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實現黃河灘區遷建工作“搬得出、穩得住、可發展、能致富”的總目標,市扶貧辦主動作為,結合實際情況因地制宜采取措施,負責的黃河灘區貧困村及貧困戶已實現雙脫貧,探索形成了一系列脫貧攻堅做法和經驗。
黨建引領聚人心
石莊、新博士村位于平陰縣以北黃河灘區,屬于省定貧困村。為保證黃河灘區貧困人口穩定脫貧,平陰縣榆山街道積極抓黨建工作,凝聚人心。
針對這兩個村部分基礎設施年久失修、無法正常使用的現狀,駐村“第一書記”及街道相關部門爭取各級資金50余萬元,用于提升村級場所設施建設、建設文化大院、提升村居環境等。新博士村打造了建筑面積660平方米的黨建陣地,今年又增設了黨群服務中心,打造提升了黨員活動室。在提升硬件建設的同時,街道從加強班子黨性建設入手,通過在各村開展系列黨建活動,引入黨員積分制管理,提高黨員積極性,增強基層黨組織的凝聚力和戰斗力,做到發展黨建有抓手,脫貧攻堅有盼頭。
光伏發電助增收
石莊、新博士村自然資源貧乏,貧困戶大多為老、弱、病、殘,自我脫貧的能力不足,街道將光伏扶貧作為穩定脫貧、綠色脫貧的重要抓手,共爭取上級資金140萬元,建立了186.18KW的光伏電站。并網以來,石莊村共獲得村集體收益11萬余元,貧困戶收入1700元到5000余元不等;新博士村共獲得村集體收益6萬余元,貧困戶收入2100元到4800余元不等。
積分管理增動力
為提升貧困戶的“精氣神兒”,街道對貧困戶探索實施了“積分制”管理。圍繞“政策了解、幫扶認知、產業管理、自身發展、孝老敬親”5個方面,由幫扶人為貧困戶量化評分,每月一次進行打分,每季度對累計積分進行兌換。此外,通過“新時代脫貧攻堅講習所”分享積分心得、講述積分故事,提高貧困戶參與熱情。年終時,對貧困戶積分進行累加,積分靠前的可評為貧困戶勵志帶頭人,并給予相應獎勵。
親情是脫貧攻堅的“催化劑”。街道探索打造了“委托養老、牽手孝老、文明愛老、文化惠老”四位一體的孝善扶貧新路子,115位老人每月可獲得孝善扶貧基金200元,加上政府發放的養老補貼金每月120元,這樣老人每年生活專用費用達到了3840元。此外,村里建立日間照料中心、定期組織文化文藝下鄉、評選“好婆婆、好媳婦”稱號,真正讓老人生活得照顧、經濟有來源、精神受愉悅、晚年都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