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rike id="ymyim"></strike>
  • <abbr id="ymyim"></abbr>
  • <ul id="ymyim"></ul>
    <abbr id="ymyim"></abbr>
    <ul id="ymyim"></ul>
    <fieldset id="ymyim"><menu id="ymyim"></menu></fieldset>
  • <fieldset id="ymyim"><input id="ymyim"></input></fieldset>
    <ul id="ymyim"><sup id="ymyim"></sup></ul>
    <strike id="ymyim"></strike>
    2024年12月19日 星期四

    聚焦縣(市)區黨代會:實現“五個翻番、四個高于” 開啟濟陽科學發展新征程

    發布日期:2011-12-27

    信息來源:

    中共濟陽縣第十二次代表大會現場

    昨日上午,中共濟陽縣第十二次代表大會召開。記者了解到,濟陽縣將通過實施農業富民、工業強縣、三產興縣、民生優先“四大戰略”,以大手筆確定了未來5年的奮斗目標:
    五個翻番:地區生產總值、地方財政收入、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自營出口五項指標實現翻番,縣域綜合實力大幅提升。四個高于: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農民人均純收入、城鎮在崗職工工資和全縣民生支出增幅四項指標高于全市平均水平,人民群眾生活水平大幅提升。三個控制:人口自然增長率、城鎮登記失業率和萬元GDP能耗三項指標控制在市控范圍之內,發展質量和效益明顯提升。兩個優化:一是產業結構更加優化,二是發展環境進一步優化。一個前移:力爭通過五年的努力,在全省的位次實現大跨度前移,區域競爭力明顯增強。
    經濟總量實現倍增
    5年來,濟陽縣經濟總量實現倍增。初步統計,2011年全縣國內生產總值、地方財政收入分別達到220億元、8億元,是2006年的2.2倍、2.8倍,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5年累計完成510.4億元,是上一個5年的3倍。一產穩步發展,農業品牌效應逐步顯現。二產快速壯大,食品飲料、機械裝備、紡織服裝、電子信息等四大主導產業增勢良好,濟陽已成為山東省最大的食品工業基地和濟南制造業的重要組成部分。三產增速加快服務業對經濟增長貢獻率由2006年的17.5%提高到27.5%。
    5年來,濟陽縣老城改造、新區拓展、園區擴張快速推進,城市特色更加鮮明,功能和形象大幅提升,縣城建成區面積達到22平方公里。濟陽黃河大橋、濟南黃河三橋建成通車,省道248、249線和江太路、回孫路等縣鄉公路改造完成,城區、城際公交順利開通,融入濟南步伐進一步加快。
    5年來,濟陽縣對外開放水平進一步提高,5年累計實際利用外資2.3億美元,完成自營出口3.04億美元。對臺經濟實現新突破,實際利用臺資達到1.7億美元,是上一個5年的兩倍多,成為全省對臺招商的樣板。
    打造全國重要的食品加工基地
    濟陽縣圍繞轉方式調結構這條主線,將構建以現代農業為基礎、新型工業為主導、現代服務業為支撐的現代產業體系,形成持續強勁的發展優勢和競爭能力。
    著力推進農業現代化。按照“縣有精品園區、鎮有特色基地”的要求,大力發展特色農業,努力形成一批質量更高、品牌更亮、效益更好的區域特色板塊。高度重視農產品質量安全,力爭到2016年,全縣農產品標準化生產率達到80%以上。實施名牌帶動戰略,使“濟陽蔬菜”成為全省乃至全國最具影響力的知名品牌。
    加快推進新型工業化。推進產業集聚發展,實施重點產業發展“6411工程”,力爭到2016年,食品飲料、機械裝備兩大產業產值分別突破600億元、400億元,電子信息、紡織服裝兩大產業產值分別突破100億元,成為全省乃至全國重要的食品加工和機械裝備制造工業基地。強化項目扶持,做大做強旺旺、達利、安達、統一等龍頭企業,引進培育一批成長型企業,積極引導企業上市,力爭到2016年,形成20家以上主營業務收入過十億乃至過百億的大型企業集團,打造一批馳名商標、知名品牌。
    大力發展三產服務業。高標準做好商業網點規劃,加快建設大型農副產品交易市場,打造縣城商貿流通中心;深入實施“萬村千鄉”、“農超對接”等工程,改造提升鄉鎮配送中心和農家店檔次,整合農產品產地市場,擴大農村消費。發展壯大金融保險業,大力引進金融、證券、保險機構,積極發展擔保公司和小額貸款公司,扶持發展地方性金融機構,提高金融保障服務經濟發展的能力。加快發展物流業,圍繞建設區域物流中心目標,建成以工業產品、農副產品為核心,集公路、鐵路、空港運輸于一體的黃河以北最大的“旱碼頭”。
    高起點推動園區發展。以創建國家級開發區為契機,積極探索“大開發區”戰略,深入實施濟北開發區二次創業,統籌鄉鎮工業園區發展,使園區成為拉動區域發展的強力引擎。推進開發區規模擴張,加快“南拓、西進”步伐,完善基礎設施和配套功能,實現與回河、崔寨、孫耿等鄉鎮園區的對接融合。
    崔寨、回河將成濟南“北跨”重要載體
    濟陽縣積極承接省城“北跨”發展,通過分擔省會城市部分職能,做大城鎮建成區規模,完善功能配套,提升區域聚集能力,逐步形成布局合理、結構優化、功能互補、特色鮮明的新型城鎮體系。力爭到2016年,全縣城鎮化率提高到60%以上。
    優化城鎮發展布局。實現新老城區和工業園區的協調發展,道路體系、水利體系和綠化體系的有機統一,功能提升、產業支撐和人口集聚的同步發展,不斷加快中心城區規模擴張和品質提升。圍繞“一城三區”發展布局,結合三大片區產業發展,進一步優化城鎮規劃布局,加大城鎮建設力度,不斷完善功能、提升品質,努力實現與中心城區的對接融合,全力構筑以中心城區為核心、重點城鎮為支撐、新型農村社區為補充的城鎮發展格局。
    拓展城鎮發展空間。堅持新區開發與老城提升同步,加快中心城區開發建設,使縣城整體向南向西拓展延伸,不斷拉近與省會濟南的空間距離。把崔寨片區作為推進對接融合的“啟動點”,打造省城“北跨”載體平臺;將回河鎮作為推進對接融合的“關鍵節點”,加快推進與縣城和崔寨鎮的發展接軌、功能互補,實現濟陽縣與濟南在產業、信息、技術、人才等方面的“無縫對接”。
    提升城鎮承載能力。突出對接融合,加大與市區交通銜接的力度,協調推進軌道交通、黃河北鐵路等重大公共設施建設。搞好縣鄉村公路建設、維護和提升,完成城區道路框架體系,建成以縣城為中心,接軌濟南,連接城鎮的城鄉一體化交通網絡。
    3年建成一所綜合性社會福利中心
    在保障和改善民生上,濟陽縣將通過加強和創新社會管理,讓人民群眾生活得更加幸福、更有尊嚴。
    千方百計保障民生。進一步拓寬增收渠道,完善工資正常增長機制,構筑農村居民、城鎮職工和機關干部收入協調增長的格局。通過完善社會保障體系,不斷擴大社會保障覆蓋范圍,穩步提高保障水平,確保2016年之前實現城鄉職工、居民基本養老保險等各項保險全覆蓋。積極做好養老服務社會化工作,嚴格落實孤兒福利政策資金,利用3年左右的時間,在縣城建成一所綜合性社會福利中心。
    加快社會事業發展。堅持教育優先發展,推進城鄉教育均衡發展,努力打造公平、優質的“濟陽教育”品牌。深化醫療衛生改革,全面實施國家基本藥物制度,優化醫療衛生資源配置。
    加強和創新社會管理。積極推進社會管理工作創新,重點在加強流動人口管理等方面大膽探索實踐,推出一批新措施、新經驗,不斷提高社會管理水平。

    轉自:《濟南日報》

    編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