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rike id="ymyim"></strike>
  • <abbr id="ymyim"></abbr>
  • <ul id="ymyim"></ul>
    <abbr id="ymyim"></abbr>
    <ul id="ymyim"></ul>
    <fieldset id="ymyim"><menu id="ymyim"></menu></fieldset>
  • <fieldset id="ymyim"><input id="ymyim"></input></fieldset>
    <ul id="ymyim"><sup id="ymyim"></sup></ul>
    <strike id="ymyim"></strike>
    2024年12月19日 星期四

    全面開啟“康養名城 活力槐蔭”建設新局面

    發布日期:2019-08-15

    信息來源:濟南日報

      70年風雨兼程,70年成就輝煌。槐蔭區始終與時代同步、與祖國同行,以開放、包容、求實、創新的鮮明品格,在這片熱土上奮筆疾書,書寫了槐蔭發展的新篇章。8月14日上午,濟南市委、市政府舉行慶祝新中國成立70周年系列第二場發布會,以“把握機遇 擔當作為 努力開創‘康養名城,活力槐蔭’建設新局面”為主題,展現出了槐蔭區的發展成就。
      近年來,槐蔭大力發展醫養健康、文化旅游、商務會展、消費物流、智能制造五大主導產業,著力提升群眾生產生活環境,努力建設“創新活力、開放現代、生態宜居、和諧文明”新槐蔭。先后榮獲“全國法治縣(市、區)創建活動先進單位”、中國創新百強區、“文化強省建設先進區”、“省級醫養結合示范先行區”、浙商(省外)最佳投資城市等榮譽稱號,入選國家知識產權強縣工程示范縣(區)。
      五大主導產業蓄勢而發 新舊動能轉換助推跨越發展
      說起槐蔭這些年的變化,用翻天覆地形容毫不為過。依托京滬高鐵濟南西站和濟南國際醫學科學中心建設的歷史機遇,槐蔭區在西部新城這張“白紙”上盡情揮灑筆墨,用五大主導產業的強勢崛起,在新舊動能轉換的大潮中勇立潮頭。
      我們看到,濟南國際醫學科學中心土地征收拆遷工作順利推進,康養名城核心區建設全面開啟,目前山東第一醫科大學建設順利,將于9月開學;國家健康醫療大數據北方中心、山東省腫瘤醫院質子臨床研究中心等一大批高端醫療康養項目正在全速建設中;西客站核心區總部經濟可利用載體資源超過230萬平方米,可利用商業用地2350余畝。央企和跨國公司北方總部基地逐漸起勢,國藥集團省級技術推廣總部項目、全國煤礦安全生產大數據中心等50余個項目已落地或簽署合作協議;會展經濟蓄勢待發,山東國際會展中心15萬平方米的場館已經建成,“第十九屆中國濟南金諾國際家具博覽會”將于8月16日首展,“第八屆山東國際文化產業博覽交易會”、“第三屆全國工業機器人技術應用技能大賽”等20多個國家和省市展會排滿了今年的展會檔期;濟南國際法律服務中心也即將開門納客,北京德恒、香港德衡、眾城傾泰等眾多國內外知名律師事務所紛紛入駐園區,濟南寬禁帶半導體產業小鎮起步區項目5月份開工,拉開了打造濟南市寬禁帶半導體產業發展的主戰場與中國北方寬禁帶半導體產業聚集區的序幕,工業打印、碳化硅功率半導體芯片等一批智能制造新動能產業項目穩步推進;全區在豐富的夜經濟資源基礎上,率先啟動了“兩街兩區”夜經濟生活圈,在夜經濟發展上走在了全市前列。
      伴隨著一個個優質項目紛紛落戶槐蔭,全區以澎湃的新動能迎來了經濟實力的強勢崛起。2018年全區生產總值達到531.7億元,一般公共預算收入達到50.3億元,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達到535.8億元,固定資產投資增幅18.6%,招商引資增長31.5%,各項主要經濟指標增幅和總量都跨上了一個新臺階。今年上半年,完成生產總值275.7億元,一般公共預算收入28億元,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272.2億元,固定資產投資增長17%,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增長16.4%。全區省市區級在建的重點項目總投資超過2300億元,其中國家健康醫療大數據北方中心、山東省科技館新館等12個項目入選山東省新舊動能優選項目,占全市總數的15%。
      一流城市環境+最優營商環境 這里宜居更宜業
      “這里宜居又宜業,在槐蔭我們找到了家的感覺!”在與多位落戶槐蔭的企業負責人交談中,槐蔭的環境總被頻繁提及。他們口中的環境既包括了不斷提升的城市環境,更包括了持續優化的營商環境。
      槐蔭自古就是國槐蔭澤之地,山水河湖交錯,自然風光優美。這里有齊煙九點之一的匡山,有黃河沿岸銀杏林、吳家堡油菜花等別致景觀,有玉清湖畔的田園風光,更有苗圃公園、森林公園等天然氧吧。近年來,槐蔭以建設一流城市環境為目標,深入開展城市提升攻堅行動,鞏固凈化綠化美化成效,著力打造高鐵沿線綠色生態長廊,積極構建夜景亮化體系。緊抓拆違拆臨不放松,全天候開展大氣污染聯防聯控,構建起綜合管理長效機制,空氣質量得到明顯提升。全區在全市率先啟動“兩街兩區”夜經濟生活圈,進一步繁榮了西部新城。以宜家家居、方特·東方神畫、百聯奧特萊斯、印象濟南·泉世界為代表的經濟圈人氣漸旺,引領濟南高端消費持續西進。依托省會大劇院、三館、時光藝術之城、榮寶齋及正在加快建設的省科技館新館,打造濟南西部文化新高地。
      在打造一流城市環境的同時,槐蔭更是深耕最優營商環境,在服務經濟社會發展上突破常規,創造了征地簽約的“醫學中心速度”、項目建設的“宜家速度”、招商落地的“東順速度”。出臺35項優化營商環境具體措施,持續深化“一次辦成”改革,組建多支服務企業專業隊伍,提供“店小二”式服務,借助科技手段實現服務24小時不打烊。區行政審批服務局推行“一枚印章管審批”模式,企業注冊登記壓減到1個工作日,個體工商戶注冊登記當場辦結,在槐蔭注冊的市場主體總量已達88142戶。
      75%財政支出重民生 60萬槐蔭人共享經濟發展碩果
      槐蔭區始終堅持以人民為中心,保障和改善民生,讓60萬槐蔭人共享經濟發展的碩果。近五年來,每年民生投入占財政支出的比重均在75%以上。這樣的投入力度體現在群眾身邊點點滴滴的變化上。
      全區基礎教育資源不斷完善,為在校學生免費更換校服,為公辦中小學和幼兒園安裝空氣凈化設備,率先在全市完成了校長職級制度改革,被評為“山東省教育工作示范區”、“全國義務教育發展基本均衡區”。與省立醫院、市中心醫院等建立了“區域醫療聯合體”,共同打造分級診療平臺,著力提高全區人民健康水平;積極推行家庭醫生簽約,順利通過國家慢性病綜合防控示范區復核評審。
      在脫貧攻堅上槐蔭也走在了前列。不僅在全市率先完成全部脫貧任務,與長清區、臨沂市沂南縣、湖南省花垣縣等50多個扶貧協作項目順利實施,對湖南花垣縣十八洞村的精準扶貧經驗在全國復制推廣。社會保障體系進一步完善,基本養老、醫療、失業、工傷和生育保險覆蓋面進一步擴大,城鄉低保實現應保盡保,被征地農民參加居民養老保險個人賬戶落實率位居全市第一位,積極探索出了一條貨幣化轉資產化的被征地農民生活保障新途徑。
      站在新起點上,槐蔭將緊緊圍繞全市工作部署,奮發有為,快干實干,堅定不移地打造主導產業,全力打造創新活力槐蔭;堅定不移地優化營商環境;堅定不移地增進民生福祉,全力打造生態宜居槐蔭;堅定不移地維護社會和諧穩定,全力打造和諧文明槐蔭。2019年是槐蔭的“政策落實年”、“作風建設年”,全區將以“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和“對標先進大競賽大比武”活動為抓手,扎扎實實把“規劃圖”變成“施工圖”,帶領全區干部群眾,以“干在實處、走在前列”為目標,全面開啟“康養名城,活力槐蔭”建設新局面,以優異成績向新中國成立70周年獻禮!
    編輯:時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