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rike id="ymyim"></strike>
  • <abbr id="ymyim"></abbr>
  • <ul id="ymyim"></ul>
    <abbr id="ymyim"></abbr>
    <ul id="ymyim"></ul>
    <fieldset id="ymyim"><menu id="ymyim"></menu></fieldset>
  • <fieldset id="ymyim"><input id="ymyim"></input></fieldset>
    <ul id="ymyim"><sup id="ymyim"></sup></ul>
    <strike id="ymyim"></strike>
    2024年12月19日 星期四

    2020年章丘區重點項目建設觀摩會舉行

    發布日期:2020-12-28

    信息來源:濟南日報

      項目結碩果,沙場秋點兵。12月25日至26日,2020年章丘區重點項目建設觀摩評議活動舉行。
      兩天時間,33個項目,一路上,邊聽邊看、邊走邊議,產業項目你追我趕、趕超發展的態勢令人鼓舞、催人奮進。工業類項目22個、產業園區及科創平臺項目類2個、農業類項目5個、服務業項目2個、民生及基礎設施類項目2個,呈現出“推進快、內容實、項目新”的特點,既展現了工業強區、大抓工業的內涵,也體現出宜工則工、宜農則農、宜游則游的工作實效。
      筑牢發展“基石”
      “今年以來,面對新冠肺炎疫情的嚴重沖擊,章丘上下眾志成城、攻堅克難,統籌推進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全面做好‘六穩’工作,突出抓好‘六保’落地,實體經濟逆勢上揚,主要經濟指標全面完成,各項工作開創了新局面、取得了新成績。”章丘區委副書記、區長邊祥為說。
      走進科興生物谷項目,一派繁忙景象。前三季度實現銷售收入8.9億元、利潤1.37億元,并于12月14日成功上市科創板。二期藥物生產基地改擴建、研發中心升級兩個項目達產后,預計實現年收入20.1億元。中材人工晶體研究院遷建項目擬在五年內從北京遷至章丘,建設國家級人工晶體科技創新平臺和人工晶體產業化示范基地,投產后可實現年產值22億元、利稅1.8億元,并通過與山大晶體院等單位合作,形成以晶體為主攻方向的新材料產業集群。
      傳統產業“老樹發新枝”,新興產業“新芽成大樹”。維思電子科技、中央廚房、迅風電子、山東能源非金屬研發等“老樹發新枝”項目,體現出產業發展新的生機活力。迅風電子風光儲充一體化項目達產后預計可實現年產值6億元;章力機械牽頭制定省級高速數控鉆床標準,近三年稅收年均增幅高達63%;華東風機擁有國家專利30項,磁懸浮鼓風機躋身全國三甲;宇龍機械在11個國家注冊馬德里商標,在15個國家設立辦事處,產品在國際上具有較強競爭力;鑫木汽車配件公司與重汽合作建設重汽配套產業園項目,今年可實現銷售收入5億元,利稅3000萬元。華潤雙鶴研發中心和中試基地項目,年產值可增加5億元,稅收增加5000萬元。圣泉集團新能源項目進入量產階段,可實現鈦酸鋰電池年產能100萬支;高端酚醛樹脂復合材料項目,建成后可將圣泉酚醛樹脂總產能躍升至世界首位,新增銷售收入28億元、利稅6億元。
      高水平科創平臺是高質量發展的強力引擎。房德科創材料科學城項目,以全國軍民融合專業產業園標桿項目和全省新舊動能轉換示范園區的目標定位吸引了觀摩者的目光。項目以新材料、氫能技術為主導產業,僅半年時間就實現17棟建筑封頂,現有11家企業簽約入駐,一期投產后,可實現年產值15億元,稅收1.5億元。工業互聯網平臺大數據中心,采取互聯網+工業品采銷一體化運營,打造工業互聯網新動能賦能集散地。
      313個重點項目完成投資500億元,區級領導外出招商20余次,組織集中簽約3次,累計簽約項目69個,總投資544.3億元,引進市外投資106.9億元、增長28.3%,實際利用外資1.9億美元、完成率118%……章丘以深化明水國家經濟技術開發區改革為動力,以高標準規劃建設“四大走廊”為引擎,以放大山大龍山校區(創新港)引爆效應為重點,加快建設山大科創城、山大校友會產業園建設,打造科技創新策源地和產城融合標志區;抓住項目建設這個“牛鼻子”,推進一批投資體量大、輻射帶動強、科技含量高的項目,瞪羚企業、高新技術企業、隱形冠軍、專精特新企業競相迸發;在全市率先出臺復工復產12條,全面落實穩崗惠企各項措施,設立企業家日,建立問需“早餐會”制度,工業經濟強勁發展,預計全年可實現生產總值985億元,工業總產值1320億元,榮獲2020年全國百強新城區第49位、全省打贏污染防治攻堅戰先進區。
      工業項目支撐有力,產業轉型成效明顯,在高質量發展的藍圖上,章丘堅定不移、鍥而不舍抓產業項目,實現產業“強鏈”“補鏈”“延鏈”,培育了發展新動能,贏得了競爭新優勢。
      播撒融合“種子”
      12月17日,文化和旅游部正式公布第二批國家全域旅游示范區名單,章丘喜獲殊榮,掀開了旅游發展新篇章。
      文旅融合,是全域旅游的內生動力。9月27日,華僑城集團在繡源河畔傾力打造的山東文旅新地標——濟南華僑城國際濱水旅游度假區首期項目華僑城歡樂薈正式亮相,央視重磅文博探索綜藝《國家寶藏》展館同步開館,運用多媒體數字交互技術,將一件件珍貴的國寶呈現在游客面前,講述國寶背后的中華文化之魂。非遺薈、藝術展示中心、華僑城品牌館……豐富的展品讓人目不暇接,沉浸式的體驗令人贊嘆不已。
      一個項目,強勢帶動了文旅產業發展。而華僑城項目對地方經濟的拉動作用,恰恰是章丘抓項目促融合的一個縮影。
      在章丘,從南到北,產業融合形成了遍地開花、百舸爭流的喜人局面。省級田園綜合體和濟南市重點建設項目——官莊泉城百花園項目,占地1.67萬畝,
      以花海景觀和鄉村風貌為依托,以現代農業轉型、一二三產深度融合為目標,致力構建花卉苗木種植、培育、交易、加工及觀光、休閑一體化發展的田園綜合體,成為泉城濟南一道靚麗的風景。
      文祖薯立方薯鑫農業綜合體項目,以齊魯古道為軸,將農業與扶貧、文旅等深度融合,種植紅薯2萬畝,帶動13個貧困村、600余戶貧困戶穩定脫貧。曹范日月升包裝有限公司產業扶貧項目整合利用扶貧資金在15個村建立扶貧加工車間,把崗位設在了群眾的家門口,實現了就地就近就業。垛莊食用菌種植研發產業扶貧項目,利用山區資源優勢,發展黑皮雞樅菌種植,通過與村級建立利益聯結機制,為山區6個村、200余名貧困戶穩定脫貧提供了有力支撐。
      “黃河之戀”田園綜合體及北房社區建設項目,挖掘黃河灘區生態環境、自然景觀資源,打造宜游、宜玩、宜賞、宜體驗的現代田園體驗區,并與山東供發、正大等龍頭企業合作,采用“稻蝦、稻蟹、稻鱉”共生立體種養模式,推動“水稻+”產業綠色優質高效發展。寧家埠富硒農產品種植基地占地1100畝,利用富硒土壤這一寶貴資源,建成蔬菜大棚60多個,打造集采摘、觀光、休閑等于一體的現代農業隆起帶。
      ……
      章丘牢記習近平總書記囑托,以城鄉融合發展試驗區建設為契機,高標準打造鄉村振興齊魯樣板,章丘大蔥、龍山小米、高官甜瓜等“八大名品”質效齊升,舉辦2020鄉村振興電商節,直播經濟加速發展,人居環境整治三年行動圓滿收官,2個齊魯樣板示范片區、5個省級美麗鄉村示范村、24個市級齊魯樣板村全面建成,各級各類樣板村莊達到223個,獲評“中國生態富硒之鄉”,入選省部共同打造鄉村振興齊魯樣板示范縣暨率先基本實現農業農村現代化試點縣,城鄉融合發展活力增強。
      一批項目著眼推進鄉村振興、補齊民生短板、提升城市品質,展現的是黨員干部認識的轉變、思想的解放、擔當的責任、實干的精神。如今,章丘正以奮進之姿繪就融合發展最美的畫卷。
    編輯:時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