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rike id="ymyim"></strike>
  • <abbr id="ymyim"></abbr>
  • <ul id="ymyim"></ul>
    <abbr id="ymyim"></abbr>
    <ul id="ymyim"></ul>
    <fieldset id="ymyim"><menu id="ymyim"></menu></fieldset>
  • <fieldset id="ymyim"><input id="ymyim"></input></fieldset>
    <ul id="ymyim"><sup id="ymyim"></sup></ul>
    <strike id="ymyim"></strike>
    2024年12月19日 星期四

    看長清加快發展的“落實路線圖”

    發布日期:2021-02-09

    信息來源:濟南日報

      2021年是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是“十四五”規劃開局之年,是長清區委確定的“有效落實加快發展年”,也是搶抓發展機遇、乘勢崛起騰飛的關鍵一年,此為天時。
      當前,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濟泰一體化和“西興”三大戰略疊加,為長清經濟社會發展帶來了前所未有的重大機遇,此為地利。
      長清要以怎樣的“人和”之勢構建新一年的發展格局?
      2月8日,剛剛作完政府工作報告,長清區委副書記、代區長肖輝在會議室接受采訪。他表示,站在新的起點上,長清要堅決扛起“西興”歷史使命,堅定不移將發展作為第一要務,全面建設現代化山水魅力中心城區,讓城市更靚、讓產業更強、讓消費更旺、讓環境更美、讓群眾更幸福。
      幸福都是奮斗出來的。再宏偉的藍圖,再飽滿的斗志也需要“有效落實”才能實現跨越發展。在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中,長清區新一年的奮斗路線圖已經清晰明了——
      堅持融合提升,放大發展格局
      做活大學城。完善基礎設施,盡快啟動大學路東延,著力補齊市政設施短板,增強大學城對人才的吸引力。推動融合發展,加快資源要素優化整合,引入政府資源、嫁接社會資源,引導駐地高校打破物理分隔,最大限度共享優勢學科和專業資源,共同構建沒有“圍墻”的大學城。加快成果轉化,引導優勢學科對接優勢產業,支持校企共建工程技術研發中心、科研成果轉化基地,實現各類創新要素在高校培育、向企業集聚,共同突破一批核心技術、關鍵技術。打造發展載體,按照政府引導、市場運作,分步實施、滾動發展的原則,加快園博園融合發展示范園、魯澳中醫藥產業研究院等科技成果轉化平臺建設,大力推動濟南西部創新園、美客小鎮、夢翔小鎮等創新平臺專業化、精細化、規模化,實現創新創業一體化發展。
      做強開發區。以開發區體制機制改革為契機,聚焦主責主業,進一步健全機制、理順關系,營造權責分明、高效有序的發展格局,將開發區打造成為濟南西部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的引領區,對接融入省會中心城區的支撐點,全區產業發展的主引擎、主陣地。提高產業能級,提高承載能力,對標國家級開發區標準,深入推進“畝產效益”評價改革。推進園區整合,整合開發區內齊魯智造谷、大學科研成果轉化服務中心等特色園區信息互通、資源共享。
      做美主城區。空間上更新,將老城片區作為匯聚發展動能、加快城市更新的關鍵引爆點,借助外力、激活內力、發掘潛力,加大高鐵智慧新城、東王、海子洼等重點片區開發力度,積極謀劃剩余城中村改造工作,打造日新月異城市面貌。布局上更新,深度落實“西興”戰略,全面對接融入省會中心城區,突出主城區、開發區、大學城三大城市組團商業服務、產業承載、產教研發功能定位,強化城市整體意識,推動融合發展、規劃引領、協調聯動。設施上更新,啟動公交樞紐站前期工作,實施金牛街東段、王府東街、大彥街西段等市政道路,做好區域內大西環、濟鄭高鐵、京臺高速、濟微高速相關工作,準備國道104拓寬改造前期事項,開展水鳴街、馬山路、中醫院三大片區老舊小區改造,建設各類公園6個,努力讓城市暢起來、美起來。管理上更新,精心雕琢城市微空間,運用好網格化、智慧化等方式手段,聚焦群眾關心關注的亂停亂放、戶外廣告、占道經營等“關鍵小事”,探索城市保潔服務外包,推動“行走城管+路長制”常態化,鞏固拆違拆臨成果,扎實推進生活垃圾分類,用網格管人,用數據管事,提高城市管理精細水平,讓群眾看到實實在在的變化。
      突出轉型升級,厚植發展底蘊
      提升產業質量。聚力打造建筑建工、壓力容器、醫養康養、醫療器械、食品加工、文化旅游六大產業鏈條。讓大的產業更強,讓強的產業更新,讓新的產業更優,讓優的產業更靚。
      抓好雙招雙引。轉變招商理念,牢固樹立服務本地企業也是招商引資的理念,大力支持現有企業新上項目、擴大產能、加大技改投入,做到與招商項目同等待遇、同享政策,助推現有企業做大做強。突出精準招商,確保全年引進市外投資增長20%以上。優化招商服務,落實“服務大使”工作機制,建立完善單一項目全程推進制度。確保招商實效,將落實保障要素作為招商簽約先決條件,制定招商引資項目評審工作制度,成立區招商工作委員會,細分招商領域,按照“全員招商、集體決策、專班服務、屬地推進”的工作思路,提高招商針對性和項目落地率。落實人才引進各項政策措施,全方位引進用好優秀人才。
      推進項目攻堅。今年全區安排重點項目133個,年度計劃投資303.1億元,其中市級重點項目17個,年度計劃投資104.6億元。專班化推進,實行“一個項目、一個專班、一個方案、一抓到底”,以強有力的推進措施確保項目落地見效。清單化管理,制定重點項目實施清單,明確每個項目實施主體、推進主體、保障主體以及投資節點、形象進度安排,做到一周一調度、一月一總結、一季一通報。全程化保障,全程跟蹤項目洽談、手續審批、土地辦理、開工建設、竣工驗收等重要環節,做到專人負責、專門研究、專題調度、專項督查。
      做強第三產業,釋放發展活力
      大力培育消費增長點。加快世茂綜合體、長清寬厚里等高品質購物中心和步行街建設,因地制宜規劃發展夜間經濟聚集區,積極打造15分鐘社區便民商圈。大力發展電商經濟,完善城市商業網點,打通農村物流網絡,支持龍頭企業開展連鎖經營,促進線上線下融合發展,方便群眾消費需求。
      大力發展生產服務業。強化政銀企合作,深入開展“政府搭臺,銀企唱戲”系列對接活動,積極引進設立私募股權和私募基金機構,運用資本的力量助力企業加快發展。依托韻達物流、長久重汽物流、壹米騰飛等企業,全面提升物流業專業化、信息化、集約化水平。大力發展農產品物流,加快濟南公益性農產品批發市場建設,確保果品區建成使用。
      大力發展文化旅游業。以全域旅游為目標,對旅游資源進行打包、整合和提煉,突出旅游特色,強化旅游配套,優化旅游服務,推動萬德、張夏、五峰山、馬山、雙泉等構建“大泰山旅游區”,爭創國家全域旅游示范區。
      深化環境治理,扮靚發展底色
      深入推進藍天保衛戰。強化源頭防治、精準防治、科學防治,加強工業污染、移動污染源、揮發性有機物等重點領域環境綜合治理。強化重點部位精準測控,完善重污染天氣應急預案,科學有效應對重污染天氣。加大森林撫育力度,提高綠地養護水平,完成造林1萬畝,確保空氣質量繼續保持領先。
      著力打好碧水保衛戰。加大黃河沿岸水環境治理力度,深化河湖長工作機制,加快實施北大沙河綜合治理工程。開展城市排水治理,積極推進污水處理廠升級改造,加快實施雨污分流,從根本上解決污水溢流問題。鞏固城市黑臭水體治理成果,實施20個農村污水處理項目,讓優越的水環境更可持續。
      扎實做好凈土保衛戰。持續推進土壤污染防治,加大農業面源綜合治理。加大監管執法力度,嚴厲打擊自然資源違法行為。落實生態保護、基本農田、城鎮開發等空間管控邊界,堅決守住自然生態安全。
      持續優化營商環境。深化改革,積極推進政府權責清單制度,實施涉企經營許可事項清單管理,大力推行容缺受理機制,實施集成式流程再造,不斷釋放改革紅利。優化服務,推進政務服務標準化建設,全力提升網上辦事能力,強化電子證照應用,提升“一網通辦”水平,推進政務服務向基層延伸。強化保障,深化“要素跟著項目走”改革,清理低效閑置用地,力爭重大項目和重點企業用地應保盡保。健全服務企業常態化機制,全面落實上級各項減稅降費政策,努力降低企業生產經營成本,促進民營企業發展壯大。
      推進鄉村振興,夯實發展基礎
      發展現代農業。推進融合化發展、標準化生產,推進規模化經營。推進鄉村建設。實施新一輪農村人居環境綜合整治,提升農村生活垃圾治理和垃圾分類水平,打造10個美麗鄉村示范村。
      筑牢農業基礎。嚴格耕地保護,提高農業良種化水平,切實保障糧食安全。實施水庫除險加固,完成引黃灌區節水工程,建設高標準農田2萬畝,鞏固提升農業綜合生產能力。以國家城鄉融合發展試驗區建設為契機,積極探索農村宅基地所有權、資格權、使用權分置實現形式,鼓勵盤活閑置農房發展民宿項目,增強農業農村發展活力。加大黃河灘區土地流轉、土地托管力度,規劃建設產業園,確保遷建群眾穩得住、能增收、可致富。
      鞏固脫貧成效。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加強扶貧項目資金資產管理和監督,加強動態監測和即時幫扶,堅決防止返貧和新致貧。
      全力改善民生,踐行發展初心
      強化民生保障。繼續穩定和擴大就業,新增城鎮就業3300人。推動養老服務事業發展,新增養老服務設施45處。聚焦后安置時代社區管理,確保黃河灘區遷建社區運行規范、管理有序。扎實做好退役軍人就業安置和擁軍優屬各項工作。
      優化公共服務。構建高質量教育體系,新建改擴建中小學幼兒園16所,增加優質學位1.2萬個。加強基層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著力提升文化供給能力。毫不放松抓好常態化疫情防控,嚴格落實外防輸入各項措施,堅決守牢疫情不反彈的底線。
      深化社會治理。加強社區網格化治理,發揮好志愿者作用,提升社區治理和服務能力,扎實做好新一屆村(居)民委員會換屆選舉工作。推動掃黑除惡專項斗爭常態化、制度化,壓減信訪積案存量,確保社會大局和諧穩定。嚴格落實安全生產責任制,深化安全生產專項整治三年行動,加大重點行業領域專項整治力度,確保安全生產形勢持續穩定。
      抓好自身建設,增強發展定力
      強化政治引領、法治建設和從嚴治政。
      強化工作統籌。做好招商統籌,發揮好區招商工作委員會牽頭抓總作用,強化招商部門、屬地街鎮項目招引和后續服務職能,構建全鏈條招商引資服務體系。做好項目統籌,建立“發改調度、街鎮服務、部門配合”項目推進機制,完備要素保障,整合各方資源,及時解決項目推進中遇到的困難和問題。做好園區統籌,圍繞全區產業大局,結合街鎮資源稟賦和發展定位,精準確定產業、仔細選擇項目,打造“眾星拱月”的園區產業格局。
      強化工作落實。用責任倒逼落實,堅持清單化、項目化、責任化推進工作,打通落實的各個環節,以釘釘子精神做實做細做好各項工作。用創新加快落實,用制度保障落實,讓抓落實成為工作主旋律。
    編輯:時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