輸局黨組書記、局長李良港說。
運營好“民心路” “齊魯古道”煥新生
平坦的水泥路面干凈整潔,道路兩側是低矮的灌木叢,每隔幾步是一株黃金槐,再往外便是綠油油的麥田。一輛208路緩緩駛來,停在“三德范村”站牌下,清新自然的鄉村風貌讓人心曠神怡。
這條縱貫三德范村的“主干道”,早在春秋戰國時期就是連接齊國和魯國的交通要道,有2500多年歷史。作為老章萊路,它承載了幾代人的回憶。
“以前都是水泥路,年久失修,坑洼不平,雨天褲腿全是泥,晴天都是揚塵,每天都要擦鞋。”土生土長的村民宋繼珍大娘說。從去年8月開始,僅僅2個月的時間,破舊不堪的水泥路搖身一變成了嶄新的柏油路,還比原先寬了2米。她的兩個閨女在章丘城區生活,過去公交只通到鎮上,現在直通到家門口,票價只需2元,平日里她經常把家里的土雞蛋帶給外孫女,看著孩子的歡笑,這讓她心滿意足。
近年來,區城鄉交通運輸局加快城鄉公交一體化再提升。投資1.32億元,購置327輛公交車,新開通(延伸)公交線路35條,新增站點846個,新增運營里程926公里。截至目前,全區共有555臺營運車輛、54條公交線路,包括12條城區公交線路、15條城鄉公交線路、12條鎮村公交線路、3條晚間公交線路、2條通勤(定制)公交線路、5條大學城專線快車公交線路。公交站點、營運里程大幅提升、年載客量也由之前的1000萬人次提升到3000萬人次。濟南章丘間有城際公交線路5條,定制公交3條,運營車輛39輛,年載客460萬人次。
“目前,‘城區、城鄉、鎮村’三級公交網絡體系建成,清潔能源和新能源公交車占比達85%以上,公交線網和站點布局更加科學合理,全區貧困村、行政村實現100%通達公交。”李良港說。
保養好幸福路 縣道配上“路保姆”
“三分建,七分養。”在建好農村道路的同時,后期養護、運營同樣重要。
“玉米粒大小的石子都不能放過。”養路工部憲君說。部憲君今年71歲,是垛莊鎮西庵村村民,負責“三趙線”上2公里的道路養護。每天上午和下午,他都會騎著電動車來回轉悠,用鐵锨和掃帚把道路清掃得一塵不染。
“現在來旅游的人越來越多,咱的養護得及時跟上,也算為村里發展出一份力。”他笑著說道。雖然部憲君年過七旬,但談起道路管護,他頭頭是道,刮風下雨、重型車輛對道路和地基的影響,他了然于胸。
這幾年,章丘區農村公路迅速發展,路面等級和通達能力不斷提高,但只修不養,路修得再好也是枉然。區城鄉交通運輸局積極探索農村公路中縣道養護管理改革辦法,按照“縣道縣管、鄉村道鄉村管”的原則,通過招投標確定了“章丘金通路橋”專業化縣道養護單位,提高養護機械化水平。
對一線養護人員加強安全教育培訓力度,上路作業嚴格配齊裝備,定期開展養護安全管理檢查,提高安全操作和應急處置能力。如今,疫情期間,金通路橋在區城鄉交通運輸局的指導下,一手抓防控,一手抓生產,對170公里縣道投入70余名養護工人,進行常態化養護,每天對負責片區進行路面清掃、清理邊溝涵洞、清理雜草等,對路肩、邊坡進行整修,及時清除路面兩側雜草,并進行灑水作業,控制揚塵污染。對車輛撒漏嚴重的路段,購買專業清掃車實施機械化養護。
“通過專業化隊伍的養護,農村公路的路面干凈了,道路坑槽減少了,極大地方便了百姓的生產生活,改善了鄉村的發展環境。下一步,區城鄉交通運輸局將繼續加大道路養護工作力度,為百姓安全出行、農村公路良好通車提供有力保障。”李良港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