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rike id="ymyim"></strike>
  • <abbr id="ymyim"></abbr>
  • <ul id="ymyim"></ul>
    <abbr id="ymyim"></abbr>
    <ul id="ymyim"></ul>
    <fieldset id="ymyim"><menu id="ymyim"></menu></fieldset>
  • <fieldset id="ymyim"><input id="ymyim"></input></fieldset>
    <ul id="ymyim"><sup id="ymyim"></sup></ul>
    <strike id="ymyim"></strike>
    2024年12月19日 星期四

    商河推行多元化廣覆蓋全過程的大調解工作機制

    “溫暖仲裁”助推經濟發展

    發布日期:2013-02-16

    信息來源:

    本報訊(通訊員 劉吉凱 見習記者 張龍)隨著實體經濟特別是工業產業蓬勃壯大,商河縣越來越多的農民、下崗職工進入了企業,搖身一變成為上班一族。但對于眾多的勞動者來說,一旦出現勞資糾紛往往不知所措。如今,商河縣勞動人事爭議仲裁部門依靠“苦口婆心、不厭其煩、仁至義盡、依法處理”十六字的實踐和“溫暖仲裁”的詮釋,多元化、廣覆蓋、全過程的大調解工作機制的推行,案前、庭前、庭中和庭后的調解力度的加大,真正成為勞動者的“維權之家”,全縣實現了勞動人事爭議的有序可控。今年以來,該縣立案受理勞動人事爭議案件41件,結案41件,結案率達100%,調解結案28件,共為職工挽回經濟損失達276萬元,案件仲裁無一件被法院訴訟結案所變更,有力地促進了勞動關系的和諧穩定和企業的健康發展。“溫暖仲裁”的打造中,仲裁員的審理態度更像是調解員,盡可能站在雙方角度替對方著想,卻又不失法律的公正。
    正是這樣一支掌握了“苦口婆心”、“不厭其煩”硬本領的隊伍,使仲裁取得了實際效果。“隨著學習培訓的常態化,我最大的感觸就是,仲裁員僅僅懂得業務知識是不夠的,還要有耐心,在方式上更要循序漸進。簡單粗暴的調解方式不可能帶來好的效果。”已在調解崗位上工作多年的專職仲裁員張國慶對于勞動人事爭議仲裁案件的調解工作也有了越來越深的體驗。
    在調解仲裁隊伍建設中,商河縣不斷規范仲裁員管理,積極組織仲裁員參加省、市舉辦的各種業務培訓,并邀請基層調解組織代表參加庭審觀摩,采取以開展庭審活動代訓的形式,提高調解員的勞動爭議預防處理能力和職業道德水平。在仲裁員的選擇上,則突出代表的廣泛性,將工會、用人單位、律師、主管部門等具有代表性的人員充實到仲裁隊伍,充分聽取各方面對案件的處理意見。目前全縣12個鄉鎮(街道)均已成立勞動人事爭議調解中心,全縣規模以上企業全部成立企業勞動爭議調解委員會,基層調解組織達到22個,配備調解人員達70余人,形成基層大調解工作格局,實現了將仲裁觸角深入基層,把矛盾爭議解決在當地。
    在商河,程序控制已然成為“溫暖仲裁”建設中的新標桿。翻開商河縣人社局2012年目標績效考核手冊,厚達55頁的考核細則將包括勞動人事爭議仲裁在內的各項工作細化到每個崗位甚至每個人、每一項步驟。按照ISO9001質量管理體系的要求,全局每年進行兩次內部質量審核,同時結合定期過程運行質量分析機制和反饋程序,確保各項工作的程序控制不出絲毫差錯。在勞動人事爭議仲裁工作中,商河縣以ISO9001質量管理體系建設為突破口,通過對每個崗位、每項工作科學策劃和實施有效的“過程管理”,有效減少行政機關服務的“質量缺陷”。把“以顧客為關注焦點”、“過程控制”等先進理念以程序文件、作業指導書、記錄和表單等載體進行文件化、條理化、系統化,做到審理程序合法、適用法律適當、仲裁裁決統一。并進一步完善仲裁庭合議、重大疑難案件集體會商和仲裁委員會委員例會制度和勞動人事爭議仲裁開庭程序,從而達到“程序公正,實體合法”的目標。
    該縣“溫暖仲裁”的打造還體現在最短的時間內幫助勞動者解決勞動爭議糾紛,緩解勞資雙方矛盾。堅持“快立、快辦、快結、辦好”的原則,采取案件分類處理、依法簡化、科學設計辦案程序,減少繁瑣環節,提高辦案效率。對涉及農民工等弱勢群體的爭議案件,開辟綠色通道,快速妥善處理。堅持調解關口前移,加大案外調解力度,對一些爭議事項簡單、明了、訴請標的少的案件采取暫不立案的辦法,而是向申請人發放《案前調解意向書》,由辦案人員主動邀請職工和用人單位進行面對面的溝通調解,向他們宣傳勞動人事法律法規,以此緩解雙方緊張關系,化解對立情緒,爭取相互理解和諒解。

    信息來源:濟南日報

    編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