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rike id="ymyim"></strike>
  • <abbr id="ymyim"></abbr>
  • <ul id="ymyim"></ul>
    <abbr id="ymyim"></abbr>
    <ul id="ymyim"></ul>
    <fieldset id="ymyim"><menu id="ymyim"></menu></fieldset>
  • <fieldset id="ymyim"><input id="ymyim"></input></fieldset>
    <ul id="ymyim"><sup id="ymyim"></sup></ul>
    <strike id="ymyim"></strike>
    2024年12月19日 星期四

    完善公共文化服務體系 推進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建設

    槐蔭:文旅融合書寫詩與遠方

    發布日期:2019-09-29

    信息來源:濟南日報

      9月29日,經過近一個月的試運行,槐蔭區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和區圖書館新館正式開放,“書香槐蔭”進一步融入了群眾的生活當中。
      今年以來,槐蔭區深入推進文化旅游各項工作,大力推動基層文化設施建設、群眾文藝普及和文化活動開展,使越來越多居民享受到文化發展的成果。同時進一步推動文化與旅游深入融合,以文旅產業的蓬勃發展書寫槐蔭的“詩與遠方”,推動旅游產業的高質量發展,增添了經濟轉型升級的新動能。
      圖書館新館引領全民閱讀熱潮
      槐蔭區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和區圖書館新館整合了實踐功能和學習功能,為市民提供更好的體驗,讀書成為槐蔭最時尚的文明實踐活動。“雖然圖書館新館29日才正式對外開放,現在每天借出的圖書已經達到四五百本。試運行十幾天的時間就增發了4000余張讀者卡。”看到廣大市民的閱讀熱情,槐蔭區圖書館館長程玉霞格外高興。
      建筑面積4017平方米、藏書25萬冊、閱覽座席300余個、全年365天免費開放……按照國家一級圖書館標準打造的新圖書館很快便贏得了群眾的認可。圖書館采用大數據管理手段,開通了微信自助借閱大廳、設置夜間開放的槐蔭書房、24小時自助借還書柜、電子書借閱機、報刊一體機、黨建一體機等數字資源體驗設備,給讀者帶來更加豐富的閱讀體驗。
      在運營管理上,槐蔭區在全省率先采用了“企業運營、政府監管”的全新管理模式,有效解決了圖書館公共服務單一化與市民讀者多樣化閱讀需求的錯位。“試運行以來,運營公司充分發揮專業優勢,制定了120余場全年開展的閱讀推廣活動,將用一場場文化盛宴豐富廣大群眾閱讀生活,培養大眾健康生活習慣。”程玉霞說。
      公共文化服務體系
      日臻完善
      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是槐蔭區文化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近年來,槐蔭區按照“建、管、用”并重原則,采取多種措施,完善服務協調機制,培養基層文化人才,打造品牌文化活動,進一步提升了基層公共文化服務設施建設、管理和服務水平,構建起了具有槐蔭特色的現代公共文化服務體系。
      2019年3月以來,槐蔭區繼續加大基層建設力度,逐步推進全區老舊和新建社區綜合性文化服務中心提升改造。截至目前,槐蔭區建成區、街道、村(社區)三級公共文化設施175個,其中區級圖書館1個,文化館1個;16個街道綜合文化站;157個村(社區)綜合性文化服務中心,實現基層綜合性文化服務中心達標建設全覆蓋。
      文化資源向基層傾斜,有效激發了廣大群眾的文化創造活力,豐富活躍了群眾精神文化生活。在加大對公共文化基礎設施建設的同時,槐蔭更加注重發揮設施服務效能,真正讓文化設施“用起來”“活起來”。每年為村(社區)放映公益電影1200余場,充分發揮公益電影的宣傳引導作用和社會影響力;開展圖書管理培訓和閱讀推廣活動,舉辦內容豐富、形式多樣的“手拉手”閱讀活動,如經典誦讀、征文寫作、新書薦讀、親子讀書等,增強了廣大城鄉居民的閱讀意識,培養了良好的閱讀習慣,讓閱讀成為槐蔭人的新風尚。
      日臻完善的公共文化服務體系滿足了城鄉居民就近便捷享受基層文化設施和文化服務的需求,提升了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
      與此同時,槐蔭區大力開展文化惠民,激發群眾參與熱情,共享文化發展成果,讓百姓獲得感升級。為此,槐蔭連續舉辦高質量群眾文化活動,1月份的“冬春文化惠民”系列演出活動,為社區老年人帶來了精彩的演出和節日祝福;2月份的“新春燈會”“元宵節民間藝術展演”以多種民間藝術形式,充分展示了民俗文化特色;圍繞慶祝新中國成立70周年主題,第24屆“槐蔭之夏”廣場文化活動于6月21日正式啟動;持續3年的“藝術圓夢工程”前后開設了40余個班次,1000余名來自外來務工人員家庭和特殊家庭的少年兒童在培訓中開闊視野,接受藝術熏陶,圓了“藝術夢”。
      文化旅游打造“槐蔭盛宴”
      文化建設的繁榮帶動了旅游經濟的發展。從最美地鐵旅游線啟動活動到星光秀、啤酒節、電音節等夜經濟“打卡點”,再到蓄勢待發的會展旅游,眼下槐蔭已經成為了全市旅游的新熱點。2019年上半年,槐蔭區各景點、景區及旅游購物街區共接待游客1084.44萬人次,營業收入9.24億元,分別較去年同期增長53.2%和34.9%。
      近年來槐蔭旅游可謂經歷了從無到有、從小到大的“蝶變”。文化與旅游的融合綻放出獨特的魅力。“如果說槐蔭豐富的文化資源是群眾身邊的‘詩’,那么我們打造的精品旅游項目就是槐蔭令人向往的‘遠方’。”槐蔭區文化和旅游局局長岳仁強說。
      去年,槐蔭成立了文化旅游會展業協會,與駐區文化旅游企業單位聯合打造全域旅游新業態和新產品。以經二路商埠區為核心策劃商埠主題歷史旅游,以機床二廠、魯味齋、九陽打造工業科技旅游,以時光藝術之城、印象濟南·泉世界、“一院三館”打造文化品位旅游,以方特東方神畫等打造非遺傳統文化旅游,以宜家、海那城打造商貿旅游,以五洲農業園、溪水灣康養項目等打造鄉村旅游。“槐蔭旅游定位一個‘新’字、一個‘特’字。”岳仁強在采訪中介紹,下一步將圍繞會展旅游、生態旅游、紅色旅游等策劃旅游產品,完善槐蔭全域旅游網絡布局,這也是槐蔭區目前創建的省級旅游度假區的重要構成部分。目前,度假區項目的論證、審核、會簽等工作已經完成。
      “展望未來,槐蔭文化旅游人任重道遠。”岳仁強表示,“我們將在新時代新的起點上,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依托豐富的地域文化資源,以會展經濟、夜經濟為帶動,深度打造提升槐蔭文化旅游事業和產品的品質,提供豐富的文化旅游產品供給,為泉城市民奉獻精彩紛呈的文旅盛宴。”
    編輯:時金
    ?