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rike id="ymyim"></strike>
  • <abbr id="ymyim"></abbr>
  • <ul id="ymyim"></ul>
    <abbr id="ymyim"></abbr>
    <ul id="ymyim"></ul>
    <fieldset id="ymyim"><menu id="ymyim"></menu></fieldset>
  • <fieldset id="ymyim"><input id="ymyim"></input></fieldset>
    <ul id="ymyim"><sup id="ymyim"></sup></ul>
    <strike id="ymyim"></strike>
    2024年12月19日 星期四

    歷城區打造陽光民生救助體系推動社會管理創新

    發布日期:2011-08-29

    信息來源:

    近年來,歷城區堅持把保障和服務民生作為推動社會管理創新的突破口和落腳點,以打造快速高效、全面覆蓋的陽光民生社會救助體系為載體,大力加強對弱勢困難群體的救助幫扶,最大限度地增加和諧因素、減少不和諧因素,確保了廣大群眾共享改革發展的成果,有力維護了社會穩定。

    一、以信息化手段為支撐,不斷提升社會救助管理精細化水平。依托現代科技手段,自主開發建立了包括2.13萬戶、4.63萬名困難群眾基本信息的動態數據庫和救助成果信息數據庫,設立了困難群眾貧困指數和需救助指數,自動對困難群眾各類基本信息和困難情況進行分類建檔和綜合排名,為各街鎮、各部門實施救助提供了科學客觀的依據。誰家更困難、誰家急用錢,通過數據庫查詢一目了然,有效避免了人為因素的干擾,確保了救助活動在救助對象、救助標準、救助內容等各個方面的公平公正公開,實現了社會救助的陽光運作、精細化管理。2009年以來,依托救助信息數據庫,全區先后實施了陽光助學、就業援助、醫療救助、養老服務、民生安居、應急救助等六大民生救助工程,各級投入救助資金1.24億元,救助各類困難群體30.79萬戶次、40.16萬人次。

    二、以機制建設為核心,推動社會救助工作規范運行。建立了社會救助三項機制,讓困難群眾享受到了更多更好的救助服務。一是條塊聯動機制。在區一級設立了陽光民生救助服務中心,在42個街鎮、部門設立了陽光民生救助服務站,在641個村居設立了陽光民生救助服務點。在此基礎上,將分散在民政、勞動、教育、衛生、殘聯、工會、慈善等20多個部門的5大類20多項救助服務進行整合,統一歸口管理,實行救助計劃統一報送、救助標準統一發布、救助信息統一匯總、救助措施統一行動,有效避免了重復救助、多頭救助和救助遺漏,實現有限救助資源的最大社會效應。二是救助標準動態調整機制。根據經濟社會發展和財政狀況,適時提高城鄉低保標準,降低大病醫療救助門檻,把社會救助的各項標準與經濟發展、物價波動實時對接,有力提高了救助效果。三是應急救助機制。拓寬救助內容,在區和街鎮按照萬人萬元的標準分別設立了100萬元和90余萬元的應急救助基金,規范了應急救助的范圍、條件、標準、對象、程序,對遭遇變故、生活困難的群眾及時有效救助,送去“及時雨”,解決群眾最迫切的燃眉之急,受到了社會各界的高度評價。

    三、以嚴格監督為保障,確保社會救助各項措施落實到位。建立健全了社會救助四大監督機制,確保各項救助政策、措施、資金及時落實到位。一是加強組織監督。區、街鎮、村居逐級成立監督組織,聘請轄區內的人大代表、政協委員和政治素質高的社會人士作為“社會救助工作義務監督員”,不定期進行巡查督查。二是實行民主監督。對全區所有困難群眾的救助初審情況、審核情況、審批結果“三榜”公示內容,經過村居、街鎮兩級審核申報,區民政、殘聯等部門逐戶核實,街鎮會同村居兩委公示無異議后予以最終確定。三是強化輿論監督。開通陽光民生救助信息網,公開社會監督電話,及時聽取社會各界的意見建議。四是實行政府監督。把社會救助資金管理使用列入行政效能監察內容,定期監察督辦;區民政局、財政局、審計局、監察局定期組織深入各個街鎮,通過走訪救助對象、查看檔案資料等途徑,檢查救助資金的發放使用情況,確保社會救助工作深入健康發展。

    編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