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rike id="ymyim"></strike>
  • <abbr id="ymyim"></abbr>
  • <ul id="ymyim"></ul>
    <abbr id="ymyim"></abbr>
    <ul id="ymyim"></ul>
    <fieldset id="ymyim"><menu id="ymyim"></menu></fieldset>
  • <fieldset id="ymyim"><input id="ymyim"></input></fieldset>
    <ul id="ymyim"><sup id="ymyim"></sup></ul>
    <strike id="ymyim"></strike>
    2024年12月19日 星期四

    長清區發布未來三年集團化辦學計劃

    發布日期:2021-06-17

    信息來源:濟南日報

      每年安排集團化辦學發展專項經費100萬元,區教育體育局成立由一把手“掛帥”的工作小組,成立教育集團4個,初中辦學聯盟2個,城區、街鎮小學辦學聯盟23個……近日,長清區召開集團化辦學推進會,會上發布了長清區未來三年集團化辦學行動計劃,決定對原有教育集團和聯盟進行調整,強化精準措施,提高集團化辦學效能,全力打造長清區本土優質教育品牌。
      集團化辦學補齊教育“短板” 農村學校實現特色、優質發展
      在長清,76%的學校分布在農村。作為長清教育中的“短板”,如何利用現有的資源,如何讓農村學校實現跨越發展,一直是長清教育人思考和破解的問題。2017年,史上力度最大的長清教育十大提升工程之一的集團化辦學工程破題起勢。
      據了解,長清區通過頂層設計明確方向,制定出臺了《長清區教育體育局關于推進集團化辦學的實施方案》和《三年行動計劃》,實現了學校集團化辦學增點擴面和辦學聯盟集群“縱橫”發展模式,組建了長清一中、實驗、石麟三大教育集團,第一初級中學、實驗中學、第二實驗中學、實驗小學、石麟小學、樂天小學等七個辦學聯盟,25個街鎮小學學區聯盟,集群化辦學實現了全覆蓋,通過城鄉聯動、資源共享,使農村學校在辦學思想、教育管理、教育質量、教師成長等內涵方面實現規范、特色、優質發展。
      “長清區第二實驗小學從最初7位教師、180名學生,到今天的56名教師、1176名學生,教學設施日臻完善,辦學質量逐年提高,已成為具有一定社會知名度的社區學校。”作為長清區第一所集團化成員校,校長谷開旭說,學校建校8年,在實驗小學本部的帶動影響下,克服了辦學初期機制不完善,人員配備不到位,設施建設不完整等困難,辦學規模不斷擴大,這都得益于集團化辦學。
      “我們將進一步加強集團建設的推進頻率。成立集團教代會,作為集團最高權力機構,集團理事會為集團最高決策機構。”據石麟小學校長杜建青介紹,2017年至今,石麟教育集團基于“從均衡走向優質”的集團新時代發展定位,集團以教育共同體的形態積極探索新發展方向,逐漸形成“一源二核四體多聯”的集團化發展新格局,即以“石麟小學+”為教育文化與社會形態教育共同體的本源,以恒大校區、匯僑校區兩所緊密型校區為二核,以文昌中心校、崮云湖中心校、張夏中心校、丹鳳校區四所學校為四體,以集團內六所學校輻射聯動其他學校為多聯。石麟本部在課程建設、課堂改革引領、教師專業發展等全方面“獻血”,實現了本部做精,分校做強,發展共航,促進了教育資源的優化配置與合理利用,不僅石麟小學成為市首批領航學校,而且文昌中心校和恒大校區也躋身市新優學校。
      用好名校資源“發動機” 構建新名校再組新共同體
      既要充分發揮優質教育品牌的輻射和帶動作用,不斷縮小校際間、區域間、城鄉間教育差距,又要尊重成員校辦學自主權,尊重每一所學校文化傳統與辦學特色。為此,長清區教育和體育局發布實施《集團化辦學三年行動計劃》,明確10項任務,頂格推進,實現集團(聯盟)學校干部教師交流、財務管理、教育教研、評優選先等工作的制度化、科學化、規范化,推進優質學校、潛力學校、薄弱學校捆綁式發展,實現優質資源規模擴張,推進教育優質均衡發展。
      “集團化辦學是一種著眼于均衡發展而立足于提升質量的辦學模式,有利于充分發揮優質教育資源輻射引領作用,加快推進辦學體制改革,提高中小學的整體辦學效益和水平,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強烈的對優質均衡教育的需求。”而如何把握集團化辦學的實質內涵,長清區教育和體育局黨組書記、局長王少輝表示,未來將從以下幾方面聚焦發力。一是用好“名校資源”這個“發動機”,由一所優質學校與一所或多所新建學校、薄弱學校或農村學校組合,構成新的教育有機體,縮小校際差距。二是讓“共同體概念”引領名校輸出師資到成員校帶動教師成長,讓名校教師從“自己干”的骨干向“帶著干”的師父、領路人轉型,打破名師鉆研業務的“天花板”、培訓教研的“天花板”,破解校長職業倦怠的“天花板”。同時,以“共同體”作為優質教育資源的“孵化器”,解決“資源稀釋”問題,形成“名校組建共同體——共同體孵化新名校——新名校再組新共同體”的可持續發展之路。
      王少輝表示,今后三年,長清區將在積極引進國內省內優質教育品牌的同時,瞄準濟南市一流水平,以集團化辦學為抓手,全力打造長清區本土優質教育品牌,不斷提升教育核心競爭力,切實扛起教育強區的重任。
    編輯:時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